铜川学校国培项目实施方案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铜川学校国培项目实施方案
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
铜川学校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师司函〔2015〕30号)文件要求,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2015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普陀区项目实施方案》,制订本校实施方案。
一、研修目标
依托中国教师研修网研修社区,紧密结合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采取“课中学、学中做、做中变”的混合研修模式,实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深度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能力,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基于网络的区域与校本研修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具体目标如下:
师德行为有改善。聚焦师生关系改善,欣赏身边同伴践行师德的亮点,理解教育政策法规,增强心理健康保健意识,能说一个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尊重爱护学生,或依法执教的师德故事。
重难点教学有策略。聚焦学科重点中的学习难点,学会多方位确定学科重点的新思路、多视角诊断学习难点的新方法、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难点的新设计、应用信息技术检测学习成效的新手段、完成一堂难点解决的实践课。
常态研修有技术。聚焦边教边学和课例研究,针对重难点教学问题,掌握课例研修的常用方法和技术。熟练掌握网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资源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会用一套校本常态研修的工具和支架。
二、研修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2016年8月前退休的教师除外)。
三、研修方式
有效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与单元教学同步,实施“课中学学中做做中变”的混合培训,将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研修贯穿始终。学员通过自主反思,提出问题(问)——线上学习课程资源(学)——线下研讨选定难点(选)——学校研磨解决策略(研)——课堂现场教学实践(用)——校本研修检测效果(检)——网络平台提交分享(展)——区域研修评选精品(评)的学习流程的循环,提升教学技能,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研用”结合。
四、研修阶段及内容安排
(一)研修内容整体结构
为适应教师校本岗位问题解决需求,本次研修聚焦教师专业发展重难点问题,以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宗旨,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践行能力、提高教师教学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开展“单元同步解难,优化教学策略”的主题培训,以及整合教师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体验,精心设计研修内容,包括
铜川学校国培项目实施方案
线上研修80学时、线下研修40学时,共计120学时。学员根据个人需求及各阶段任务选学相应的课程,参与线上线下活动,完成学习和实践的任务。
设置了国培大讲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重难点、学习与发展四大类课程。其中,国培大讲堂类课程包括师德修养、依法执教、心理健康、班级管理等内容;信息技术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实施、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等内容;学科教学重难点类课程以样例形式呈现,每个样例包含重难点分析、重难点突破、学习效果检测三部分内容;学习与发展类课程包括教学研究及专业发展等内容。
(二)具体研修安排
在研修过程中,坚持单元同步、任务驱动、成果导向,设计递进式任务主题,聚焦教学策略优化或科学保育能力提升,结合学员在不同阶段所学习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按照集中培训环节、启动环节、调研环节、实施阶环节、总结评价环节五个环节进行。
1、集中培训环节:(2015年9月23日-10月13日)
(1)9月23-25日校长参加“中国教师研修网”的集中培训;
(2)10月13-16日参加区域集中培训,了解研修方案,熟悉网络平台,学会网络研修技术操作;
(3)10月18日以简报形式完成“集中培训环节”总结,上报项目组。
2、启动环节:(2015年10月14-20日)
(1)10月15日上交“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校本研修方案”和“校本研修调研表;
(2)10月16日,组织观看“开班仪式”,召开项目启动会,确定教师学习方案,明确研修任务;以简报形式完成“启动环节”总结,上报区域项目组;
(3)10月20日之前,完成教师注册、熟悉平台、学会操作,并上传个人信息资料(完善或修改)。
3、调研环节:(2015年10月20-30日)
(1)10月28日之前,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与各学科工作坊坊主交流沟通;
(2)10月30日校级管理员完成《铜川学校项目管理者研修工作计划》表,上报区域项目组。
4、实施环节:(2015年10月21日-2016年5月底)
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第六阶段二周四周四周四周四周四周2015/10/21-30 11/9-12/4 12/7-31 2016/3/1-25 3/28-4/29 5/1-31
主题
感受技术魅力
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
加工教学资源
应用技术工具
创新教学活动
应用技术工具
优化评价诊断
上一篇:成都宏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下一篇:初三圆知识点,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