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层解析(3)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广告学理论研究
《理论探索》2009年第3期(总第177期)
种理性认识,是民族成员的理性选择,一般说来,其实践效果符合民族的价值追求。民族的思维方式并不是仅仅在民间流传,而是经过优秀思想家的理论加工,一般能够在他们的文化典籍中找到思想的源头;并且也因思想家的理论加工和文化典籍的代代相传而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精神力量。民族成员不仅具有理论性的精神需要,而且具有情感性的精神需要。民族精神代表和维护的是本民族的利益,是民族成员情感的自然流露。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无论其社会和政治制度如何,对个人而言,都存在这种情感。民族情感主要是指一个民族多数成员所共有的、反复起作用的文化精神、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集合体,是维系一个民族统一而不破灭的内在纽带,是植根于民族成员内
心、
体现民族特点的一种文化模式。〔2〕(P78)
民族情感具有较强的感染性,一旦一个民族形成一定的民族
情感,就会对该民族的行为模式产生影响。民族情感使民族精神的传播具有最广的辐射性、最小的阻力性和最大的可接受性。因此,民族情感更多地表现于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处世风格之中,是民族精神影响民族行为方式转化的中间环节。
四、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
作为一种“精气”、“灵魂”的民族精神,其主体
的一切实践活动便是它的外在表现。
《礼·聘仪》说,精神见于山川、地也”便是这个意思。黑格尔认为:精神的主要的本质便是活动……它拟想自身为一种‘有限的生存’。一个民族的‘精神’便是如此,它是具有严格规定的一种特殊的精神,它把自己建筑在一个客观的世界里,它生存和持续在一种特殊方式的信仰、风俗、宪法和政治法律里———它的全部制度的范围里———和作成它的历史的许多事变和
行动里。”〔3〕(P68)
这种理解无疑是正确的。可以说,民族精神存在于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中;更进一步说,民族精神存在于这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之中。因此,我们可以说,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客体的主体化过程,也是民族主体的客体化过程,是民族主体的外化,即实践化的过程。作为民族文化核心和灵魂的民族精神,是一种客体性的存在,它必然通过一定的主体
哲学问题
性存在表现出来,也就是要通过民族主体的对象化活动,即通过民族生活实践活动表现出来。
由于民族精神必然通过民众的实践表现出来,具有不同民族精神的世界各民族在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必定有区别。不同民族
的人们在实践中总是以自己的民族世界观、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为根据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生活及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由于这种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是在民族共同的生活和劳动中逐步模式化,并已经为大多数成员所尊奉的,因此它整体上反映了该民族的精神面貌。可以说,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当前学界对民族精神,特别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的研究,一般都是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概括的。
作为民族精神内涵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思维和情感以及民族行为方式和处世风格四个层面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民族世界观是民族精神内涵的深层结构,是形成民族精神价值观、思维和情感方式以及行为方式的基础。民族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层面,是民族精神世界观的集中体现,是影响民族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的重要精神力量。而民族思维方式则是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它是由民族世界观和民族价值观共同决定的,“在一定意义上,思维方式是从方法论的角度对民族文化和其他实
践活动的一种抽象,”〔4〕(P207)
必将对民族的行为模式产生直接的方法论引导。民族的行为方式和处世
风格是民族精神的现实表现,它是民族世界观、民族价值观以及民族思维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之,民族精神四个层面的划分更为系统、全面和立体式地揭示了民族精神内涵的全貌,是对民族精神内涵的概括和反映。
参考文献:
〔1〕潘忠宇.优秀的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J〕.道德与文明,2005,(1).
〔2〕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4〕张岱年,成中英.中国思维偏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1.责任编辑
王瑞娟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