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中国近代史 第5讲 近(4)

时间:2025-05-04

5

(2)通讯

①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后设立邮传部,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

②电报: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3.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

(1)报刊:《申报》;维新派报——《中外纪闻》、《时务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2)影视:中国人第一次尝试的自摄影片是《定军山》,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歌女红牡丹》。

四.难点突破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原因及特点

1.表现

(1)摒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所代替。这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由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先生、某君等。

(2)摒弃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这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葬习俗逐渐传入中国,中国的婚葬仪式逐渐简化等。

(3)逐渐西方化,追求奢侈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等成为有钱人追求的一种时尚。

2.原因

(1)西方文明的传入。通商口岸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3)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革命思潮的推动。

3.特点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3)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

(4)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5)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伴随着西方入侵、西方的社会生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涌入而变化的,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例1:(2012年高考上海卷)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D.轻工纺织业

4

5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2 中国近代史 第5讲 近(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