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

发布时间:2024-11-21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 调皮鬼 ,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乘车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他答应改正,但并无实际行动。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你将如何运用德育的有关知识来解决这一一现实问题。

1.(1)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净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解决小王品德问题的过程中既要提高小王的道德认识,又要重视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培养。

(2)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提升小王的思想品德修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并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学生进行社会活动和开展社会交往看成德育过程的基础。

(3)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思想内部的转化问题。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4)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复性,注意反复抓

2.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一个l8名学生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18名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于是要求这l8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

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

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后来,这18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再是差生了。

请结合以上材料试用动机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

2.【答案要点】

(1)正确指导结果归因;(2)充分利用反馈信息;(3)创设适合学生难度的问题情境;

(4)运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 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

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

2.某老师在《赠汪伦》的教学中,老师组织了一场 表演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赠汪伦》一课,谁想表演李白和汪伦离别时的情况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并有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模仿古人的模样,用手捋胡子,边念《赠汪伦》的诗。这种新奇的表演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津津乐道地看着。后来又有一组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想起了唱古时候离别时候的歌,可是又都不知道怎么唱。这时老师提醒道,我们可以唱自己知道的歌。歌曲便在教室上空飞扬。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应如何上好一堂课。

(1)明确教学目的。

(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5)组织好教学活动。

(6)布臵好课外作业。

(围绕上面几点展开论述。)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在某中学的一个学生宿舍中,照明灯突然熄了,同学们束手无策,叫来电工师傅。电工师傅一看灯泡坏了,换了一个灯泡就好了。同学们说,这么简单,我们自己也会换的。过几天,灯又不亮了,同学们一检查灯泡,灯泡是好的,又没办法了,叫来电工,一检查,是保险丝烧坏了,换了一个保险丝,灯又亮了。同学们说,关于保险丝,我们在物理课上也学过,怎么遇到问题就用不上呢?

请你运用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个案例。

(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学生掌握了关于电路的物理知识,并不代表他具备了维修电路的能力,因此在启发学生掌握知识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小聪现在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升初中的升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次考试给小聪的打击不小。从此,小聪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小聪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帮助小聪摆脱困境?

(1)小聪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原因是由于考试失败,小聪一直学习成绩很好,不能够接受这次失败。(3)可采取的措施:

①帮助小聪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小聪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小聪分析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杨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 你也下课吧 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还是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杨老师,你该怎么办?

1.【答案要点】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和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2.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我们现在不知该怎样面对我们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动不动就是一顿骂,甚至打上几巴掌,有一次把一个同学都打得流鼻血了。还有一次,有个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因一些知识点不懂提出疑问,班主任就说了一些很刺激的话,然后课也不上了,坐到讲台上就向我们大发脾气,说什么400分以上的同学留下来听课,其他同学不愿意上课、听不懂就滚到操场上玩去!让我们不上课,我想问她有这个权利吗?她曾经找我们班的一个女生谈话,说: ×××,你看你脸皮蛮厚的,我从初一讲到初三,你一点愧疚感都没有,说难听点就是死不要脸。 你猜猜我们同学管她叫什么?——变态老师!

(1)试分析上述案例中班主任的做法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2)谈谈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学生观。

2.【答案要点】(1)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2)教师应具备的学生观是:①学生的本质属性是人;②学生的合法权利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一位中学教师在谈教育体会时说,现在的中学生太不懂事了,有时甚至不打他,他就不听话。但这位老师的学生却说,我们也知道老师是对我们好才严格要求我们。不过他总是把我们当犯人看待,从来不相信我们,弄得我们平时只好躲着他,其实有些要求一躲就躲过了,有时明知他是对的,也故意与他作对。

请运用德育的原则,谈谈上面案例中这个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这个问题。

6.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包括:(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

(3)知行统一原则。(4)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遵循这些原则教学,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原则,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友好的良好关系才能有效地教学。

2.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东北的一个名叫米德纳波尔的小镇,人们发现了两个 狼孩 。这两个 狼孩 后来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还给他们取了名字,大的叫卡马拉,小的叫阿玛拉。在孤儿院里,人们首先对他们进行了身体检查,发现他们身体的生物系统

是正常的,只有少许营养不良。人们还发现这两个狼孩虽然长得与人一样,但行为举止却完全和狼一样。他们白天睡觉,夜晚活动,常常像狼那样嚎叫。他们用四肢爬着走路,用手直接抓食物送到嘴边吃。于是研究者就在人类的正常社会环境里对其进行训练,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然而,阿玛拉不幸死亡,卡马拉在四年之后(大约十一二岁)才开始能够讲一点点话,智力水平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婴儿的智力水平。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原理对此案例进行分析。

2.【答案要点】

(1)影响人心理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社会实践。

(2)遗传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狼孩 具有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但这仅仅是可能。

(3)环境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现实性。 狼孩 由于脱离了社会环境,心理发展极其低下。

同样,由于脱离了具有主导作用的学校教育和起决定作用的社会实践, 狼孩 尽管进行了训练,但因为错过了言语、智力等关键期,最终心理水平低下。

四、材料分析题(共2道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

请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对小王的学习策略加以指导。

1.根据学习策略和方法的内容,建议小王改变这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习惯,应该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学习:

(1)复习策略:在遗忘尚未产生前,通过复习来避免遗忘。①复习的时间:应及时复习和系统复习;②复习的方式:适度过度学习;③复习的方法:要注意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如尝试背诵法。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信息在头脑中牢固保持。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只有理解的信息才比较容易记忆并长久保持。

(2)组织策略: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习材料进行系统、有序地分类、整理和概括,使之结构合理化,如群集。

(3)运用摘录、画线、写标题、列提纲、做笔记等学习策略概括、抽取学习内容的要义,构建所学内容的组织与结构。

2.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请分析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2.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现象由来已久,这种现象违背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切实关注并解决好不均衡的问题。(1)改变学校教育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是我国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薪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关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同时也要看到学习成绩不好学生的潜力,要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后进生的发展。

(3)我国实行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素质教育强调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应该得到发展,这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所以,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社会以及相关教育部门,都不能只把关注的眼光放在少数优等生身上,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式。不能把学习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改变将学生学业成绩当作评定教师业绩唯一标准的方式。

(5)教师对于后进生,要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 闪光点 ,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针对后进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而不是对后进生采取忽视的态度。总之,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既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又需要社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 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7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 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 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 ,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

新课程 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 照本宣科 和魏老师的 随意调整 的?

【参考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 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 随意调整 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臵: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 照本宣科 ,也不能 随意调整 。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齐白石先生幼年家境贫寒,没有上学的机会,长大后做了木工,四十岁以后才开始自学绘画。他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终于在画坛独树一臶,成为著名的国画犬师。

问题:

(1)试述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在齐白石先生的成才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关键作用?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既包括先天素质,也包括后天因素。

①先天素质。先天素质是人们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它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和脑的特点。它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物质基础。

②环境、教育对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第一,产前环境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胎儿生活在母体环境中,这种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出生后智力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早期环境的作用。在儿童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智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先快后慢。因此儿童期的发展对后期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育条件的影响。一个人能朝什么9-向发展,发展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条件。家庭环境,生活方式,家庭成员的职业、文化修养、兴趣、爱好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与态度,对儿童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③实践活动的影响。实践活动是人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所特有的积极主动的运动形式。可以说,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其他个性因素的影响。环境和教育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人要想发展能力,除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践中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即理想、兴趣及勤奋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力。

(2)①齐白石勤奋、进取的人格特质及他的虚心求教、勤学苦练的品质是他成才的关键因素。

②在外部环境不利时,要创造条件,勤奋努力,逆流而上,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同样也能取得成功。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老师,现在正担任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与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爱满天下 的教育名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取得学生对他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词,抱怨老师有偏向。因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

【参考答案】(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爱满天下 的教育格言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严爱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再创造,制订一套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案。既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上课走神。乙同学因为被老师,当众责骂而逃课。

问题:

(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甲乙两同学分别缺少哪些需要?根据甲乙两人的情况,提出合理建议。

2.

【参考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一文中提出。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七种,七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

①生理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②安全需要。安全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安全需要。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比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的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

④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⑤认知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知识和理解的需要,例如,通过经验或者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理解事物等。

⑥审美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指的是秩序和美的需要。例如,能够系统地、有条理地安排事务,追求事物的完美、卓越、美好的形象或性质等。

⑦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2)甲同学因为父母离异而缺少归属与爱的需要。针对甲同学渴望得到家庭、团体、同学和朋友的关怀和爱护,教师应该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倡导班上的同学跟甲做朋友,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乙同学缺少尊重的需要。教师当众责骂他,让他感觉自己的自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很丢面子,所以逃课。针对乙同学,教师应该多在课堂上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感觉到自己是受尊重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 你做什么都不行 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 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臵空缺,并宣布: 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 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 新蕾奖 。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 站 到了宣传委员的位臵上。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进行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主要有:(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这是实行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要对不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进行教育。该老师通过观察,发现该学生性格孤僻,并深入了解了其性格孤僻的原因,对该学生的个性特点、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根据该学生初中时期被老师严厉批评,以致丧失自信的成长经历,该老师采取了适合该学生的教育方法。该老师有意将班上宣传委员的位臵空缺,多次暗地里给该学生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 新蕾奖 。一学期以后,该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恢复了自信,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甲同学活泼好动、能说会道、反应灵活、爱好交际,上课时爱搞小动作、不注意听讲。乙同学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情绪不易外露、自制力强、不好交际,上课时不爱发言,学习不主动。

问题:

乙同学分别是什么气质类型?面对二者的不同表现,作为教师,如何使他们扬长避短?

2.【参考答案】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抑郁质。(1)甲同学是多血质类型的人。因为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敏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力和兴趣容易转移、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善于交际、亲切、有生气,但也往往表现出轻率、不真挚等。乙同学是黏液质类型的人。因为黏液质的人安静、沉稳、情绪发生慢而弱、言语动作和思维比较迟缓、注意稳定、显得庄重、坚忍,但也往往表现出固执、淡漠。(2)教师要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气质类型,发扬气质积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一面。①依据学生的气质类型,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教师可以让甲同学发挥优势担任班干部,教导其上课注意听讲、不要搞小动作,为其他同学起到表率作用。要积极关注乙同学的情绪变化,多与其交流,同时鼓励他参加班集体活动。②依据气质类型特征,进行知识技能教育。对于甲同学,教师可以鼓励他进行小组学习,在跟同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对于乙同学,教师在课堂上可适当让其回答问题,在答对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在答错时也要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③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教师在与甲、乙交流时,让其慢慢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积极向他人学习。

四、 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赵老师发现杨明同学有许多毛病。赵老师心想,像杨明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赵老师找他谈话说: 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 第三天,杨明很不好意思地找到赵老师,满脸通红地说: 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老师听了说: 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 听了老师的话,杨明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

案例中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赵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赵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以及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赵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品德评价法。

2. 下面是两位年轻教师关于教学的对话,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李、小张都是刚工作一年的初一语文老师,两人工作很努力,但也存在很多困惑。小李对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学习了很多关于新课改的知识,意识到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我特别注意调动课堂氛围,我的课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上得很热闹。上周的公开课上学生个个都很开心,可听课的老教师们都说我的课没有语文味,缺乏深度,只注重形式。难道一堂课热热闹闹的不好吗?小张说: 为了上好课,我也没少花工夫。我专门买了特级教师的教学录像,细心模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上课几乎就是把录像中教师的教学复制到我的课堂上。可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方式,我的课效果就不好呢?

问题:

(1)你是否赞成小李的教学观,结合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2)小张上课的问题在哪里?请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我幂赞成小李的教学观。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小李仅仅关注学生,以学生发言、表演为主,缺乏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这样的教学缺乏深刻性。

②上好一堂课除了气氛热烈,还应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任务和重难点,使学生巩固每节课学到的知识。

(2)①小张上课的问题是没有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情感的人。特级教师所教的学生和小张所教的学生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相互提高的动态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小张在教学中照搬特级教师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具体问题束手无策。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和学生进行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不断调节教学方法,最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小学时成绩优秀,并在初中的入学考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班级。进入初中后,因学习不适应,渐渐地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这对小明的打击不小,从此,小明来学校时总把衣服的拉链拉得很高,将头藏进衣服里,不愿见人。

问题:

小明的这种状况属于什么心理现象?

造成小明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帮助小明摆脱困境?

【参考答案】(1)小明面临的是挫折适应问题。 (2)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考试失败。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不能接受成绩下降到二十几名的现实。

(3)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小明摆脱困境:①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与思想准备。②帮助小明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目标。③让小明适度感受挫折,锻炼挫折承受力。④帮助小明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争取以后考试考出好成绩。

2.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课堂纪律管理的有关理论进行分析。

对于新教师,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我自以为了解了课堂,毕竟已经在学校生活了17年。然而只有真正地站在课堂上,我们才会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到底有多复杂。我痛苦地认识到教师职业中一个未被充分认识到的艺术之一,就是课堂管理。刚开始教学的时候还算顺利,我和学生一起先分析了课堂上应遵守的规章制度,强调他们要礼貌待师,并且彼此之间要礼貌相待。我清楚地记得10月末的一天,在做完实验后,我要求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讨论一下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学生们根本不听我的招呼,我连说几次,没有丝毫效果。我就一直催促,仍旧如此。直到我的指导教师走进教室,这种乱糟糟的局面才得以制止。在我随后的教学中,这种情况仍然照旧。我的指导教师对我说,他会坚定地站在我这一边。接下来的一周,我的指导教师继续观察课堂并给予我帮助。我对班级管理采取了严厉的措施,并讲了我的新规则要求。那天,我的指导教师说,我有些太婆婆妈妈了。接下来的几天,我对他们进行严格控制。对于犯错达到两次的学生,我罚他们放学后留校15分钟。我在学生中失去了信任,我被彻底孤立起来。此后不久,我的大学老师来听课,也许那天是节日的缘故,我的心态比平时放松得多,课也讲得很精彩,并且学生们也很为他们那天在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欣喜不已。我被他们围在中间。我突然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比管教的方式好得多。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点:课堂纪律作为一种约束的手段,不是终极目的。通过这种手段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需要发挥它的制约力,但不能成为学习的目的。而发挥它的制约力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口舌之功。案例中的新教师把学生不服从管教错误地归因于课堂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进而不断地将管理措施严格化,这是不合理的处理方式。案例中讲到指导教师帮忙制止混乱场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案例中的教师应该通过反思自我查找原因。其次,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三思后行。案例中多次提到过学生在课上与教师作对,新教师的处理方式一般是硬性对待:案例中讲到学生做完实

验后不回座位时,新教师采取的方法是一直催促,而不是观察学生不回座位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的方法。后来对待两次犯错误的学生采取的措施是处罚其留校15分钟,而没有提到在15分钟里是否去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进而做到说服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

小明转学到A学校,刚来时学习成绩不好。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掉,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

(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答案解析】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是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7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定的层次,即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出现的顺序由低到高,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需要的层次越低,其动力越强。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

(2)从需要的关系分析他成绩下滑的原因。

(2)马斯洛把7个基本需要中的前四种称为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成长需要。低级需要得到满足后,出现高级需要,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高级需要的产生和满足。人本主义学派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过程。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满足。

(3)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

(3)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小明应该转变心态,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提高技能上,并有信心通过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掌握科学知识,学习本领最终会实现个人价值,受到社会的尊重。他可以把学习优异作为自己骄傲的资本,此外还可以发展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待人热情,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最终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另外,教师可通过自己的关注和尊重帮助小明。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差生 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 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 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案解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 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个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 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再也不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1)你认为弗兰克为什么会有上述反应?

(2)为了鼓励弗兰克,昆特女士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1)学生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而且比较复杂。他们通常完全以自己的立场,观点分析看待事物不考虑事物的客观性。过分地关注自我,过多反省,自我封闭,孤芳自赏。体验敏感,多疑。导致老师公开读他的作文时,有了种种不情愿的表现,在该同学的眼里自己的文章是一种隐私,尽管写得好也不希望拿出来公开读。显然,老师的做法不符合他的心理特征,引起了他的反抗和淡漠,害怕自己的文章再被公开读,从此不再想写好作文,表现为不再积极上进。

(2)应该争取到他的同意,可以在课堂上说: ××同学的作文这次写得很好,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找他借来欣赏一下。 这样既尊重了学生本人的意见,又不会使他觉得有压力,还可使大家欣赏到他的美文。并且还能激发他的写作动机,有助于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它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

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

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

2、某初中三年级一女生把一男同学向其表达 爱慕之意 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班主任认为,要严肃处理, 杀一儆百 ,于是在班会上把这封 情书 公之于众,结果导致了该男生的休学。请用所学的德育规律、德育原则分析该案例。

【答案解析】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一次,我正在布臵作业: 每个生字写5遍 。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 都会写了,还让写! 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 教师怎样留作业? 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网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答案解析】

(1)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

(3)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

(4)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在课堂讲的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答案解析】

学习策略可以大致分为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控制的策略,包括制订计划、监视执行、调节等。小王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自己监控执行,及时调整。

资源管理策略是对时间、环境、付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它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设臵、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与人力资源的利用。小王可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运用零碎时间,并通过对环境、工具、老师、同学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等方法。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方法有记忆术(例如:位臵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法、语意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式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法等。

组织策略指的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PQ4法(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等。小王可以逐步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六、案例: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下面的案例并请你运用教育理论的知识对张老师的行为作出评价。

波波很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一天,波波又没做作业,班主任张老师很生气,放学后把他单独留在教室里补作业。这时,张老师突然想起家里有事要办。看见波波还没有补完作业,张老师说:"补完作业才能回家,我一会儿回来检查"。为防止波波自己偷偷跑了,临走时张老师把教室的门上了锁。由于家里的事很多,后来张老师就把波波的事忘了。天越来越晚,波波一个人在教室里越来越害怕。他想出去,但是门被锁上了,窗户上有铁栏杆。他拼命地大喊,但学校里的人都走了,没人听得见。波波急得大哭了起来,天很晚了,波波的爸爸才找到学校,当他和张老师一起打开教室门的时候,波波的嗓子已经哭哑了,请问张老师的做法对吗?

1、分析的有道理,言之有理即可。

2、答出义务教育的概念、特征等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2、请你运用义务教育的相关知识,分析下面案例。

小学三年级有个小姑娘叫扬扬。两年前扬扬的爸爸妈妈离了婚,扬扬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两年来扬扬的爸爸从不来看望扬扬,也不给扬扬抚养费。前不久,扬扬的妈妈下岗了,一个月只有300元生活费,家里生活很困难,扬扬的妈妈想让扬扬辍学,你认为扬扬该怎么办呢? 教育

六、案例: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

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

六、案例:

1、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1)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

(2)自主环节中,没有充分的培养学生语文知识的素养。

(分析得有道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2、教师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与榜样教育法和道德讨论法等德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能够分析其运用的原则和方法并且自圆其说即可。)

六、案例: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后向老师提的问题,真的让老师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 老师,什么叫‘潮人’? 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超女、快男’? 。

请你分析出现案例的的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及对策?并请你运用教师素养的知识来回答

1、答出教师的业务素养要求即可。

2、以下是2009年年末,网友对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网上的留言。请你结合案例谈谈实施素质教育途径是什么?

学生家长:期盼袁部长能把成都整治奥数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全国。 现在北京奥数非常严重,幼儿园就开始学奥数,我们家孩子今年在北京上地实验小学上一年级,学校就进行奥数分班考试,全校所有学生都要上奥数。所谓的奥数我看了无非是把中学的东西拿到小学 来学,大学的东西拿到中学学,根本不符合教育规律,也有悖于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学大纲,恳请袁部长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把变态的奥数教育给烧了。

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实行教考分离,学生读书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要上15节课,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连课外活动都没有,而且每月只放两天假。我认为成都教育改革很好,高中毕业后回社区报考,这样就杜绝了学校之间比升学率,考核学校应考核毕业率 和完成率,同时还要考核学校开展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综合学科,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2、回答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即可。

六、案例: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以下是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札记,请对老师的教学做出评价。

师: 同学们好!最近,我们学习了分式方程的解法,请说一说分式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和注意问题。

同学甲: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相同,是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同学乙: 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因此,解分式方程一定要进行验根。

师: 很好!下面哪两位同学自愿上黑板完成P94的第6题?

常宇(化名)同学做第一小题,刘伟(化名)做第二小题。

其他同学在课下作业本上完成。

老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在订正答案时,有同学说,常宇同学在移项时没变号,我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批评道: 老师讲过多少遍移项要变号,你就是……。 我感觉到这位同学想要说什么,但考虑到教学进度,我没有再让该同学发言,而是按课前准备好的授课计划,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课间休息时,常宇跟我来到七年级办公室,常宇同学说: 老师你看我这样想对不对?我当时没有用移项法则,用的是已知一个加数与两个加数的和,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用减法。

……行!行!都怨老师一时糊涂,没有认真考虑你的解法,还批评了你,真的对不起!

没关系! 常宇微笑着跑回了教室。

此时,我感觉到我的脸在发烧…

1、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教师应学会宽容,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宽松的教学气氛,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和谐课堂。(分析得有道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2、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说服教育法。(指出具体的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并做简要的说明即可。)

六、案例: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某中学教师脾气较为暴躁,平时经常采取罚款,不许进教室,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式惩罚犯错的学生,学生家长对此意见很大。但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

请你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相关知识评价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

1、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更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围绕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回答即可。)

2、阅读下面案例请你运用教学原则的相关知识分析案例中教师的行为。

在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 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 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不能主动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2、指出具体违反的教学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正确方法,言之有理即可。

五、论述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1、人的发展包括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众多,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第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第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第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2、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辨证统一。

2、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和学习内容、途径、方法的指导上。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怎样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师生之间的现实关系式不断变化和丰富多样的,具体表现在:

(1)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重的人际关系

(2)师生之间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

(3)师生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

(4)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展开论述)

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展开论述)

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展开论述)

2、如何理解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掌握课程内容的本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和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统一规律的反映。孔子说过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是我国古代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核心所在。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 产婆术 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在现代社会,无论东西方,启发性教学原则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创造才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

以上三点在答题过程中要适当展开论述。

五、论述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1、第一,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第二,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

第三,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第四,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第五,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

第六,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2、如何理解中学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2、直观性原则是中小学教学最为常用的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

直观一般包括三大类,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要根据中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直观教具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运用直观教具要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

五、论述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教师是一定社会的代言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个人发展的要求。

(2)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思想品德端正,业务知识深厚 ,教学经验丰富,主导作用就发挥的充分,教学

就会有较高的质量。

(3)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注定性和积极性的发挥。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但对于学生学习的自觉程度、主动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教师却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指定对象,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受教育者不仅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规定着教育者的互动,而且还以自身的意识、意志作用与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者。

(三) 教学中应该防止两种倾向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曾出现过两种片面的认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主张树立教师的极大威信,却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出精神和创造才能。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则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育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学生转动。上述两种观点,都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动性对立起来,都势必会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应该防止这两种倾向,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2、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 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应。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即使相对独立的,有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调节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有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请问的全面和谐发展。

五、论述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请结合实际,试分析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因。

第一,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第二,课程结构不合理。

第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第四,课程实施重 教书 和 背书 。

第五,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

第六,课程管理过于集中。

以上六点需要结合教育实际展开论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

2、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和渐进性。

2、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

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 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

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 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 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 抓反复 , 反复抓 。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初二年级(2)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问题: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1.【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师主导作用的了解。

【参考答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是不会自发产生的,需要靠老师的生动教学来调动。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来,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某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时,教育学生要勤奋刻苦学习,对得起为之付出辛劳的父母亲,并声情并茂地感叹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此时,班里有一个学生突然说出“放屁!”两个字,顿时全班同学惊讶了。

面对这一“侮辱”之词和尴尬局面,假如你是当时的班主任老师该如何处置?

【参考答案】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在教学之初设置了教学计划,但课堂上还是有可能会出现教师意料之外的情况。如何应对课堂意外情况是班主任理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要具有教育理性,临场保持冷静,不使课堂秩序失控,避免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保证既定教育任务的完成,是通常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面对课堂意外情况,在课上,或听而不闻,或大智若愚,或四两拨千斤平和过渡,使教学尽快回到正常教育轨道,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而在课后,则需要适时了解情况,做好与有关学生沟通、引导和教育工作,并对事件有个善后。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处置之妙,存乎一心,面对课堂意外情况,教师只要不慌张,冷静处理,就有可能”化险为夷”,甚至巧借他山之石,使课堂意外情况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最终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3.老师、家长都反映学生小青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数学题,老师课堂上讲过,课后又复习过,可做起来还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剐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她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也常会错,渐渐地她对学习也没有多大兴趣了。

结合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小青出现这一症状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

【参考答案】(1)排除先天性痴呆,学生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学生的脑子”不开窍”,有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①学习压力过大,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②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③学习方法不正确。

(2)教师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①教会小青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等,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她乐于记。②培养小青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其独立、灵活、敏捷、健康的思维。③帮助小青树立自信心,减轻学习的压力。教师和家长应多给小青一些鼓励和表扬,多对小青说一些诸如”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等话语,为其树立自信心。另外,还可帮助小青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劳逸结合,减轻其学习压力。1.吃过早饭,几位男同学在宿舍闹着玩,把盛满水的塑料袋放在门上边,等着一位同学进门。就在这时聂老师去宿舍,看门虚掩着就随手推门而进,“哗”的一声,一袋水顺身向下,早上换的衣服全湿了。房间里的学生都吓得目瞪口呆,静等老师的斥。谁知道聂老师却笑着说:“今天是泼水节吗?我怎么不知道啊!再说我们这里是不过这个节的。”大家都笑了,那位在门上放水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老师抚摸着他的头说:“同学之间说个笑话是可以的,但最好不要这样做。”

运用相关知识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1.【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学中出现的现象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之间一些善意的玩笑是班集体良好组织关系的体现。但开玩笑也要注意分寸,不能对同学或老师造成人身伤害。老师和同学之间能否开玩笑,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对于老师而言,学生和老师开玩笑,其实也是学生对老师爱的表现,这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隔膜,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老师也是可以和学生做朋友的。在该材料中,面对”意外人祸”,这位老师的大度和幽默轻易化解了学生内心的紧张和尴尬,一下子就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学会采用巧妙灵活的方法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尴尬,委婉地教育学生正确的行事方法,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

2.一节公开课上,任课教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当学生演示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也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的静。

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然后使劲地往黑板上按。那教具被牢牢地粘住了,再也没有掉下来,老师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上着她的课,对碰没碰到孩子、吓没吓着孩子,没有过问。这节课相当精彩地完成了,讨论交流的时候,好评如潮。这位教师对课堂意外情况的处理得当吗?试分析并说明理由。

2.【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课堂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

【参考答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管在教学之初教师就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但是教学过程中由于个别原因,还是会出现意外情况。这时,如何处理这些课堂意外情况,使教学从”意外”中步入正轨,是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体现。面对课堂意外情况,要具有教育理性,临场保持冷静,不使课堂秩序失控,避免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保证既定教育任务的完成,是教师通常应对课堂突发事情的基本原则。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处置之妙,存乎一心,面对课堂意外情况,教师只要不慌张,冷静处理,就有可能”化险为夷”,甚至巧借他山之石,使课堂意外情况为教学目标服务,从而最终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在该则材料中,这位教师对于课堂中发生的小插曲,不闻不问,虽然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其行为值得商榷。《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要关爱学生,材料中该教师对被教具碰到的孩子不闻不问,本身就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要求。同时,课堂中临危不惧,巧妙地处理课堂意外情况,也是考查教师授课能力的一个方面,面对材料中的情况,教师或可利用意外情况,发挥教育机智,将这一事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3.某校初中学生马超,学习成绩不佳,守纪情况亦差。一天,他在教学楼内玩球,故意将一个价值300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事实经过后,依据学校有关“损坏公物要赔偿和罚款”的规章制度,对马超作出三点处理决定:

(1)给予警告处分;

(2)照价赔偿吊灯;

(3)罚款300元。

对此,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没有感到不妥。

学校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3.【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校职责和相关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

【参考答案】学校对马超同学破坏学校财物的行为给予警告处分和要求照价赔偿的做法是合理的,但对马超同学罚款300元的行为不合理也不合法。对相关人员进行罚款,这属于行政处罚的性质。只有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授权的管理公共事务的组织,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才拥有行政处罚权。学校是事业单位,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当然也就无行政处罚权。

1.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X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

班上的其他同学都懂了,可是小妮和小刚还是搞不明白。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闻想象力很强,于是他对小妮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马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因此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请结合材料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根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以上案例中马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老师也了解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小妮,老师对她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而对于小刚,马老师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使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2.某市教育局收到了一位姓张的家长的申诉信,说他在农村读初二的儿子在学校多次被校长王某体罚,身上多处受伤,要求市教育局追究该校长的责任。于是教育局派人前往调查,结果出人意料。该学校的校长是一位31岁的年轻人,工作很有干劲。3年前,被镇教办提拔为该校校长,他下决心整顿学校的组织纪律,同时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对学校行政人员和老师们说,你们大胆去抓,有哪些学生不听管教,你们就交由我处理。他的处理办法很简单,先关学生禁闭,然后在禁闭室内训斥学生。事情暴露后,本地一些农村干部认为校长做得对,学生不听管教就该这样做,并且站出来要为该校长担保。

针对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并运用相关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2.【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首先,这位校长下决心要整顿学校的组织纪律,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学生能在更好的环境里接受教育,其工作积极性和出发点是对的。但其举措显然有欠妥之处,不仅有不符合教育管理原则的地方,甚至有违纪违法之举,而且其粗陋的管理思想、简单的管理方法,不仅可能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还可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其次,对于该校长的在整顿学校组织纪律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不合理措施,相关部门应该责令立即停止,并提出相应的批评和教育,改正该校长的一些不合理的整改方式。

最后,在整顿和维护学校组织纪律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到,良好的动机需要用合情合理、合规合法手段、方法,这样才能取得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3.上课时,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同学们的哈哈大笑。

试运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说明这些学生上课做出这些动作的原因。如果你是教师,如何处理为好?

3.【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答案】(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七种: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这些学生上课时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坐在窗边的学生把窗帘开了又合上,是为了满足尊重和爱的需要。因为这些学生平时受教师关注较少,在同学中一般地位不高,所以,他们总想要寻找机会表现自己,以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关注。

(3)如果我是教师,将采取以下办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予学生合适的机会表现自己;活动中,根据学生的特长,给这些学生提供适当表现机会;在学生中,只要他们有了进步,有了成功,就及时表扬,满足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一位老师的课讲完了,问学生:“听懂了吗?”“听懂了!”学生们齐声回答。“还有谁不懂请举手。”全班静悄悄。一位学生的手稍微伸了一下,又缩回去了,但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老师温和地对这位学生说:“你哪里不懂?没关系,讲出来。”该学生怯怯地站起来叙述着,老师一边鼓励孩子大声一点儿,一边俯下身子倾听,并很耐心地针对他的问题详细地讲解了一下。最后该学生听懂了,对老师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结合教育理论知识,谈谈这篇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1.【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课堂教学中常见现象的评析能力。

【参考答案】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教学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即在规定的对间内对所有的学生进行统一授课。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在于它难以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由于学生的个性、原有水平等的差异,他们对同一教学内容的接受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有可能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却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一时难以消化理解所学的内容。而在老师询问学生有没有弄懂这些问题的时候,部分学生可能由于从众心理或顾及个人面子等原因,不敢说出自身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进行授课小结的时候,要多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对不懂的问题说”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进步。在该材料中,这位老师对于说”不懂”的学生循循善诱,耐心地为其解答疑难点,体现了一个老师应有的良好的师德,是值得鼓励和大力推广的。

2.1998年,北京某学生因成绩较差无法升学,父母应学校的要求去医院为孩子开了一张“中度智力低下”证明;以利于孩子升学,不料学校却将此公布出来,老师也多次在课堂当众侮辱该同学是“弱智、白痴”,其他学生也常常以此来嘲笑、殴打该生。后来该生被诊断为患了精神分裂症。学生父母向学校提出了赔偿诉讼,要求学校为擅自透露学生的个人隐私,致其精神障碍一事承担责任并赔偿相应的经济和精神损失。

试评述学校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学生权利的了解。

【参考答案】学校的做法不对。学校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名誉权。隐私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的个人生活不被公众知晓,禁止他人非法干涉的权利。名誉权是指未成年人享有名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法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电子邮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查阅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查阅。”材料中学校和教师的做法既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也是违法行为。

3.课间,两名学生发生口角。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让他们进教室,一名学生很快进了教室,另一名学生因吃了亏,不愿进教室。班主任没有硬拖他进去,也没有去批评他,而是亲切地对他说:“你看我双手拿着这么多东西,你能帮我把小黑板拿进教室吗?”这位同学看了看老师,就接过小黑板进了教室。老师马上对大家说:“刚才有两位同学发生矛盾,但是有位同学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帮助老师拿小黑板进来,我相信他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再解决不迟。”那位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安心地听老师讲课。

请结合相关知识,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3.【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

【参考答案】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之间难免发生矛盾,对于这些矛盾的处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巧妙合理地将其化解,使这些问题不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在该材料中,这位教师面对正处于矛盾情绪状态中的学生,巧妙地利用一个”小黑板”,”迫使”他顾全大局,最大限度地从个人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从而安心听讲,使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受到影响。这既是老师高超教学技巧的体现,也缓和了两位学生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一些学生之间发生小摩擦的事情,教师只要冷静处理,巧妙发挥,就一定能做好”和事佬”。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有很多蕴涵深刻道理的话,“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些名言警句都引人深

教师资格证材料分析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