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
发布时间:2024-11-21
发布时间:2024-11-21
大唐西市博物馆讲解词
(一) 大唐繁华留胜迹
——西市遗址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大唐西市博物馆参观游览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在唐代长安城西市遗址上建设而成的中国首座民营遗址类
物馆,占地15亩,建筑面览2.06万平方米,展览面积0.8万平方米,其中遗址保护 面积2500平方米,藏品达到20000余件,游戏是出土的文物和馆藏文物两大部分构成。 (展陈总体介绍)
我馆陈列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和特别展览四部分构成。专题展览为
丝路百工体验展,临时展览为不定期展览,特别展览为个人藏品。基本陈列以西识别 土和馆藏文物为主,再现唐代西市的繁荣风貌和隋唐盛世的商业道德风范,使我们在 了解西市历史的基础上勒戒丝绸文化和唐代的商德遗韵。
现在占线我们眼前的是一楼遗址大厅,他被誉为“西安国际客厅”,此后各种历
史、艺术、民俗、藏友收藏类的临时展览、特别展览将会在此轮换展出,常看长新。
一、唐长安城坊结构图
在我们前方的地板上看到的是唐代长安城的城坊结构图。唐长安城是在隋大兴城 的基础上而建,面积83.1平方公里,是我国古代,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隋唐坊制 度是将贸易区和居住区分开,然后实行统一管理。长安城从一开始就规划了巨大的市场, 分别在朱雀大街的两侧,这就是东西两市。其中红色区域就是我们所在的大唐西市。西市 南北长1031米,东西宽927米,约今天的1600亩。相当于两个半天安门广场。西市市内 有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大街各两条,平行交叉成“井”字型,将西市分成九个区域,俗称九宫格。 西市街宽约16米左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一楼遗址大厅的宽度。因西市连通着西去丝绸 之路的金光门和开远门,除了为百姓提供日常所需外,周围聚居着来自丝绸之路的胡商, 更有酒肆、邸店等场所,成为了当时的国际货物贸易交流集散地。
(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于1959、1960、2006年对 西市遗址进行了三次重点考古发掘,获得重要发现。这对了解唐长安城商业和手工业, 对探索唐长安城都市生活面貌有很大意义。2007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被正式补充到丝路 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单之中。陕西佳鑫集团出巨资支持了考古发掘,并舍弃 商业利益,投资2.1亿元建设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为民营资本从事古遗址保护树立了典范。)
二、丝绸之路地形图
在大厅的有墙壁上方我们看到的是目前国内文化信息量最大的丝绸之路地形图。
首先,“丝绸之路”是以运送丝绸为主的商路,这是它命名的主要理由。据专家考证, 早在2000年前,罗马贵族就偏爱来自东方中国比黄金还珍贵的丝绸服饰,直到汉代,丝绸 都只有中国出产,这大大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欧洲的黄金源源不断的沿着这条路流入中 国的汉地,汉朝因此也迎来了中国历史上早有企及的黄金时代,丝绸成了那时世界上最有影
响力的商品,听到这里,您可能会明白,将一条商路以丝绸命名而不是其他商品的缘由和 基本而牢固的内涵。
“丝绸之路”有几条大致的路线,张骞两次凿空西域,形成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
这幅示意图上主干线的中路即为张骞当年行走的路线。从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跨过黄河到 甘肃武威,进入河西走廊,再沿上千公里的河西走廊到达敦煌,这是河西走廊的西端。也是 丝绸之路中国段一个重要的节点。说它是节点,是因为在敦煌大路被分成两条,向西北方向, 出鼎鼎大名的玉门关进入新疆境内,沿天山山麓也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到高昌即 今天的吐鲁番,再到龟兹即今天的库车,然后到疏勒即今天的喀什,越过帕米尔高原,到 大宛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的费尔干那盆地,这就是丝绸之路的北线;
而从敦煌出发另一个著名关口为阳关,大家都很熟悉,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写的一首送 别诗,叫《送元二使安西》,诗中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的阳关
可能就是这个阳关。从阳关进入今天的新疆境内,穿越白龙堆沙漠,从一望无际的罗布泊旁经 过,眼塔克拉玛干沙漠南沿经楼兰即今天的鄯善、于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然后越过帕米尔高 原,到达大月氏即今天的阿姆河中部,这就是汉代丝路的南线。
两汉以后,原来的南线没有变还是南线,但原来的北线却变成了中线,为什么呢?原来, 沿天山以北的北线更北,就称为北线,而汉代的北线只好退居中线了。
三条线在大宛的木鹿也就是今天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马里,汇合在一起继续向西延伸, 一直经过安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到达西亚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也就是地中海的东 岸。这些,就被认为是丝绸之路的干线或基本线路,从长安算起,大约有7000公里,这也就是 我们最常听到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里程。
在唐代,实际还有其他的线路构成丝绸之路的铺线,除陆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海上丝绸 之路的说法,但这种提法出现较晚,具体的起始点也各有不同,但是不论是哪个起点都不能代 表中国。而我们知道,汉唐时中国的首都都是长安,货物起运、使节出访都是从长安开始的, 经海上丝路运来的货物最终也大都运到了长安,所以,也有人将海上丝路的终点也算到长安。 如果问丝绸之路的起始点是哪里?大家都知道是长安,但很少人知道大唐的西市才是丝 绸之路的确切出发点附近。西市地处城西,与开远门外西去的大道,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近在咫尺,由于西市是但是中国最主要的商品集散地,大批商品在这里集中,然后车载驼运输 往西域,因此,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路,那西市就是商路所运输商品的源头。以西市为商 品源头,丝路为运输干线,二者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物流体系,没有西市,丝路无货可运就 不能称为古代最著名的“商路”;反之,没有丝路,西市的商品也无法向远方异于流传。这好
比现在的自来水管和水源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 因此西市应当被视为丝路真正的起点。
三、西市东北“十字街”“排水沟道”“道路与车辙”遗址
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市遗址进行较大规模发掘时,在东北方向清理出 的部分街道路面。经过发掘,揭露出一处保存较好的十字街遗址,即东北十字街。在十字街处 还发现一处石板桥,是解决跨过水渠的交通设施。这处石板桥东西长5.5米,南北宽1.75米, 桥面的石板比较厚,为的是能承受很重的重量。西市每天车水马龙,商旅行人络绎不绝,交通 流量是很大的,汉代的班固形容汉长安城市场的热闹情景是“人不得顾,车不得旋”,意思是 车挤得无法调头,人多得无法照看,唐朝的西市比汉代市场繁华多了,拥挤程度也必然更甚, 所以桥梁必须要做得很结实。石板虽然很大,但为了保险,两块石板之间又有铁卡固定,将两 块石板连成一个整体。这种铁卡设计很巧妙,不但非常牢固,而且简单易制,在女皇武则天和 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那样的大型工程中也有使用。
文献记载唐代还引水渠入西市,其漕渠连通终南山,并通渭河;又有永安渠经西市之
东侧。这些水渠即通水运,有解决供水,为西市的繁荣的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现在,经过考 古发掘,发现了许多水井还有水渠遗址,证明当时西市却有水陆交通。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水 渠下部两侧各有数块石条或石板衬托,做工非常考究。在考古发掘中还发现土筑和砖砌两类排 水沟道。土筑水沟较早,沟宽0.3米,沟壁附有木板,木板之外竖有立柱,以防沟璧坍塌;砖 砌水沟属于唐晚期,是在早期沟的上面改建或移位而建,沟底宽约1.1米,沟口残存1.2米,沟深 0.65米,发掘长度30米,钻深得知延长250米还不到尽头。2006年考古钻探,发现永安渠往北 流经西市的东部,并沿西市南大街北侧向西又伸出一段长约140米、宽3.4米、深6米的支渠。 这是供应西市一般用水的来源。
在西市南大街东端路南进行的发掘工作中,发现有上中下三层路面。第三层路面,距地
表1.8—2.7米,保存较好,底部填石子后再经夯打,形成极坚硬的路面。路宽16—18米,车马 道宽14米,路两侧又各有一条宽30厘米、截面呈半圆形的明沟,明沟外侧还有一米宽的人行道。 在路面上发现有若干条车辙遗迹,宽度约为1.3米,与皇宫大明宫/兴庆宫石门槛上车辙宽度相当。 这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唐朝继承了秦、汉时的制度,规定必须“车同轨”:路上隔一段铺一条 石门槛,门槛上开有两道石槽,合乎规定的车可以顺利通过,而宽窄不合的车就无法通过,这其 实也就是早期的国家标准化制度。由此可见西市同皇宫一样是实行车同轨制度的。这一段路面居 于唐文化层最下面,也就是盛唐时期路面。道路坚实、车辙明显,使我们可以遥想当年行人如轵、 车水马龙的盛况。
西市遗址的三次考古发掘,不但发现了十字街、石板桥、沟渠、水井和车辙遗迹,还发现 了散水、房址、灶址、柱础、砖瓦等建筑遗迹和建筑材料,以及陶瓷、三彩器等大量生活用具, 是我们了解唐代西市的重要实物资料。
四、遗址出土文物
1、石臼、石杵:是古时人们加工食粮的工具。将收获的稻米放入臼中,用石杵把稻米外面 的糠皮去除,这样做出的饭食,不但口感细腻,而且利于人体吸收。西市的一些手工业加工,也 需要捣碎原料。像染料、食料等。
2、大磨盘、石碾:西市有不少的食店,卖各种炊饼,石磨石碾就是粮食加工工具。他是将 原食加工成细粉精料,以备做食物之用。
3、白石莲花石座:莲花柱础是支撑柱子用的建筑材料,莲花图案意义重大,一则表示建筑 等级之高,二则可能建筑与佛教有关,总之不是一般人随便用的;莲花台座上面可能安放佛像, 但也可能是建筑材料的底座。
二 万里丝路由此而起
——西市概况
西市,早在汉代首都长安就已经有了这个名字,唐代继续这样叫,另一个原因,是长安
城中还有一个大市场,位置在城东,所以叫西市,是与东市相对的。其实,东西两市本来都有自 己的正式名字,东市叫“都会市”,主要服务于皇室和官员;西市叫“利人市”,是当时丝绸之
路起点和终点。老百姓和来自丝绸之路的中亚粟特和胡商在这里建立了胡姬酒肆、绢行、粥行等, 外销货物也在这里购买启运,外域货物在这里卸货销售,可以说是,商铺林立,百业兴旺。所以 西市素有“金市”之誉。
1、骨料 骨簪、骨饰原料、骨梳
2006年考古发掘发现,西市西大街中部偏南的东侧不远处,不仅出土了一些精美的骨器,还 发现有相关加工骨器的遗址等。专辑推断,此处可能是西市一处加工、制造和出售骨器的骨器店
铺遗址。
2、带字砖
西市遗址出土很多带字砖和手印砖意义重大。这反映了当时的责任制:这种做法从战国时期 就有了,即制成的砖背后有刻字或手印。谁做的砖就要刻上谁的名字,而不识字的就按上手印。 这块砖一旦有了质量问题,刻名字或按手印的人就要承担责任。由于这种责任制简单明了,所以, 在制作时谁也不敢马虎大意,使制成的砖的质量很高。
3、兽面砖
兽面砖上面印有兽面,取吉祥如意和辟邪的用意,寄托了人们希望建筑长久平安的愿望。
1、三彩胡人牵驼俑:有了畅通的交通大道,大批胡人来到中国才成为可能;事实上,
长安那么多胡人,绝大多数都是沿着陆路交通也就是“丝绸之路”进来的,通过其他渠道进来的 只是一小部分。从历史情况看,从事贸易的商人是丝路上来来往往的主要成员,这件三彩胡人牵 驼俑佣刻画了胡商提缰启程的形象。
2、骆驼俑:唐代中外交流频繁,在西行的丝绸之路上,吃苦耐劳的骆驼是当时最得力的 远输能手,骆驼有双峰驼和单峰驼之分,产于阿拉伯,北非和印度等地。唐代雕塑作品中大的 双峰驼居多。这件双峰驼间还搭挂有驮囊,两侧挂物。可见当时丝路贸易交流繁盛。
西市管理
唐政府对东、西两市的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当时的专门管理机构叫“市局”和 “平准局”。市局和平准局对上市货物的质量、价格、交易是否公平,都要检查。不同的商品按 行设肆,即有利管理,也便于买卖。如果买卖奴婢、牛马,还要公验立券。这些规定对商品交易 的正常进行起了保障作用。
1、 开市鼓,闭市钲;唐政府对两市交易的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史料记载西市每天中午
12时击鼓三百声表示开市,日落前1小时40分钟击鼓三百声表示散市。因为开始前要准备散市后 要善后,所以开市、闭市时间应是每日正式交易时间。唐时对长安坊、市进行封闭式管理,西市 东西南北四面各开有两门,每门均有门吏管理,按时开闭。开市、闭市时间与市门开闭时间是有 区别的。所以在这里您看到的这两件文物分别就是代表开市和闭市的鼓和钲。
2、度量衡管理方面;凡在市场交易中使用的度量衡器,都要用官方定的器皿并且要按时校对, 官府用印之后,才可以使用。不合规定的要负法律责任。对私自制造度量衡器者也要严格处罚。 这件铜称的盘直径17.6cm,高4.7cm,盘的口沿上有三个均匀分布的铜环。秤杆长43.4cm, 但是没有星码,期间铸有圆环,与三条锁状链条相接,在链条的末端有挂钩,正好勾在盘 口的三环之上。这杆秤可以说是为研究唐代的度量衡制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