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如何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
本人和周围社会的问题时,才有可能接受,否则,就会产生怀疑和争论。而且,一些青少年也有可能对书本上的定论提出疑问,寻求答案和证明。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对社会的接触范围越来越广,他们好奇的对象也就越来越多。对理论的、社会的、自然的观点和现象,都想加以探讨,进行自我判断,而不愿被动地聆听别人的解释。
由于认知的独立性、批判性以及好奇心等心理的发展和生理发育的加速,青少年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成熟感和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个孩子了,希望独立自主,象成人一样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地位,不喜欢长辈用保姆式的态度对待自己。但是,长辈们出于爱护和习惯,对青少年这也不放心,那也不放心,继续用不加商量的口气指点、教育,因而往往引起青少年的反抗。
青少年产生逆反是他们认知和独立意识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独立性,创造性和自我意识发展正常的青少年来说,出现适度的逆反是他们发育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3、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也与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有关。
党内和社会上的某些不正之风,弄虚作假,以权谋私,官僚主义等,使青少年感到不满,但又无能为力,只好借逆反行为发泄厌恶、不满的情绪。另外,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心理暗示也会诱导青少年错误地认为越是逆反越能显示自己的个性。
二、 正确评价逆反的心理特征
逆反心理产生后,学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使得教育活动受到阻碍,教育目标不能顺利实现,甚至由于学生逆反而引发的行为会给他人、社会及其本人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因此人们常用桀骜不训、为所欲为等词来批判地描述青少年的逆反。
上一篇:5、输尿管结石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