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美国儿科权威博士詹姆斯曾说:“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失去自理能力,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这一能力。
关键词:家园合作 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而要培养这一能力,当今最大的一个形式就是家园合作。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
一、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一)《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经常让幼儿动手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幼儿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让他们在成功中收获喜悦。但这些的实现不能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力量才能转变成现实。
(二)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
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这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自立,乃至终身受益。 幼儿园教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更加充满活力及色彩。
(三)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然而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很多幼儿在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及在教师的指导督促下所形成的自我服务能力,常常在放假后又恢复了原样,所以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才能为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固的平台,也只有这样合作,才更有利于加快幼儿健康成长的步伐。
二、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
在新型的家园合作方式中,幼儿园占主导地位,而这一主导的地位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指引家园合作向科学的道路发展。
(一)开设“自理能力操作”活动,进行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操作练习,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识
幼儿园制定小班幼儿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操作的内容和培养计划,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自理能力和季节情况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每周设置一节“自理能力操作”活动。本周的操作内容没有掌握的,一定要放在下周继续学习并掌握;前一段自理能力操作内容学习的不够扎实的,一定要放在下一段中巩固练习。总而言之,幼儿园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确立并实施活动内容。
(二)幼儿园要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来强化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对故事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和向往,利用这一点,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穿插故事教育。如:饭后组织幼儿排排坐,教师给幼儿讲《咪咪真能干》:故事中小猫咪咪平时很懒,妈妈每天要洗衣做饭,另外还要照顾咪咪。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咪咪哭了,它不知该怎么办。后来许多好朋友帮助他,咪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照顾妈妈。于是妈妈的病很快就好了,大家都夸咪咪真能干。让幼儿通过故事明白通过自己劳动所得到的开心一记成果。教师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影响幼儿,让幼儿在故事的熏陶下强化生活自理能力及意识。
2.通过游戏活动,让小班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手段,将一些劳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让小班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如利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以一组为单位,在幼儿玩完玩具之后,教师说:“请所有小朋友把玩具轻轻地放到小框中,然后小手背背后,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把玩具轻轻地送回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不仅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规定的地方,而且也对幼儿的坐姿、纪律进行了训练。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经常让小班幼儿以“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把玩具分类放好。
3.保教结合,充分发挥保育员的作用,在实践中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保育员作为幼儿的生活教师的同时,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幼儿遇到自理方面的问题时,保育员对这一困难作出分析,考虑能不能帮幼儿直接完成,作出适当的帮助,或者引导幼儿学习怎样完成,或教会幼儿怎样完成。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克服这一困难。教师及保育员要鼓励能够自己穿衣服或小便等等方
面的幼儿要自己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师帮助。
(三)深化、巩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1.在反复训练中,让小班幼儿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