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2)

发布时间:2021-06-06

加上当时配股、增发等其他方式融资低迷的影响,先后有数十家上市公司提出了发行可转债的意向。

2002 年,有 5 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实际融资规模达 41.5 亿元。2003年迎来了可转债发行的高峰,共有 16 支可转债发行上市,总发行规模达到 185.5亿元。而且就在这一年,上市公司通过可转债募集的资金规模超过了增发、配股等方式。2004 年,我国可转债发行市场依然火爆,投资者介入踊跃。这一年,可转债市场新添 12 只产品,总发行规模达到 209 亿元。

2005 年可转债一级市场停滞,间隔一年半以后,得以重新启动。2006年5月《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出台,2006年7月27华发转债成功上市成为股改之后首支上市可转债,接着柳华转债,凯诺转债,招商转债也相继上市。近几年发行的转债品种在票面要素上与股改前发行的品种没有太大变化,然而发行方式却有了明显改变,发行规模基本上全部向原有股东配售,放弃余额上网定价和网下配套。新券上市溢价幅度较大,平均溢价

8.34%,超过股改前新券上市溢价幅度。从2008年融资方式来看,可转债已成为除定向增发外的主要融资渠道。深万科和江苏阳光均在2008年初通过了证监会的发行审核,一轮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高潮在中国酝酿而成。

三、目前我国可转债市场的主要特征

1、市场规模小,整体水平低

与发达国家成熟的可转债市场比起来,我国的可转债市场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规模较小,发展水平很低,相对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显得滞后。如果将可转债市价总值与A股市价总值的比例作为相对规模的衡量标准,我国的这一比例为 0.32%,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 1.15%,日本为 8.15%,印尼为 2.59%。因此,无论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周边国家的证券市场相比,我国的可转债市场规模都较小。

2、发行行业分散,传统行业占主要地位

我国已发行的可转债中,涉及 14 个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能源、化工医药等传统行业。而发达国家发行转债的企业主要集中于高成长高风险性行业(如 IT 和生命科学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如电信和医疗保健行业)以及资本成本较为昂贵行业(如金融和消费品行业)。由此看出,我国的可转债的行业分布还有待多元化的发展。

3、发行可转债门槛高

根据《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实施》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不难发现,我国企业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原则上以上市公司为主,发现可转债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严格条件,缺一不可。然而,很多企业只有在陷入困境时才急需要资金,而投资者也正是在寄希望于企业恢复成长、同时进行风险回避时才会购买可转换债券。因此,我国对可转换债券发行企业过于严格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

4、回售条件苛刻

我国绝大部分的可转换债券设有比较苛刻的回售条件,可转债均需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回售给公司,否则就只有转股的选择。这种做法,

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