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F111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发布时间:2024-11-21

目录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F111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2)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F111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7)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F111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12)

第1 页,共16 页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F111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说明:本资料为2017复试学员内部使用,严格按照2017复试常考题型及难度全真模拟预测。————————————————————————————————————————一、名词解释

1.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c、s,舌尖中音有d、t、n、l,舌尖后音有zh、ch、sh、r。

2.语言混合

【答案】语言混合是指多种语言融合产生的语言。目前己知的混合语都是两种语言的混合。虽然语言间的相互借用和影响非常普遍,但是真正的混合语并不多。混合语的产生有可能标志着新的民族或文化群体的产生。例如,海地有以法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牙买加有以英语为基础的克里奥尔语。

二、简答题

3.“烫手山芋”(hot potato)是借词吗?为什么?

【答案】借词也称外来词,它是指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如果两个社会的接触程度不深,即地域上不相邻且只有一般性的物质交换或文化交流,例如像我国汉代同西域的接触或现代与西方的英、法、德、荷兰各国的接触这一类的情况,则借词在语音、语义、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

山芋,虽然是借词,但是,“烫手山芋”在中国的文化当中,已经演变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不再是借词。山芋煮熟后肉质比较松软,热山芋容易把人烫伤。因此,“烫手山芋”在中国文化中作为歇后语、俗语,指棘手的问题。可用来比喻要解决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到好处,多指要凭真才实学才能胜任时刻要冒风险的工作,或达到一个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体。

因此,“烫手山芋”不是借词。

4.语境对词义的影响和作用。

【答案】语境是指语言环境。在书面语中变现为上下文所产生的语言环境,词义在使用过程中不是仅仅只有表面上的意义,一般还有深层意义,而这一意义是直接与语境相关的。语境可以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以下几种变化:

(1)使语言意义更明确,消除多义和歧义

一个词语往往不止有一个意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歧义现象,而相应的语境则可以很好的分化词义的多义现象。例如,“家里门没锁。”这句话中,锁是多义词,离开语境,句子就有歧义,如果加上一句表示上下文语境的话,就会将“锁”这一词单化。例如,上面的例句加上一句“去超市买把锁回来吧”就可以知道上述句子中的“锁”是名词。

(2)使词语获得临时的、特定的含义

第2 页,共16 页

词义是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以及词在特定使用范围中所产生的意义。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可能会获得一些临时的意义。例如,“我爸天天晚上修长城。”这句话中的“修长城”就不再是原来的意义,而是表示“打麻将”的意思,是在语境中获得的临时的意义。

(3)影响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倾向也是固定的,但在一定的语境中也会改变。例如,“真不错,考个试还能背回一筐鸭蛋”,“不错”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但在这句话的语境中可知,是一个表示讽刺的贬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4)填补、丰富词语的意义

词语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仅仅只反映表面的词义,而可能还会有‘定的深层含义,根据语境可以补全这些含义。例如,《哈姆雷特》中王后想表达怀疑哈姆雷特杀了他的父亲时说了句“你把你父亲大大地得罪了。”这句话中的“大大”就是具有深层意义的词语。

5.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

【答案】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是语言一对相对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的差异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而语言的约定性则是指语言的音义结合虽然是没有自然联系的,但是在语言产生初期,音义一经约定俗成,就不能再更改,是全民必须共同遵守使用的规则。

(2)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约定性的联系

①正是由于任意性的作用,语言的音义结合必须要约定俗成,没有必然联系的音和义必须要依靠社会的约定力量才能实现实际运用的可能。这两者是不能分割的两大特点。

②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是没有必然联系的,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所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所以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才是可变的。但也正是这种社会约定性,使得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落入一套现成的语言符号的网子里,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

三、论述题

6.“这本书看了三天”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西方人学习汉语,常常感到汉语的语法规则太活,不好琢磨,甚至有人认为汉语是落后的语言,而汉人学习西方语言,也不习惯它们的变格、变位,感到它们的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甚至有的人认为汉语是最先进的语言。对这些问题,你怎么看?

【答案】(1)两个句子在意义上的不同

“这本书看了三天”和“这本书看了三天了”在意义上的不同是:

前者陈述一个已完成的事件,即“看完这本书用了二天”;后者具有延续性,即意思是“这本

第3 页,共16 页

书已经看了三天,还要过几天才能看完”。前者表示动作的完成,后者表示动作的延续。

(2)对语言先进性的看法

①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是有形态变化的语言所具有的。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语法范畴的语言个性很强,不能用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去硬套另一种语言。由于语法范畴必须有词形变化的形式体现,而汉语缺乏形态,严格地说也就没有语法范畴。所以,汉人学习西方语言,不习惯它们的变格、变位,感到它们的结构牵丝攀藤,重复而又麻烦。

②汉语的形态变化不发达、不普遍,所以十分重视语序和虚词,主要通过这两种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首先,词序不同,表达意义就不同。例如,“我喜欢他”、“他喜欢我”。其次,用不用虚词和用不同的虚词,意思也完全不同。例如,“看书”“看的书”。此外,汉语语法还有一些其他特点:繁多的量词;庞杂的补语;单双音节对组词造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等等。正是由于汉语的规则太灵活,西方人学习汉语才会感到困难。

③语言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使不同语言的人们互相学习起来可以进行类推,而个性却增加了学习的难度。由于每种语言都必须取决十并适应本国本民族的社会情况,所以语言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学习难易程度之别。

④语言具有其各自的特点,但语言是具有普遍性的,有着很多共同的特点,语法结构是不分优劣的,各种语言之间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并且每种语言能够存在并能够顺利进行交流,那么它的存在就是合理的,所以,语言是没有优劣的,认为汉语是落后的或者是最先进的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7.为什么印欧语语法理论不完全适合汉语语法的研究?

【答案】印欧语法理论不完全适合汉语语法的研究,主要是因为与印欧语言相比,汉语语法有其自身比较独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例如,“不很好”和“很不好”,因语序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一样。在“我和弟弟”“我的弟弟”中,“和”表示并列关系,“的”表示偏正关系,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

(2)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无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都有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都是主谓结构。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汉语中词类和句子成分的关系比较复杂,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词在语法方面呈现出多功能性;反之,同一种句子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汉语中,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小像印欧语那样,有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4)词类丰富,有量词、语气词等。数词和名词结合时,一般都需要在数词的后面加个量词。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也往往不同。如“一个人、一头牛、一张纸、一粒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是他吗?”“是他吧?”“是他呢。”

此外,印欧语法也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表现为:其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是形态。形态指

第4 页,共16 页

2017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F111语言学概论之语言学纲要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