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岭南民间文化4次形成性作业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24-11-21
发布时间:2024-11-21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
一、填空题
1、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 2、广府、古越 3、四 4、茶楼
5、 客家 6、西晋 7、福佬 8、五指山区、骆越9、西瓯、骆越
10、四月初八
二、选择题
1、B 2、A 3、C 4、A 5、 B 6、D 7、A 8、D 9、 B 10、B
三、简答题
1、简述广府民系的特点。(8分)
答: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2、简述客家民系特点
答:客家民系的特点: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
3、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答: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
(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
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峙南民俗的显著特色。
(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童
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面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
(3)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袭现在哪些方面?
答:(1)文化背景的位差。
(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
(3)文化核心的位差。
四、论述题
1、 岭南文化有哪些特质?试述之。
答:岭南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例如,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以其音域宽广丰厚,旋律优美嘹亮而逗人喜爱;饮誉世界的粤菜的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极为主张“博考各国民族之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广东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第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抻。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大胆革除传统之敝端。孙中山、康有为、粱启超、冯如、詹天佑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出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第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潮州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与珠江三角洲的商人遥相呼应,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的髟响,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2、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
答:广府民系由于珠三角一带土地肥美,气候温和,水系纷繁,作物丰茂,为多层次的农业经济构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又有得天独厚的贸易大港广州作依托,所以在两宋时代,珠三角洲的开发已初具规模,南宋时已成为岭南著名的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基地,明代后期已开始向商品化的方向发展。客家民系,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上与土著居名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徒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并有一部分由福建迁入广西。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
《岭南民间文化》形考作业参考答案作业2
一、填空题
1、 谷精
2、 海珠石传说
3、 惠能
4、 色空
5、 尊重舅舅
6、 新兴县集成镇 南华寺
7、 浴佛
8、 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
9、 舆地纪胜
10、诗谜
二、选择题
1、C 2、 B 3、 D 4、 A5、D 6、 A 7、 C 8、 D 9、 C 10、A
三、简答题
1、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答: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2、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他的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答:民间对他的称谓都是为我们提供了她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云南河口、屏边一带有刘三妹传说)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这是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
3、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答:六祖是农家子弟,23岁那一年,六祖要离别新兴,到湖北东禅寺学佛。当时惠能的舅父不准他离开母亲出家,提出如执意要离家,须把外祖母家门的一块大石拜得裂开,惠能很虔诚,对着石头拜了七七四十九天,巨石真的劈成了两半。
起初五祖不肯收留他,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所言正合五祖心意于是把他留下,并让他在碓房舂米破柴。八个月后,五祖遴选嗣法人,命各弟子各作一偈。惠能作了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的偈令大家很惊讶,没想到一个在碓房干活的人竟能作这样的偈。
五祖心中暗喜,但怕别人害他,却假装说:“亦未见本性。”第二天,五祖悄悄来到碓房,问惠能:“米熟也未?”惠能答道:“米熟久矣,犹欠筛在。”这些话都是双关语,体现惠能与五祖心息相通。然后五祖又用杖击三下。就离开了。
当夜三更时,惠能往五祖住处,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给惠能,并嘱咐说:“农为争端,止汝勿传。”令其迅速南逃。16年后,适逢高僧印宗法师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开讲“涅槃经”,惠能混在众僧中听讲,当时风吹幡动,众僧引颈而望,便发生了一风动一还是“幡动”的辩论。毫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一高论,博得印宗的赏识。惠能因此出示衣钵,削发剃渡,正式被拜为禅宗六祖。
4、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答: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
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四、论述题
1、“五羊神话”中的仙人是骑羊的,请谈谈其中有什么寓意?
答:羊是中国传统的吉祥之物,能给人带来幸运,也有人认为羊是广州古越族人的图腾崇拜物。羊字古和祥通,中国古代的铜器的铭文中“吉祥”多作“吉羊”。汉元嘉刀铭有“宜侯王,大吉羊。”羊又是美好的象征、瑞祥之物,自古以来就是六蓄之一。有人认为,汉字的“美”拆开来就是“羊大”,即羊肥大的就是美;汉字的“鲜”,拆开来就是“鱼和羊”,而美好的白玉,则用洁白莹润的羊膏来比喻,美其名曰羊脂白玉。羊性格温驯又富有博爱的精神,自古以来,羊与人类就和睦相处,为人类作出了无私的贡献。它对人从不要求什么,吃的是草,奉献给人的却是羊奶、羊毛、羊肉和羊皮,连羊粪也是很好的肥料。在羊的身上,有一种奉献的精神和牺牲的精神。
2、在六祖的学佛故事里,体现了哪些佛教文化?举例论述。
答:(1)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
(2)惠能坠腰石舂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炼的精神;
(3)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
(4)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
(5)惠能显法的故事(惠明遗衣钵、向陈亚仙借地,行昌行刺等)体现了佛学中佛法无
边的功能;
3、广东的盗宝故事的自然形态是怎么样的?它又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答:从洋人识宝到洋人盗宝,从平等交易到强取豪夺。但广东的后一类故事较少,矛盾也没有那么尖锐激烈,大多数反归初期识宝故事的形态,识宝者与持宝者自愿买卖,重点表现的是宝物重金购不走,以宝物对乡土的依恋来反映人们爱乡爱国的心态,而不是识宝者与持宝者的矛盾斗争。更多的涉外故事都是歌颂中外人民在经济和文化交往中的传统友谊的,这在近百年来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压力下是难能可贵的。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三)
一、填空题
1、18、中西合璧 2、十三行、三元楼 3、明代、清代
4、烹法 5、纳茶 、洒茶 6、中原包饺子的习惯
7、干栏式建筑 8、直头屋 9、骑楼
10、四点金、下山虎 11、番禺沙湾、吴川梅菉 12、秋色工艺品、出秋色
二、选择题
AACDB BCACD
三、简答题
1、广州菜的特色是选料博杂,菜式丰富,既可独树一帜,又可协调众口,收到雅俗同趣的饮食效果。再者制作精细,在配料、刀工、器皿、火候、油温、原料入锅的次序、烹饪的时间、起锅、包尾、上菜方式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粤菜口味咸淡适宜,富于季节变化,口感爽脆,百吃不腻,善于以本地的饮食文化为基础,吸取国内其他菜系和西餐的精华,形成独特的南国风味。
2、(1)竹筒屋是广州近代传统住宅形式之一,其平面特点是单开间,且开间小、面窄, 门口临街的宽度通常只有3~4米, 但其进深却很大,多为12~15米,也有达30~35米的,宽与深之比由1:4至1:8,甚至1:10以上,由前到后排列成多个房间,形似竹筒,故名竹筒屋。它多见于广州西关和市中心区一带,尤以霞飞坊、盐运西、将军东、西街一带更为典型和集中。竹筒屋一般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部为大门和门头厅;中部为大厅,为较高的单层,内设神楼;后部为卧室和厨房、厕所。三个部分用天井分隔,以廊道联系,竹筒屋与竹筒屋之间形成的街巷非常狭窄。
(2)其产生的原因是: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粤中地区人多地少,地价昂贵,同时,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竹筒屋的通风,采光,排水,交通可以依靠开敞的厅堂和天井,廊道得到解决。
3、客家围龙屋的整体平面基本上是一个大的椭圆形,接近现代的田径体育场。中间主体部分为房屋建筑,屋前为长方形禾坪,再往前是半月形池塘。屋后是半圆形的山坡或林地,种有翠竹树木,称“花台”、“茔背”;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下山虎俗称“厝尘”,平面布局为三合院形式。四点金平面布局为四合院形式。
4、见教材123页
四、论述题
1、(要点)广州人的朋友约会,亲戚聚会,情人约会,家庭团聚,文人论稿,商务洽谈等经常都是在茶楼完成的。现代广州茶楼不仅是商业服务场所和社交场所,还是文化活动场所、家庭自娱场所,广州茶楼社会功能之多,远非其他地方所能企及,广州茶楼文化是岭南文化的特色之一。
2、““和、敬、精、乐”。 从采造、鉴别、用具、用火、择水、烤炙、碾末、烹煮、饮用等九个方面,都应力求其精。精,正是功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功夫茶的冲罐有单杯至四杯等规格。一般是:三人用二杯壶,四人用三杯壶,五人以上用四杯壶。这样,当每一轮茶洒罢,总有一位座客要轮空。因此在斟完首轮茶之后,小辈必敬长辈,主人要让客人,便成为不成文的品茶规范。其后,则主客互让、长幼互让,谦让之声不绝于耳,和融气氛充溢茶座,“和敬”的精神得到最充分又非常自然的体现。功夫茶既是可登大雅之堂的饮茶艺术,又是跳出了狭隘的文人圈、扎根于大众沃壤的民俗。雅中有俗,俗中有雅,雅俗共赏,大雅而大俗,这正是它的魅力与生命力之所在。人们从它身上既可寻求理趣,更可得到愉悦与怡乐。
3、秋色又名"秋霄"、"秋景"。秋色盛会一般称为出秋色或出秋景,是佛山特有的民间艺术品竞展和文艺表演比赛活动。秋色的兴起始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与佛山发达的手工业和农业有密切的关系。手工业的发达,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也为佛山秋色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每年秋收过后,佛山人以店铺或行业为单位,自发组织起来,利用农产品或手工业剩余材料如芝麻、蚕茧、瓜果、薯类、刨花、废纸、棉絮等,信手拈来,用泥塑、蜡铸、纸扑加工成以假乱真的艺术品,以"担头"、"台面"的形式挑着、推着穿街过巷,供两旁群众观赏、评议,再配以舞龙、舞狮、十番、锣鼓助兴,各展其能,成为名叫"秋色会景"的民间文化娱乐活动。
《岭南民间文化》作业答案(四)
一、填空题
1、顺德 2、自梳、串隆闺 3、嫁婢
4、20世纪初 5、芳村 6、祝融 7、行为禁忌
8、南海神诞 9、星辰 10、妈祖
二、选择题
BCCDA CCABD
三、简答题
1、见教材139页倒数第一段
2、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家”的办法来应付父母。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并请金兰姐妹特制一套防卫衣服,衣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娘无法扯开。自带一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逼,即厉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妗,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在夫家住至三日,“回门”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不过,不落家妇女,在夫家仍是主妇名分。夫家如有红白喜丧之事时,还要派人回去以示关照。若是翁姑或丈夫过世,必须亲自回去“上服”尽孝执丧。本人要是病危将逝时,不能留在娘家办丧,必须回到夫家去待终。弥留期间的饮食、医药及身后费用,均由女家负责。夫家要以主妇之礼仪进行办丧。遗产留给妾侍或庶出子女。也有不回夫家而死于“姑婆屋”或尼姑庵的。
3、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一是通过她的孝子——五龙子来实现的。从她本身来说,一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预测风云,平伏波涛,解覆溺之患;三导引航船,执钺助仗。至于五龙子,本身就是龙形,其行云作鱼,兴风作浪的本领,都在龙母之上。只要龙母一声令下,群龙便可为所欲为。
4、见教材P166-167页
四、论述题
1、见教材P140-141页最后一段
2、龙母文化是西江文化的内核,是中华龙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并不亚于海神妈祖。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淀积而形成的龙母文化所孕育和产生的强大文化力,已经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1)龙母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不断激活“以人为本”的理念,孕育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
劳动者创造了社会。回顾西江流域的历史,尤其是西江流域的社会发展史,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正是龙母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江流域一代又一代的劳动者继承和发扬龙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财富,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社会进步。
(2)龙母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效应和丰富的经济内涵打造了西江流域的经济品牌,推动了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龙母文化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淀积,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在千百年来的社会实践中,龙母文化这张响遍西江流域的品牌,自觉和不自觉地和经济活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效应和丰富的经济内涵,这是文化创新经济竞争力、以文化力提升经济竞争力的一种历史必然。
3、见教材P186页第二段
岭南民间文化复习参考题
一、填空题
1、“凤凰民俗”是属于福佬民系。
2
3、“牛王诞”是 壮族 4,区分两大支系的标识是头饰。
5、“以舟为居”。
6、“五羊神话”是一则 史前拓殖 7、。
8
9、惠能六祖在公元638年出生于 新州夏卢村 “见性成佛” 。
10
11
12、惠能六祖是我国 六 代继传人。
13
14. 。
15 新兴 ,一人是在 兴梅 。
16、广东最著名的“三妹山”在 阳春市17、“击鼓报猜”是广东的 潮汕
18 ”。
19 、《西来初地的传说》 、《光孝寺的传说》 等。
20、广东四大菜系是指 广州菜 、 潮州菜 、 东江(客家)菜 21
22
23、 竹筒屋 24. 潮汕 的民居。
25 满族 妇女的服装。
26、广东的 27 ”。
28、电白的“双凤舞”是一种典型的 29、 图腾崇拜 与 分享神的福佑
30、潮汕乡间盛行“赛大标”是一种 春色 活动。
31 。
32、素馨花是 广州花市 的霸主。
33。
34 。
35 舞十番 、“ 大头佛 ”。
36 梅菉三绝 ”。
37、广东灯色最有名的是 佛山 和 潮州 。
38、广东马色分 纸马 和。
39 ,一处是 中山小榄 。
40 和 。
41. 。
42、广州、南海一带农村解放前有“ 生菜会 ”43 生菜会 ,另一个是五月 龙母诞 。
44、被誉为“世界灯王”是1978 稻草灯 。
45
46、唐天宝元年(742年)
47
48、49、粤菜包括广州菜,潮州菜,东江(
50
51
52
53
54.十九世纪中叶,
55
5657
58
5960
6162.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是客家山歌。63
64.
65、壮族较有特色的节日是四月八的“牛王诞”66、五羊神话中的“五仙” 谷精 的化身。
67.
68
69、建于地面的半地穴式窝棚建筑和高于水(地)面的 干栏式建筑 70、广州的生菜会是以 芳村 的坑口为最。
71 捻妹花
72、在广东,原火神 祝融
73
74 客家 民系的风俗。
76. ,即古百越族的一个支系—— 骆越 族人聚居之所。
75、喝功夫茶是 福佬 民系的风情。
77、广州的 骑楼
78,是指 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79.南海神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信仰风俗,又称波罗诞、南海波罗诞。
80。
81、广东民间的“牛王诞”、
82
83、我国南宗教派的倒始者。佛教撙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是惠能六祖
8
85
86。
87
88 次。
89
二、选择题
1、风味独特的潮汕小食有多种多样,例如( D煎蚝烙)
2、壮族四月八的节日给(D牛)披红挂彩,反映了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习俗。
3、畲族同胞自认是( A盘瓠 )的后代。
4、古代外国文化通过( D海上丝绸之路 )传人岭南地区,促进了岭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融。
5、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团中生活在( A西江)流域的某一支系的氏族领袖。
6、广州人过年,有三种花是必备的,它们是( C金桔、桃花、水仙)。
7、( B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
8、广东谜风最盛的地区是( B潮汕)。
9.广府民系是由古越人和 C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
10.汉语粤方言是一种以
11 B中原文化的特质。
12.黎族最具民族特色的节日是 B13
14.蛋民生活习俗最大的特点是 B
15
16.岭南建筑特点,应以 A广府
17 C竹筒屋 。
18.粤菜的代表应该是 B广州菜 。
19D两指轻扣桌面
20、冲功夫茶前要先烧开水,冲烫茶具,这一步骤叫做21 C代守清 。
22.辛亥革命后,C中山装成为我国的“国服”。
23B大吉大利。
24.实际上,龙母是百越族中生活在A
25、年初一“行大运”是( B阳江人的习俗)
26、三月三是( A黎族 )27( D第五位神仙 ),也是最重要的祖宗神。
28( D阳春 )
29、潮汕菜以( A海鲜 )30、“赛大标”是 )的一种春色活动。
31、飘色是以( C沙湾 )飘色最有名。
32、“自梳女”是( B珠江三角洲地区)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
33、生菜会的会期是( C正月二十四至二十七 )。
34、波伏神是属于( B水神 )
35、移居羊城的先民是带羊而来:因为( B羊的繁殖力强,适应力强 )
36、根据宋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歌仙刘三妹是(C阳春县人)。
37、围龙屋是( B客家民居)
38、龙母是一个( D宗族神 )。
39.广东著名的水色有两个地方,它们是(D番禺市桥镇、中山小榄镇)
40、下列哪个神是属于天神类的?(A北帝)
41客家人尊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B中原文化 )的特质。
42.五羊神话中五羊的排位与( C赵佗 )有关。
43.涉外传说故事中,以( A“洋人盗宝” )型最多。
44、六祖生前的言论被他的弟子们编成( D《六祖坛经》 ),流传于世。
45、人神是指( C各族祖宗神 )
46、下列哪位神是由火神变为水神的?( D祝融 )
47、潮汕人猜谜,一般是( A自己刨作 )
48、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是( B竹筒屋)
49、人神是指( C各族祖宗神)
50、龙母作为水神的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 A五龙子)来实现的。
三、简答题
1、广东民间娱乐圈的主要色相及分布:
(1)春色,分布广东各地。(2)秋色,佛山特有。(3)飘色,流行于番禺沙湾和吴川梅录一带。(4)火色,增城、龙门、连南等。(5)水色,番禺市桥、中山小榄。(6)马色,新丰、龙门一带。(7)灯色,佛山、潮洲最有名。
2、传说中移居羊城的先民带羊南迁,有何依据?
先民带羊南迁的依据有三点:(1)古代神羊是圣明的形象,一向得到人们尊重。(2)羊的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羊的行动快速,便于驱赶,是当时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
3、简述岭南民俗有哪些主要特色。
岭南民俗的特色,归结起来,主要有三:(1)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进发出中西撞击的火花。古老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习礼仪,使人从中领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日常生活、饮食、服饰、人际交往等方面,不但有新兴海滨的迷人风韵,还略带一点“洋”味,构成了岭南民俗的显著特色。(2)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那轻歌曼舞的节日风情,“三月三”是这样,“耍堂歌”也是这样,“游花街”更是这样,那轻快活泼的调子,就象花街上播放的广东音乐一样清新明秀,轻微淡远,在人们面前展示一幅明媚阳光沐浴着春天万物的画卷,使人轻松舒坦,又催人奋发,这正是岭南民俗的主旋律。极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春节大人给小孩“压岁钱”,长辈给晚辈‘‘分柑”,以物结缘,以花传情,送花祝愿等,都带有浓重的人情味。广州的茶楼,与其说是饮食天堂,还不如说是人情交往的大观园。
4、何谓潮汕“四点金”?
潮汕的民居,多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形式发展变化而来的。 “四点金”类似北京的“四合院”,整体为一方形,中轴线为前厅——天井——后厅。前后两厅各有东西两问旁房,占据整座庭院的四角,故谓“四点金”。
5、潮汕灯谜的特点。
答:潮汕灯谜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 在内容上:①具有高度政治思想内容。如谜语:“清朝皇帝戒鸦片,三令五申难实现。广东地方民更伤,新华盛世才欣忭。”及时反映了当时广东的政治风云。②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巧借当地山川风物,风情入谜,状绘了一幅幅南国的风俗画卷。
⑵ 在艺术上:谜面之美,谜义之精,谜底之切,底面扣合之妙,底面用材之新,表现手法之多样,法门谜格的参补,都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①法门多达40多个,常用的有传神、会意、别解、谬解、反射、章旨、形象、问答、拟人等。②谜格也有40多种,如秋千格、卷帘格、双钩格、求凰格等。
6、简述潮汕灯谜的特点。
(1)有高度的政治内容;(2)有通俗形象的诗歌韵味;(3)有千般奇巧的扣合艺术;
7、先民带羊南迁的依据有三点:
(1)古代神羊是圣明的形象,一向得到人们尊重。(2)羊的繁殖力强,适应性强,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羊的行动快速,便于驱赶,是当时南迁的先民携带的理想家畜。
8、简述客家山歌中为什么以爱情山歌为最多?
(1)爱情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2)客家妇女向来参加户外家事活动,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机会多;(3)爱情山歌共性大,往往不受时间、空间、人物的局限,传唱的人多,容易积累;
9、广东刘三妹的传歌路线,形成了岭南山歌风物圈。这个风物圈涉及岭南地区哪些地域范围?
这个风行圈东起梅县,西至廉州,北到韶关、柳州,南至雷州半岛。
10、广东人在除夕花市上喜欢买金桔、桃花、水仙花,这有何象征色彩?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多子多福。桃花借用“桃花运”,以求时来运转,财运亨通。水仙花应节而开,象征花开富贵。
11、简述广府民系的主要特点。
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
12、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涉外传说故事中,以“洋人盗宝”型最多,其传统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某地有一宝物,外观平平,国人不识,后被某一外国商人或传教士发现,重金购去,或以各种手段骗取,甚至武力抢夺,但由于宝物依恋故土,不愿出洋;或到了洋人手中失去灵性,不听使唤;或在争夺中损坏,变为废物。从此这个地方就衰败了,老百姓过着穷苦日子,似乎这一切都是可恶的洋人盗窃了我们的宝物所造成的。这些故事多出现在近代,表现出很强的锁国心理。而广东的涉外传说则表现出另外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13、广州竹筒屋的结构特点是怎么样的?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竹筒屋又称直头屋、竹竿厝。他的平面特点是正立面单开间,面宽较窄,进深视地形长短而定。竹筒屋由于面窄,进深大(两者之比为1:4至1:8),形似竹简而得名。其产生的原因是: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粤中地区人多地少,地价昂贵,同时,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竹筒屋的通风,采光,排水,交通可以依靠开敞的厅堂和天井,廊道得到解决。竹筒屋层次重叠,直线到底,有回肠荡气之势。目前竹筒屋比较集中的地方多见于市中心区,惠吉西路、盐运西、甜水巷和将军东、西街段更为集中和典型。
14、龙母的神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龙母原是一个氏族的领袖,后来人们把她奉为水神,这是因为自然神龙的居所为水,而西江流域的水患又需要一个保护神,龙母这位宗族神自然也就变成了水神。其神性一是通过她本身的法力,二是通过她的孝子五龙子来实现的。从她本身来说,一可解水旱之患,二能预测风云,平伏波涛,解覆溺之患;而五龙子,本身就是龙形,其行云作雨,兴风作浪的本领,都在龙母之上,只要龙母一声令下,群龙便可以为所欲为。
15、在六祖学佛故事的编造里体现了哪些佛教文化?举例简要说明。
(1)惠能离家学佛的故事、关于“幡动”的辩论体现了佛学的色空观;(2)惠能坠腰石舂米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讲求艰苦磨炼的精神;(3)惠能种菜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根基清净、心如止水的品格;(4)惠能吃早餐的故事体现了佛学要求的悟性;(5)惠能显法的故事(惠明追衣钵、向陈亚仙借地,行昌行刺等)体现了佛学中佛法无边的功能;
16、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是击鼓报猜,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 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猜射者先报谜笺编号,作者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
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主鼓三声。
17、简述紫坭春色在出色时的特点。
紫泥春色分为两类:一类叫“树头色”,以大茶仔树桩插在桌上,其枝干上装扮两三个女孩童,扮演故事人物,出色时抬着桌子游行;另一类叫“锣鼓柜色”,用4根木柱扎成一个八音锣鼓架,扮演故事的小女孩置于其中,由4至8人抬着游行。出色时,每坊一至两板,每晚20板左右,连续数晚,板色不同。紫泥春色十分讲究板面构思,要求做到一板春色一幅画图,画中有诗,耐人寻味,方为优胜;其次是人物扮相,包括长相和服装,都要得体,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三是扎作工艺,布局要和谐,花草树木要逼真,楼台璀璨,庭院玲珑,对联亦很讲究。
四、论述题
1、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1)“不落家”是指妇女婚后不到夫家长住,也不与丈夫过夫妻生活。这种妇女,名日已婚,实则仍为独身,俗称“不落家”。(2)不落家形成的原因及特点有的女子,因决心要过独身生活,虽瞒着父母已秘密自梳,但终因拗不过父母的逼迫而出嫁,所以只好采取婚后”不落家”的办法来应付父母。蓄意不落家的妇女,临嫁时秘密请知己的大嫂大姐们传授洞房花烛之夜的应付办法,并请金兰姐妹特制一套防卫衣服,衣服制成上下相连,夹口处缝得特别牢固,让新郎无法扯开。新娘还自带一把剪刀作自卫,不让新郎贴近其身。如新郎以暴力相逼,即厉声呼救。以金兰姐妹扮演的大妗,闻声后便集体前往救护,帮助新娘解脱。在夫家住至三日,。回门”后就不再返回夫家了。
2、客家民居与潮汕民居有什么不同?
客家民居的基本形式是围龙屋,又称“土围子”,在我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客家人所创建的一种聚居形式,客家人是古代中原地区南迁而来的民众。由于地理条件较差,生活艰苦,再加来自当地土著人的威胁,他们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求得生存。这就使他们不得不保持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房屋建筑也就一直保持着从远古流传下来的独特建筑形式一一土围子。潮汕民居平面类型很多,最基本形式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其他民居大多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潮汕人主要在靠近海滨之地,生活较丰裕,因些其民居无论是”四点金”和”下山虎”,都十分注重豪华、典雅装饰,与皇宫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有相似之处。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雕等,雕工精细、别致配以漆画和嵌瓷等,金碧辉煌,美仑美奂.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氛,如同进入艺术殿堂。
3、潮汕民居有几种形式?其有什么风格特点?
潮汕民居的类型很多,最主要的有下山虎、骝马拖车和四点金等.民居大多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单元加以组合发展而成。潮汕民居无论是。四点金”和。下山虎”,都十分注重豪华、典雅装饰,与皇宫注重富丽堂皇的装饰有相似之处。潮汕民居装饰的重点是门楼、屋面和厅堂。屋内的檀木都漆成红色,椽子则漆成蓝色。称为“红槛蓝桷”。内部装饰建筑有木雕和石鼍等,手工精细、别致配以漆画和嵌瓷等,金碧辉煌,美仑美奂.飞檐画栋上则绘制花鸟虫鱼和飞禽飞兽、历史人物故事等,造型栩栩如生,十分生动、形象.使整座建筑富有艺术气氛。如同进人艺术殿堂。
4、简述“自梳女”产生的背景。
自梳女产生于清朝后期。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她们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产生了自梳女。珠江三角洲其它地区的自梳女情况与顺德相似。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衰落,这一带的年轻女性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许多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五六十岁时,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而她们也就是中国最后的一批自梳女。
5、“自梳女”与“串隆闺”。
答:“自梳”与“串隆闺”,历来被人们视为岭南婚姻风俗的两大奇事,它们形式不同,性质也自相背向。“自梳女”视男女交媾为人生最丑陋之事,因而终生不肯嫁人,即使被近出嫁民绝不和丈夫发生两性关系,“不落家”。“串隆闺”则视两性关系如平常,男青年多交个朋友,到“布隆闺”去与姑娘对歌,谈情说爱,在封闭的社会中自我调节,自娱自乐,也是一种寄托;女性则可通过“串隆闺”来选择知己,比盖头盲婚,终身从一要幸福自由。两者从表面看来,似乎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取向。但在封建社会里,在客观上都起到了反抗封建婚姻的作用,对世俗婚姻观念是一种有力的冲击。
6、试述“自梳”、“串隆闺”这两种婚姻风俗的文化意义。
“自梳”、“串隆闺”是社会的特殊产物,尽管两者所产生的社会形态有所不同,但它们都表现了一个共同的特点:女子的社会地位加强了。从“把家姑婆”在母家中的权威和黎族妇女在支配家庭与稳定社会的主事作用便可看出。“把家姑婆”可为母家操持家务,决定弟、兄辈子女的重大问题,以母家之荣辱为荣辱,这种权力还得到了乡俗的承认,若婶嫂辈有微词,还为乡规所不容。黎族同胞在家庭婚姻道德观念上,更是以妇女为母权神圣的象征。部族发生纠纷,多以妇女出面调停。这种现象,同时发生在各种社会形态交错的现代社会,不能不认为是现代社会里“母权制”的复归。顺德、番禺一带的自梳女是在珠江三角洲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妇女经济自立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生产的文明使她们加强了群体的意识,认识了自我的存在,决心冲破封建的婚姻枷锁,因此便有了“不落家”,不与丈夫过性生活,产生了一种“性欲仇视”的心理,以此来维护她们的人生价值。这是中世纪清教徒们对人类本体的一种虚伪的态度,或者说是“柏拉图式的爱”。
7、简述“自梳”和“串隆闺”有什么不同?
(1)自梳是珠江三角洲特有的一种婚嫁习俗。过去广州与珠江三角洲的未婚女子都梳着一条长辫子挂在背后,结婚时,由母亲或女长辈替其把辫子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称为譬,以区别于未婚女子。自梳女就是通过一种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譬;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但一经梳起之终生不得翻悔,父母也不能强其出嫁。日后如有不轨行为,就会被乡党所不容,遭受酷刑毒打后,捆入猪笼投河溺死。死后还不准其父母收尸葬殓,得由。姑婆屋”中的自梳女们用草席与门板草草挖坑埋葬了事;如村中无“自梳女”帮助殓埋的,便被抛人涌中随水流去。(2)串隆闺是海南黎族地区男女青年自由恋爱的一种形式。隆闺是指黎家未婚男女的单独住房,当家中儿女长到十五六岁时,家长就为他(她)在居屋外面建一间有五六平方米的小房子,也有够是几个青年相约一起建在村寨附近山坡上。“闺隆”建得很简单,只有三衍六柱,竹篾编壁,上糊草泥,只开门不开窗,房内只有一张床和一根挂衣服用的藤,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就三五成群来到黎寨附近的树林或空地上对歌,物色意中人。男有情女有意时,就会邀对方到自己的隆闺中单独对歌。一般是男青年到女隆闺来对歌、玩乐器,双方情投意合时还可以在女隆闺里过夜,至到第二天清晨才告别回家。男女双方海誓山盟之后,便由男方家长找媒人向女方提亲,并举行订婚仪式,俗称“放槟榔”。(因在订婚的彩礼里一定要放两串槟榔)在正式订婚前,男女双方有绝对的自由,即使女方怀孕了,女方仍有选择的权利,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
8、三大民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三大民系是指广府民系、客家民系和福佬民系。其主要特征表现在:第一,广府民系。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操汉语粤方言,属壮侗语族;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等、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容易接受外国文化,同时又不忘本。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第二,客家民系。始终操客家方言,恪守“宁卖祖宗田,莫忘祖宗言”的谚训;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欢唱山歌,有刻苦耐劳的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多以族团围屋而居;他们尊师重道,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客家山歌是客家民俗的典型风习。第三,福佬民系。他们具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有冒险开拓、开放融合、搏采众长的精神,但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潮州功夫茶、潮剧、游大标、扣英歌等都是福佬民系所特有的。
9、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形成的原因。
历代适居岭南的中原人,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群落,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分别构成了岭南东部汉族的“三大民系”。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它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是由古越人和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人入越较大规模的有四次,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的主流。他们所操的语言为汉粤方言,这是以古越族语为主,融合了中原古汉语成分的一种方言。//客家民系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一个民系。现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亦有部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先后经过三次大迁徙,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的,后有一部分又迁入广西。开始他们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上不与土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多次迁徙和重建家园的劳动,培养了他们刻苦耐劳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后与当地土著畲族部分融合,构成客家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州、汕头以及海南岛一带。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人与两晋以来移入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合而成的。潮州地区先秦时属闽越,汉时还是一处未开发的海滨荒芜之地,直到东晋时代,这个地方才开始受到重视,唐天宝元年,在这里设立了潮州郡。唐宋以后,潮州商业贸易迅速发展,成为粤东最大的商业中心。
10、“五羊神话”中的仙人是骑羊的,请谈谈其中有什么寓意?
其特定的寓意是:一方面象征这些仙人是从北方而来,另一方面体现着传统文明的发展过程及岭南先民迁徙的情况。
11、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 文化背景的位差;②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③文化核心的位差。
12、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有什么不同特质?(岭南文化有哪些特质)
答: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质,主要表现在:
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对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具有传统的画法,同时又借鉴了西洋画的长外与优点而形成的;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粤菜不但吸收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而且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实业家大胆采用机器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文化思想上,兴办学堂、创办刊物、组建社团等宣传西方
文化;在工商界中出现影响较大的“广铁”、“广彩”、“广船”、“广纱”、“广钟”等都是南北技术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
第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提倡“创造新器”、“著作新书”、“启发新俗”等,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如高剑父、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林则徐、洪仁玕、冯如、詹天佑等文化名人。
第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唐宋时代广东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到了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区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发生了深远的影响,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13、简述岭南民俗的特色。
特色有三:①古老而又年轻,处处迸发出撞击的火花,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撞击。②活泼多样,充满水乡浪漫情调。③富人情韵味,带有浓郁的市井风情。
14、在潮汕地区,猜谜有一种独特的规程,请简述这一规程。
击鼓报猜是潮汕猜谜的独特规程,猜谜开始时,主事者擂鼓一通,鼓声过后,即可开猜,猜者先报谜笺编号,主事者击鼓一声,再报谜面与谜底,又重鼓一声,再加解释,完全正确,立鼓三声。
15、从《海珠石的传说》到《偷不走的铜宝珠》到《猛虎石》看广东人的开放心态。
答: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情节是:贾胡识宝,与持宝者公平买卖,获宝而归。宝石依恋故土,在贾胡运往国外途中跃入江中,潜藏于巨石之下,使得这颗巨石充满了珠光宝气,因而得名“海珠石”。《偷不走的铜宝珠》情节是:盗宝洋人三次重金收买盗贼去盗佛山祖庙上的铜宝珠,耗尽财物,偷来的铜宝珠又跑回去了,最后洋人活活气死。、//唯一带有强抢性传说的是海幢寺《猛虎石》,其情节是:日军侵略者曾多次强抢海幢寺中的那块形似猛虎的太湖奇石,用尽各种办法,都没能达到目的。去的人都没能回来,都叫猛虎吃了。//造成广东涉外故事的开放心态的原因有四:一,广东在地缘上形成一个开放的格局,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二,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广州最早成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和手工业基地。三,处于中西文化要冲的广东,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向现代文化的变通心理。四,广东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沟通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广东涉外故事反映了广东地方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人民的生活、生产、心理、风俗及其所表达的人民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伦理观念、审美观念等。繁荣的商品经济和实利重商的思想倾向,使广州文化显得兼容、灵活、宽阔、新颖。它以经世致用为其基本精神,兼容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意识,和讲求实效的社会心理。这些特质构成了广东民间故事的传统内核,使之区别于封闭式的内陆文化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洋人盗宝”故事。
16、谈广东的“刘三妹”在各地称谓不同看歌谣具有流传性的特点。
答:广东对刘三妹的称呼各地不一。梅县、兴宁一带称刘三妹,那里至今有“自古山歌从口出”的美誉;新兴也称“刘三妹”。瑶胞有“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五,秋歌八月十五”的风俗。清远、肇庆、阳春一带,有称刘三妹的,也有称刘三姐的,这些地方有跳禾楼、唱禾楼歌的风俗。连县、阳山一带有称刘三姑、刘三娘;阳江称之为刘三妈;电白称之为刘三。阳江县志载有该县“跳禾楼”风俗由“刘三妈”所传的记载。//在这丰富多彩的民间歌唱风俗中,可以看到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互相交流和影响。这不仅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歌祖刘三妹通解各种间律,而且一种风俗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条件都密切相关。另外,对刘三妹不同的称谓反映了不同的年龄层次之外,由于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她的歌唱风格亦发生了变化,反映了从刘三妹至刘三成长的过程,反映了广东的刘三妹和广西的刘三姐气质的差异。
17、在广东,对刘三姐的称呼各地不一样,从对她称呼的变化中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传说风物圈?
对刘三姐各地的不同称谓,为我们提供了刘三姐传歌的路线,她的行迹又给我们划出了一个风俗圈,即岭南民俗峒溪文化圈。它的范围涉及广东、广西乃至云南东部的部分地区,它明显区别于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的风俗文化。
18、为什么说《禁钟与仙藤》和《花地的来历》这些故事特点铸造了广东人的风格。
答:广东的《梦钟与仙藤》的故事与内地有所不同:五仙观悬挂铜钟的仙藤虽然被盗,但换来的是一条代表西方工业技术的铁链;仙藤变成了一条鱼窜到了珠江上游,洋人没有受到惩罚。五羊城也没有因五仙观的宝物被盗而从此因此衰败,铁链悬挂着大钟显得更名稳固了。在这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广东人善于吸纳对方的长处,健全壮大自身,而不是总以同化或消灭对方为快事。这说明了广东人增长了见识,冷静分析了中西文化的优劣,吸取了历史文明中有益的成分,使之在我们的古老文化中增添了新的光彩。//《花地的来历》的故事内容是:菜农给燕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燕子把世界各地的花种带来了,使花地繁花似锦,集天南地北之名花于一地。花地作为花城的缩影,广采博收、笑纳天下之名士,这是广州繁荣昌盛的奥秘。此故事说明了广东人富于开拓精神,自尊自强,崇尚豪贤,注重道义,讲究法度和温存的生活方式。//经过历史文化的熏陶,使广东的人文气质别具一格。他们重道义而不外露,喜开拓而又持重,能容忍而不悲怆,勇于冒险而求实。他们把一切都看得很开,把功名看得很淡,那不是消极沉沦,而是在等待时机,一旦时机到来,他们就去拼搏、去奋战!
19、简述六祖学佛的故事。
六祖是农家子弟,只字不识,因听念《金刚经》,心性顿然开悟。23岁那年拜别母亲和舅舅,到湖北东禅寺留下碓房舂米破柴。八个月后,五祖遴选嗣法人,惠能作一倡脱颖而出,五祖秘受禅法,传以衣钵,嘱惠能南逃,16年后在广州法性寺(合光孝寺)剃度,正式被拜为宗六祖。
20、在六祖的学佛故事里,体现了哪些佛教文化?举例论述。
体现了“即心即佛”、“见性成佛”、“顿悟成佛”,这些佛教文化主张不背经、不礼佛、不坐禅、不布施,采取通俗的说教,把遥远的彼岸移到现实之中,投合了庶族地主的口味,特别是惠能六祖倡导的顿教,吸引了广大群众,给佛教带来了生机。这就是坛经故事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
21、广东盗宝故事的自然形态是怎么样的?它又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心态?试述之.广东盗宝故事的自然形态是:反映识宝者与持宝者自愿买卖,重点表现的是宝物重金购不走,以宝物对乡土的依恋来反映人们爱乡爱国的心态。总起来说表现出这样一种情调: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广东盗宝传说最著名的是《海珠石的传说》,如今此石虽与陆地连成一片,但广州仍有海珠路、海珠广场、海珠桥、迎珠街等,都与这一传说有关,可见它的影响。这一传说与唐人传奇《崔炜》的故事有关,《崔炜》可能是裴刑在唐代识宝传说的基础上加工创作的。裴刑的传奇在唐、宋之世颇为流传,当时亦正是说话与讲唱文学兴起之时,相互的影响是难免的。“海珠石”原是光孝寺内的一块青石板,持宝人赵举人不识宝,被一外国珠宝商人购去,锯开一看,乃是一幅锦绣山河图,在运往外国时船翻沉没,第二天,就在沉船处浮起了一颗闪闪发光的巨石,这便是海珠石。与史籍所载:“南海有沉水之香,又有浮水之石”,刚好印证。作为风物传说,此则传说与洋人相关,宝物与风物契合,形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锦绣山河图,显然是近代的作品。对盗宝者的惩罚也较之厉害,让盗宝者的船只翻沉,自然盗贼也就葬身大海了。
22、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什么不同?
广东的涉外故事与传统的涉外故事有别,表现为开放与外国人友善相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平等竞争。
23、广州茶楼文化的特点。
答:⑴趋时变奏,源远流长。①历史悠久;②讲究环境的气派和幽雅。//广州的茶楼文化,除饮食之茶、汤、菜、点等形态之外,建筑装潢的风格,室内陈设的流派,字画古董的雅趣,听歌品曲的娱乐,交朋结友的气度,洽谈经商的门道,无一不是一门高超的艺术。⑵食艺结合,情趣盎然。//广州人饮茶,重点不在茶本身。首先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其次是离不开物质享受,它以精为主,以味为先;另外,广州人的饮食审美情趣是喜爱形象、直观,但又十分讲究意头。广州的茶楼文化,还与建筑、装潢、园艺、盆裁、字画、花鸟等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更广泛的艺术情趣,也由于这此行业的广采博收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广州的茶楼文化更加五彩缤纷。
24、简述广州菜的特点。
①选料博、杂、鲜、活,配料丰富;②注重火候油温,烹调方法多样而完善;③口味清淡,注重汤水;④色、香、味俱全,饮食与艺术融于一体。
25、广州竹筒屋的特点。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竹筒屋是广州以及珠江三角洲城镇现存量最大的传统民居。它不同于我国一般房屋门面阔大开进深的结构,以开间小,进深大为特点,两者比例约为1:4至1:8不等,由前至后排列,旁开“冷巷”,中以天井间隔,进深增长则天井增多,形似竹筒。//其产生的原因是:19世纪上半叶,随着工商业发展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粤中地区人多地少,地价昂贵,其结构特点还能适应当地气候炎热潮湿的环境,因此在市中心区比较集中地建了许竹筒屋。
26、客家围龙屋的特点。
答:客家围龙屋一般建筑在依山傍水的丘陵上,外观呈半圆形,层层叠叠,宛如一条盘缠的巨龙。围龙屋用粘土夯成。典型的围龙屋,不但外观造形讲究,庭院布置也很别致。其平面布局是:以大门为中轴线,入门后是正天井,天井后是供奉祖宗牌位的正厅,天井左右是东西侧门,还有“南北厅”、“花厅”;左右是横屋,或称“枕头屋”,中有厅、房、天井等;后面是花头,以半圆形的建筑把房间连成一体,各房屋之间有廊道相通,外面用门楼围封,既方便出入,又严密安全。中间正屋的上、中、下堂,平时是以木制屏风隔开的,遇到喜庆节日人多时,便可拆开变成通堂大院。
27、潮汕民居的特点。
答:潮汕的民居,多是以“四点金”为基本形式发展变化而来的。“四点金”整体为一方形,中轴线为前厅-天井-后厅。前后两厅各有东西两间旁房,占据整座庭院的四角,故谓“四点金”。大户人家在此基础上向纵横延伸,纵加一进,横加两房,成为三厅二天井。横面五间过,这叫“四马拖车”。“四点金”减去两个前房,使两廊成为两个前房,像老虎的两只前脚,伸手在外,俗称“下山虎”。//潮汕农村多以
宗祠为中心建筑;潮没民居建筑,十分重视装饰;另外就是潮州民间的“版筑”。这些都是潮汕民间所特有的。
28、广东改革开放后服装变化特点是什么?
答:改革开放后,广东人的服饰出现了多样化、高档化、系列化、整体化的势头。//多样化。一是适体型的,如中山装、西装、运动装等;二是披挂型的,如裙子、披风、长袍等;三是适体与披挂相结合的,如连衣裙、套装裙、蝙蝠装等。//高档化。要新潮,要高雅,要名牌。要求选料讲究、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和高贵。系列化。出现了公服系列化、运动服系列化、校服系列化。//整体化。衣饰整体美的要求,从着装配套、着装与气氛、“靓衫还要配靓鞋”等。
29、从广东花卉故事看广东人的风格。
答:广东人编造了许多动人的花卉故事,赋予鲜花高贵的品格,纯洁的灵魂,把外在的美和内涵的真与善统一在一起,使之变得更加可爱。//《素馨花的传说》这一故事,饱含着花农许多辛酸的泪水,寄托着人们对花魂的深沉思念;《芳村的故事》不但反映了广州花卉文化的历史,也说明了广州花卉文化的风格:广采博收,融天下名花于一炉;《萝岗香雪从何来》则说明了岭南文化与江淮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茶薇仙子》则说明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追求。其他如肇庆《瑞香花》的传说,韶关白芙蓉的传说,广州海幢鹰爪兰的传说等,都以生动优美的形象,歌颂了正直、纯洁的人生,为岭南花卉文化增添了光彩。
30、广东娱乐色相有什么特点?
答:广东民间娱乐色相,异彩缤纷:春色、秋色、火色、水色等等,这个“色”字,不是一般的“景象”、“景观”所能包含的。如“佛山秋色”,是指佛山秋色赛会的各种工艺品、灯饰、车心、旱船、十番等;展出这些艺术品以达到竞技、娱乐、庆丰之目的,当地人叫做“出色”,也就是这些色相的展览和表演。佛山一带的出色活动,多在秋季进行,故称“秋色”;紫坭一带的“春色”;吴川、沙湾的“色板”称为“飘色”;市桥、小榄一带的“水色”;麻车的“火色”(也称“夜色”);饶平的“马色”实际上就是“舞纸马”和“布马”;佛山与潮州的“灯色”等。这千姿百态的色相,集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体育竞技于一炉,门类齐全,风格特异,使岭南民间艺苑变得更为多姿多彩。
31、广州的“生菜会”特点。
答:广州、南海一带农村解放前有个“生菜会”,时间是正月二十六,其时人们除了求神拜佛、参与各种娱乐活动之外,还席地而坐,大吃生菜,以求添丁发财。生菜会期间,人海如潮,舞狮子、演大戏、烧花炮、杂耍、卖药、占卜、看相、赌博,应有尽有。文革后,有些地方把它作为一项春游活动加以恢复,革除了其中的封建迷信色彩。47、秋色及秋色特点。答:秋色包括秋色工艺与秋色赛会。一般说“秋色”,指的是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叫做“出秋色”。这是佛山特有的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中特别形式,开始是酬神庆丰活动,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活动。//秋色工艺品种繁多,主要门类有:扎作艺术、纸扑艺术、粘砌艺术、蜡塑艺术、批削艺术、针刺艺术等。其中纸扑艺术是佛山秋色的主要品种。“舞十番”和“大头佛”是秋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项目。秋色活动中的各种工艺品装扮成“担头”、“板面”和“车心”,扮演故事分为“地面”和“棚面”两种。秋色工艺反映了佛山地区工农业、特别是手工业生产的水平。
32、简述紫坭春色在出色时的特点。
紫坭春色分为两类:一类叫“树头色”,另一类叫“锣鼓柜色”。出色时,每坊一至两板,每晚20板左右,连续数数,板色不同。紫坭春色十分讲究板面构思,要求似到一板春色一幅画图。其次是讲究人物扮相,包括长相和服装,都要得体,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三是扎作工艺要精,布局要和谐,景物逼真,对联亦很讲究。
33、简述“不落家”风俗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自梳的“不落家”表现了一种性封闭的意识,是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的恶性发展,至“视男女同室为大辱”。被迫出嫁者,“临过门之夕,嫁家必被带束缚,其状若死尸之将入殓,复饱喂以白果等物,使小便非常收缩。及归宁后,其兰友必亲自相验,若其束缚之物稍有移动,是为失节,群皆耻之,其女必受辱不堪。故顺邑常有娶妻数年,而不识其妻之面者”。
34、试述龙母信仰与西江民间文化的关系。
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影响着人们对神的信仰及神与神、神与人的关系。关于大神的观念就是一个例子。龙母是西江的一位大神,这是“分层社会”的人更积极向她祈祷的观念所决定的。因为人们相信,她至今仍在支配各方神鬼并造福于民。因此,龙母诞自开放以来亦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势头。//这实际上是一项特种文化旅游。因有龙母这一特别的圣迹,成为招徕游客的一个好标识。这一旅游业的发展,势必促进交通、饮食、工艺等行业的兴旺,特别是特种工艺,种种圣象饰物等,据说诞辰期间,凡与“龙母”二字沾亲带故的物品,皆一扫清光,使悦城居民多了一条致富的门路。//文化方面的影响比经济效益深远得多,从民间流传的故事、歌谣到文人的诗歌、戏剧;从古代文物到现代的商标,以至人们的习惯心理,都打下了龙母的烙印。至今广州、南海一带还有俗语说:“正月生菜会,五月龙母诞。”这是广东民间特有的两个诞会。至于文人诗歌、笔记散文中记及龙母及龙母诞的,更是不胜枚举。唐代诗人李绅被贬端州司马时,曾写过一首《移家来端州先寄以诗》,传说当日李绅乘船经过悦城,水浅滩多,船不能行,李绅即向龙母祷告,卒降大雨,江水骤涨,遂得顺流而下,乃有诗云。前面用的都是龙母传说的掌故,可见龙母之显赫。今天,人们对龙母的崇拜恐怕更多地出自龙的传人对自己英雄祖先的敬仰。龙母作为古代南方龙族团的首领,率众自广西到广东开发,创立基业,斗败了江湖术士赖布衣,还斗胆违抗秦始皇的君令,是何等的气概,难怪她香火延年,万民敬仰。
35、试述岭南水神的演变有什么特点。因岭南地区历史上开发晚,中原水神的原始形态流入也有一个过程,而本地面临的水患比中原地带还要频繁,故急需这方面的权威出来治理,龙母、天后、洪圣等本地的水神便应运而生。北帝南来也化为水神,火神祝融也变成水神,武将马援也得兼任水神之职,这一切都可能是当时的应急措施,但后来却扎下了根基,说明水乡确实需要众多的水神,方能分工负责各方水域的各项工作,仿如人间社会,这正好反映了广东人讲求实际,善于变通的人文心态。//从以上诸神的演变来看,不管是人上天还是神下地,也不管是从星辰变为神,还是从动物变为神,都必须先向原始水神的形态靠拢,如天神祝融乘两龙,北斗七宿化龟蛇(龙)等,这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但这古老的文化思想要在岭南扎下根基,必须经过当地民众的选择和改造,祝融、北帝二神都与一个屠户相关,变成了民间传说的洪圣大王,能使“海不扬波”,才能香火鼎盛。伏波将军还为西江疏通水道,龙母娘娘执仗护航,天妃林默能预卜海事,救人于危难,才得到了南海水神的高位。食人香火,就要为人办事,民间不不奉高高在上的、万能至圣的神,有如西方的上帝。这样的神本事再大,广东人也不会聘用他的。神是人创造的。神鬼世界的道理和人间社会是一样的。
四、试述题
1叙述客家民居的建筑特点。
(1)四合院中轴线的圆形布局;(2)因地取舍,改造和利用环境;(3)大屋顶、高台基和玲巧的屋身;(4)以木材为主的结构;(5)绘画复杂,色彩浓重;(6)每一点要求展开说明,表述清楚。
2岭南文化的特质,
主要表现在:第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例如,广东音乐大胆采用了外来乐器,以其音域宽广丰厚,旋律优美嘹亮而逗人喜爱;饮誉世界的粤菜的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在文化思想方面,他们极为主张“博考各国民族之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广东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第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一方面,表现在对固有文化传统精华的吸收,另一方面则是大胆革除传统之敝端。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冯如、詹天佑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出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第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潮州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与珠江三角洲的商人遥相呼应,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本地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
3试分析,为什么说广州的茶楼是“食艺结合,情趣盎然”?
(1)广州人饮茶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2)广州人饮茶“食野”,以精为主,以味成先;(3)广州人饮茶审美情趣喜爱形象直观,又十分讲究意头;(4)广州茶楼文化,与建筑、装潢、园艺、盆裁、字面、花鸟等联系左一起,表现出广泛的艺术情趣。概括来说,广州人上茶楼,志在更高的艺术享受,表现出一种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融洽了交朋结友的气度,洽谈经商的门道,体现了广州人精明务实,勇于追求,把握现时,适度享受的人生价值取向。
4谈谈你对六祖故事的看法。
惠能六祖是佛教禅宗的第六代继法人,我国南宗教派的创始者。他拜五祖弘忍为师,得传衣钵,到韶关南华寺大倡顿悟法门,宣传见性成佛,成为南宗始祖。①生辰故事的神秘色彩:六祖出生时,有两个和尚上门赐名“惠能”——惠者,施惠万民,普渡众生;能者,法力无边,超凡出众也。惠能一出世便不食母乳,不饥不渴,因为天神给他喂以甘露,得以洗髓易筋,脱胎换骨,成为一代宗师。信徒们给自已所崇敬的人物涂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展示他光辉的前程,并为天意所注定,从而增加崇敬的力量。②学佛故事的色空悟性:“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及“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的高论,都充分显示了六祖的色空悟性。关于五祖派早餐的传说,取义“心有灵犀一点通”,表现了惠能的悟性,生活色彩更为浓烈。③显法故事的功能:关于他向当地名士陈亚仙借地建造寺院的传说:他向陈亚仙借置坐的土地建造寺院,他把坐具向空中一抛,阴罩曹溪全境。关于行昌行刺惠能的传说:惠能法眼早已识穿行昌要来作恶,行昌行刺未遂,还受到一次邪不敌正的生动教育,成为六祖的近身护法大弟子。这些故事,中心在于宣扬“佛法无边”的信念和“邪不敌正”的义理。④法宝坛经中的禅理:《法宝坛经>的实质是强调“顿悟”。所谓“顿悟”,是指无须长期修行,而凭自己的智慧,按其根性,般若观照,把握佛门真谛,即可突然觉悟。这种主张不背经、不礼佛、不坐禅、不布施,采取通俗的说教,投合了庶族地主的口味,吸引了广大群众,给佛教带来了生机。这就是坛经故事得以在民门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广东
求神拜佛的人也急剧增多。这与当前商品社会风险无常以及一代文化断层造成的愚味固然有关,但原来佛教势力的影响仍不可忽视。信仰本是一种积极的寄托,但迷信却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惠能的“顿悟”说教,从思想体系来说是唯心的,在思维方式上也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它完全是一种偶然的直觉认识,是不可从逻辑思维上去解释的。
5试述造成广东涉外故事开放心态的原因是什么。
造成广东涉外故事开放心态的原因有四:(1)广东地处南疆,离传统文化圈的内核较远,又濒临沿海,海岸线长,地缘上就形成一个开放的格局易于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2)由于特殊的地理原因,历代封建王朝一向对广东实行灵活的经济政策,促进广东商业贸易的发展,广州最早成为我国对外通商口岸和手工业基地。 (3)广东人的祖先多是由于逃避中原战乱或在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中受到打击、排挤而南来的,他们对中原故土无多依恋。广东人更容易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导向现代文化的变通心理。(4)广东华侨遍布全国各地,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沟通作用。(5)表述清楚。
6试述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位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岭南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大量吸收中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实际上,岭南文化的根是在中原。但由于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人群构成、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其特殊的形态,其与中原文化有着明显的位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背景的位差:中原传统文化是以封闭的自然经济、血缘宗法制度和稳定的封建社会结构为背景的,在这封闭性的社会经济模式中,广大人民过着“以农为本”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自耕自足的生活。政治体制上则以“天地君亲师’’五位一体。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盘根错节血缘政治纽带。岭南文化:生总体上亦依托这一背景,但由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影响,使岭南、特别是广州的经济形式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通融性,逐渐形成了“以商为本”的经济结构,政治上亦由于历代封建皇朝鞭长莫及,把岭南作为官员贬谪流放之地,封建宗法制度较为脆弱,社会结构也没有那么严谨,致使岭南人容易接受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2)文化交融方式的位差。中原统治者一向以为自己是天朝大国,拒绝一切外来文化的输入,岭南地区则以边缘文化为特征,具有极大的受容性,同时,由于缺乏内核文化那种强大辐射传递力,所以变异性极强,对他种文化的移植有较大的宽容性。由于这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岭南民俗丰富多彩,活泼明快,自由浪漫。(3)文化核心的位差。这一点首先表现在价值观念方面,中原文化把自己禁锢在小农经济的天地里,不谋求客观环境的改造,不注重人生的价值观念;广东人眼界比较开阔,自强求富,崇尚实业,也务求功利。其次,在思维方式上,中原人表现为一种封闭、单向、直觉的趋向,失去活力和创造;广东人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横向、积极进取,反对保守、中庸、安分、随缘的民俗心理。 7试述“自梳”、“串隆闺”这两种婚姻风俗的文化意义。
(1)显示妇女的社会地位加强,是现代社会中“母权制,,的复归。(2)“自梳”这一现象显示着中国妇女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点星光。现代妇女的非婚现象就是类似“自梳女”。(3)“串隆闺”与现代社会的“同居”或“试婚”相似,其可看作是一种文明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的“同居”或“试婚”是文明社会的一种复归。
8试述广州茶楼所具有的文化特点。
广州的茶楼文化,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饮食文化’’所能概括的,广州的茶楼文化,它除了有茶、汤、菜、点等的饮食形态之外,还讲究饮食时的建筑装潢风格,室内陈设的流派,字画古董的雅趣,听歌品曲的娱乐,交朋结友的气度,洽谈经商的门道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充分体现了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中西合璧、博雅达观的风格特点。1、趋时变奏,源远流长(1)历史悠久——广州人的饮茶风俗大约从18世纪末开始形成的。当时欧洲好饮茶,从我国运走大量的茶叶,广州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茶叶之路的起点。但广州早年的茶楼,多是简陋的路边铺,以解渴为目的。到了19世纪中叶,外国人大量涌到广州,在现今的十三行街一带居住,那里自然形成了一个贸易中心。为满足外国人的需要,诞生了广州第一间现代化的茶楼,号称“三元楼”,楼高为三层建筑,铺面装饰的颇为豪华,陈设典雅富丽,茶楼的消费也上了一个档次。随后不久又出现了陶陶居、天然居、陆羽居、惠如楼等高档的茶楼,这茶楼因多有一个“居”字,所以广州又把茶楼叫做“茶居”。(2)讲究环境的气派和幽雅。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楼越来越向高档化和多元化发展,二十世纪初崛起的“四大茶楼”,即文园、谟觞、南园、西园,其建筑规模相当可观,而且陈设讲究,犹如幽雅的园林,这些地方主要是西关少爷、文人雅士、富绅巨贾、宗教人士出入。随后又出现了四大茶楼,即北园、泮溪、广州和南园酒家,这些酒家,大都相竟豪奢,别出心裁,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创立自家的“招牌茶”、“招牌菜色”。由于竞争,也促使各类茶点精美繁多,形成广州茶楼的独特特色和美食风格。“食在广州”的美誉从晚清开始就广为流传。2、食艺结合,情趣盎然。广州人饮茶,重点不在茶本身,对饮茶的规程、礼仪并不讲究,饮茶是一件很随意的事情。(1)是一种身心的自我调节。(2)感受美食的乐趣和情趣(3)讲求艺术享受。(讲究环境)3、中西合璧,广采博收广州的现代化茶楼,诞生于当时外商云集的十三行,都是“重楼崇台”的西方古典建筑,但早期的茶楼已毁于战争。稍后出现的一批茶楼,大多采用复兴传统的民族形式,在传统民居“竹筒屋”基础上,采用西洋建筑的局部装饰,门面窄,进深大,外表雄伟壮观,高大明亮,内部精致典雅,古色古香。如陶陶居,大同酒家,大三元酒家等。其实广州的“骑楼”建筑,最早也是广州茶楼酒馆引进南欧古典卷廊建筑与广州传统建筑演变融合的结果,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结晶。近年来,广州茶楼的变化无不与西方的建筑风格与建筑材料有关,由此构成了广州茶楼的外在风格:折衷糅合、多样化、偏重传统,模仿西洋古典风格,体现了广州茶楼广采博收的特点。广州的茶楼构成了广州市井风情一道亮丽的风景。4、得天独厚,领导潮流。(1)从历史上看,广州开城早。(公元前2世纪)(2)从经济上看,广州早在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前,就已是一些珠宝的集散地。明代后期,已经建立了贸易机构十三行等,外商的云集,华侨等促进了广州饮食业的繁荣。(3)广州地处南海沿岸,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蔬菜瓜果繁多,山珍海味俱备,加上交通方便,商业繁荣,为饮食业提供多样化选择的可能。
9试述岭南水神的演变有什么特点。
岭南的水神比中原的丰富。根据古籍的记载,中原原始水神的说法基本上都是由兽而变为鱼龙(蛇)的,传说中的龙王、共工、应龙、夔、无支邪等都是属于水神,它们的前身不是鱼就是兽,没有别的。岭南水神的来源与中原原始的说法差不多,也多是与鱼龙(蛇)有关。但因岭南地区开发比较晚,中原水神的原始形态的流人有一个过程,而本地面临的水患比中原地带还要频繁,帮急需这方面的权威出来治理,龙母、天后、洪圣等本地的水神便应运而生。同时随着中原文化的浸入,北帝南来也化为水神,火神祝融也变为水神,武将马援也得兼任水神之职,这一切也许是当时的应急措施,但他们却能扎下根来,说明水乡确实需要众多的水神,才能分工负责各方水域的工作,就象人间社会一样。这一点也正好反映了广东人讲求实际,善于变通的人文心态。从水神的演变来看,可以看出,不管是人上天还是神下地,也不管是从星辰变为神,还是从动物变为神,都必须先向原始水神的形态靠拢。如天神祝融乘两龙,北斗七宿化龟蛇等,这是中原文化影响的结果。但这古老的文化思想要在岭南扎下根基,必须经过当地民众的选择和改造,祝融、北帝二神都与一个屠夫相关,变成了民间传说的洪圣大王,能使“海不扬波”,才能香火鼎盛。
10试述佛山秋色的特点。
佛山秋色是在明代永乐年间就已经出现,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当时佛山是一个商贾云集和小镇,异常发达的手工业,培养了不少能工巧匠。人们在秋季丰收之后,用手工业生产的边角废料和小商贩剩余下料,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参加游行,酬谢神明,报答大自然给人们带来的好年景,逐渐形成佛山著名的秋色赛会,佛山秋色工艺品也由此得名,后来,人们用各种材料制成各种祭供品参加游行,稍后,游行队伍中又增加了举旗、提灯、耍狮、文艺表演、杂技、武术等。一般说“秋色”,是指秋色工艺品;“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它是佛山民间工艺及其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开始是为庆丰酬神,后发展为一项综合性的民间群众游艺。佛山秋色工艺品种类繁多,主要门类有:扎作、纸朴、粘砌、批削、针刺等。扎作有狮头、龙灯、宫灯等;纸朴有仿古铜器、玉器、陶器、石雕等,这些利用废物巧手加工制作的秋色工艺品,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并形成其独特的特点:(1)以假乱真,出奇致胜。因为秋色艺术是手工业工人、农民、小商贩创作的,它主要表现平民的理想和情趣。比如秋色中的担头,就是由扮演小商贩的人将“水产鱼虾,水果花卉”等,肩挑车拉,沿街“叫卖”。(2)特别有地方特色,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下脚料和农副产品,瓜果、鱼鳞、稻秆等都是制作秋色艺术品的好材料。在佛山市工艺美术研究社的展厅里,就有鱼鳞灯和墨鱼骨灯、瓜仁灯以及用通草和灯芯草制作的秋色灯等等。(2)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显著的行业特征。制作秋色的人们总是将他们赖以生存的手工艺品和农副产品当作制作秋色艺术品的主要项目,如仿陶瓷制品,令人真假难辨,仿酒菜佳肴令人垂涎。据老一辈的工艺美术师介绍,秋色赛会中制作的仿生水果,与真正的水果放在一起,就连那些经验丰富的评委们也分不清真伪,六十年代,物资匮乏,曾有人在买到“水果”后,张口就咬,结果发现这水果竟然是泥做的。很多制作秋色的人都以自己的行业为创作对象,如经营玉器古玩的多以制作仿古工艺品见长。
11从文化的角度。谈谈广府民系、客家民系、福佬民系的形成及特点.(一)、形成。
(1)广府民系。广府民系是岭南三大民系中最早形成的居民共同体,它是由古越人和历代南迁的中原移民融合而成的。历史上中原人人粤较大规模的有四次.第一次是秦朝时发卒50万戍五岭;第二次是汉武帝派伏波将军率十万大军南征,留守岭南九郡;第三次是北宋时高宗仓皇南逃,部分中原人随隆佑太后散落珠江三角洲;第四次是南宋末年皇室南选,大批将士及庶民随帝南下,流散于珠江三角洲一带。这些中原移民,构成了广府民系的主流,他们主要居住在珠江三角洲一带,还有粤中、粤西的一些县市。(2)客家民系。客家的先人是南迁的汉民,居住在广东的客家人大多是两晋时期中原地带的“衣冠望族和朝廷命官”,也有一部分是黄河流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群落,他们先后经过三次大搬迁,才到粤、闽、赣山区的三角地带落籍。客家人开始是生活在四面封建割据的小王朝包围之中,基本不与士著居民交往,长期过着以家族为核心的集体生活,宗族观念很强。后来与当地的土著畲族部落融合,构成了客家民系。(3)福佬民系。福佬民系是指操闽南、闽北方言的群体,地域分布为潮溯、油头以及海南岛一带。福佬民系的形成.是由当地的土著居民闽越族人与两晋以来移人该地区的中原汉人融会而成的。(二)、特点:(1)广府民系:广府民系的特点主要是不怀旧。不拘泥于历史.富于冒险,勇于开拓,容易接受外来的新事物,又善于融合,消化,吸取。商品意识浓.价值观念强。精明能干。善变兼容。淡薄政治,讲求经济实效.这与其地理位置有关。(2)、客家民系:客家民系的特点是宗族观念强,富团结心.喜爱唱山歌。有刻苦耐劳性格和一定的“山地意识”,念念不忘祖宗盛德。他们荨师重教,崇尚诗书,秉承了中原文化。书香门第”的特质.他们一向以读书为荣,以读书识字为。一技之长”。梅县被称为。文化之乡”。(3)福佬民系:福老民系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商品意识,富于冒险开拓的精神,博采众长。但有急功近利,行为短期化的弱点。淘州人喜爱喝工
夫茶。听典雅富丽的潮剧。潮绣绣工精美传神,工艺品、潮州小食等表现潮州人精巧的手工。
上一篇: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试题
下一篇:食物胆固醇含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