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导演风格解读(6)
发布时间:2021-06-06
发布时间:2021-06-06
广播电视编导
难以与普通人契合,影片最终在一些稀疏的喝彩声中沉寂。在这部以爱为名的成长寓言中,陈凯歌的问题不在于哲学思考和文化反思,而在于如何让他的电影从曲高和寡走向雅俗共赏。
同样是诠释爱,在《无极》中陈凯歌把他那无法忘怀的理性精神依附到了一个个血肉之躯身上。让人们在驰骋于充满想象力的电影时,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沉重与关怀。这部模糊了时代背景的电影,叙述了一个女人与四个男人之间在一个所谓的东方无极世界中的爱恨情仇的情感故事。在那个架空的年代里,王妃倾城和奴隶昆仑,大将军光明以及北宫爵无欢,刺客鬼狼上演了一出关于承诺与背叛,家国与爱情的传奇。陈凯歌借想象的翅膀赋予了这些人物理性的因素。电影可以说,用一种戏剧化的人物命运阐释了“自由,爱情,命运”的宏大命题:爱情的极限是放弃,速度的极限是自由,生命的极限是无极。奔放的想象力与严峻理性的结合,使这部感情层次上的浪漫史诗,既有武侠梦幻的辉煌壮丽,又兼具有关命运本身的亦庄亦谐的深沉思考。但陈凯歌对于情调主题的表现显然没有哲学主题那么游刃有余,因此他后期的一些作品也遭到了较多的非议。
事实上,无论是表现生死的沉重主题,还是表现爱恨的情调主题,都是陈凯歌借电影之名进行的一次文化思辩。可以说,他的成就也就在于他高度的人文精神,对人的本体和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
四 用感性的电影语言来承载理性的思考
崇尚造型,影象表意,在广阔的西北高原和黄河背景上展开诗化的电影叙事,是第五代导演革新电影语言的标志。而理性精神和电影诗情的综合,正是陈凯歌的特点,是他个人经历和学术造诣的鲜明印记。他惯用镜头进行哲理性思辩,不重视讲故事而注重影象表意系统,在艺术上精雕细琢,刻意求工,往往理念胜于情感,思维大于形象。可以说,用感性的电影语言来承载理性的思考,已经成为他电影创作的自觉选择。他试图以诗化的电影语言来创作独特的视觉风格,使观众在视觉的愉悦中进一步挖掘影片的内涵。但这种拍摄风格,对于电影这种大众化艺术形式而言,未免给人曲高和寡之感。
(一)高度舞台化的场景设计
陈凯歌导演一向喜欢
用感性的具体场景来完成他原本理性的,抽象的思考,我们已经习惯从陈凯歌电影的某个场景里找寻他复杂的电影语言。他习惯追求古典主义含义,追求细节的完美和严谨,他的场景设计常常带有舞台化的夸张与美感,充满了象征意义。
如《黄土地》里那场著名的求雨场景。场面非常压抑,无数瘦弱的老农向画面尽头缓缓
上一篇:策划部绩效考核表(助理)
下一篇: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