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外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4-11-18
发布时间:2024-11-18
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
业务外包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综述
□周丽虹
摘要:外包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外包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该问题的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在新经济条件下进行有效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结合相关基础理论详细梳理了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问题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业务外包企业绩效综述
分析单元
有效地分配自身资源,将其聚焦于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市场上在领域更有优势的企业,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并进而提高企业绩效(Collis,1991;Reve,1990)。
交易成本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对外包的分析比较见表1。
表1交易成本理论与资源基础理论对外包的分析
交易成本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
●交易
●机会主义,有限理性
●与交易相关的专用资产和少
外包是将原本在组织内部完成的功能/职能交由外部组织完成的行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外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逐步成为新形势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手段之一。然而,关于外包战略研究的核心问题“外包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却一直未能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试图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找到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未来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提供一定的研究思路。
理论界关于外包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聚焦于探讨影响外包效果的因素,包括外包业务的资产专用性、供应商的数量和讨价还价能力、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等等;另一类则聚焦于探讨外包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结合外包研究的理论基础———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CostEconomics,TCE)和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
行为假设
●资源和能力
●有限理性(企业不可能精通所有
的事;企业将按照企业惯例行事)
对外包的分析
数议价
●分析个别交易●交易的频率
外包的标准●交易和生产成本的最小化
●效率
期望对企
●更好的经济战略
业的影响
●战术和操作决策
风险
●特有的资源●分析整体资源●技能和能力●供应商的经验●互补能力的分析●观察价值的创造●竞争优势●战略决策
●跨组织边界的能力开发
●取决于供应商
●失去关键技能和能力
●隐藏成本
●服务供应商缺乏必须的能力
●订约后威胁(post-contractualthreat)
资料来源:TomasF.Espino-Rodriguez,VictorPadron-Robaina,AReviewof
OutsourcingfromtheResource-basedviewoftheFirm.InternationalJournalofManagementReview,2006,8,1:49-70.
由上表可以看出,基于交易成本理论的外包研究存在以下局限:(1)聚焦于交易成本而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现有交易组合和现有能力。(2)交易成本理论的前提是“所有的治理结构主要是为了减少潜在的机会主义”,而外包实践却并不支持这一前提。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如果交易专用投资高,则企业应选择科层治理,即开发内部能力或者并购一个拥有该能力的组织。然而事实上,追求这二者中的任何一种治理选择都可能非常昂贵。而且就重要的交易而言,企业可能没有选择,即使存在机会主义,也只能追求其他形式的治理机制(Barney,1999)。(3)主要关注单个交易并以此为分析单位,无法解释外包带来的组织间合作。资源基础理论则对这些不足做了一定的补充。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角度来分析企业的外包决策,弥补了交易成本理论对企业自身能力的忽视;另一方面,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合作使组织在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能够取得互补能力,所以尽管存在高的资产专用性,有资源约束的企业仍然可能会选择合作。事实上,源基础理论与交易成本理论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外包决策,并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融和。首先,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在分析外包决策时是互补的,这种互补特性基于以下假设:专用资产和独特的能力拥有相似的特征———不易交易或模仿(Peteraf,1993)。例如,当企业拥有需要的资源去开发一项难以模仿的能力,则机会主义的潜力很高,则该活动应该内部化。其次,在解释外包合作关系时,两种理论的结合也比单独运用其中的任何一种理论要有效得多(Gray&Wood,1991)。运用交易成本理论可以通过交易分析了解有效治理的作用,将企业理解为组织的经济行为机构。而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则可通过资源分析找到企业的
BasedView,RBV)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梳理。
1、业务外包的理论基础
交易成本理论是企业外包决策中应用得最早和最广泛的基础理论。根据该理论,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是交易的三个主要特征(Williamson,1991)。资产专用性越低,意味着需要与交易合作伙伴交换的信息越少,制定完备合同越容易,交易成本越低,且交易合作伙伴能够归拢需求并利用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此时,如果交易频率高且是标准化的产品,则市场化的治理机制———采购将是较好的选择;而如果交易频率低且不是标准化的产品,则混合形式的治理机制———外包则是较好的选择。对于那些资产专用性高的业务活动,由于在交易的前、中、后期都需要与合作伙伴交换大量信息,交易成本很高,且对于交易合作伙伴来说通常只有较少的客户,不太可能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无法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科层治理———内制将是较好的选择。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合同通常是不完备的,交易成本将很高,且通常很难与供应商达成可接受的一致意见,因此科层治理是较好的选择;而在环境不确定性低的情况下,则需根据资产专用性等其他因素来制定内制、外包、还是采购的决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核心能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资源基础理论逐渐取代交易成本理论成为外包研究中的主流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异质的(Peteraf,1993),异质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每个企业各有所长,没有企业能够精通所有的业务。为了获得和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企业必须
104
理论探讨
竞争优势。
4、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从上述文献综述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外包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第一类问题和第二类问题的研究存在一定地脱节,在研究外包与企业绩效间关系时未能充分考虑影响外包效果的各因素的作用。由第一类问题的研究结果我们看到,交易的资产专用性和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是影响外包效果的两个重要因素。在第二类问题的研究中通过对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的划分,将交易的资产专用性程度纳入了考察范围,但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却未能得到体现。2.对外包战略的度量过于简单,未能充分体现外包战略的内涵。显然,外包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关于应该外包多少业务的战略,更是一个关于如何构建与供应商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战略,因此仅通过外包的数量来度量外包战略是不够充分的,这也可能是导致该问题无法得出一致结论的一个原因。3.由于根据现有理论基础无法对该问题得出一致的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需要补充新的理论来完善该研究。
因此,综合上述问题,未来可以考虑将关系观纳入外包战略的理论基础。关系观告诉我们,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不仅仅存在于企业内部拥有的资源,还来源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大多数企业的外包实践表明,外包战略对于企业绩效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而这种促进作用不仅仅来源于通过对内部业务的有效治理而降低成本,更来源于对外部资源的有效运用,尤其是与外包合作伙伴之间的有效合作所带来的新的竞争优势的作用。因此,未来可根据关系观重新审视外包战略的内涵,将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关系战略纳入到对外包战略的度量中来,从而将第一类问题和第二类问题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参考文献:
2、影响外包效果的因素研究
基于上述理论,众多学者对影响外包成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Murrayetal.(1995)研究表明,资源专用性高时,自制比外包能取得更好的市场和财务表现;产品和过程创新程度提高时,外包与组织财务绩效负相关,而交易频率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则对企业财务绩效无显著影响。Poppo&Zenger(1998)研究表明,业务的资源专用性越高,外包绩效越低;业务产出测量越困难,外包绩效越低;技术组合幅度越大,外包绩效越高。而徐绮忆(1999)则研究表明,外包业务的资产专用性越高,外包的绩效越高;外包业务的不确定性越高,外包合约越不完善,外包绩效越低;供应商的商誉越佳,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伙伴品质越好,外包的绩效越好。Marshallet.al.(2007)对英国三大电信企业的案例研究表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越好,外包成功的可能性越大。Lee
et.al.(2008)对韩国企业的信息技术外包研究表明,与供应商之间
的相互信任对于知识共享和外包成功非常重要,并且受到外包初期对相互之间初始印象的影响。Winkleretal.(2008)对德国———印度应用开发项目外包的案例研究表明,文化差异,包括权力距离、信息系统设计者价值、积极的工作态度等对供应商关系质量有关键影响,并进而影响离岸外包的成功。
3、业务外包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为了明晰外包战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已有大量学者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的支撑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然而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
Gilley&Rasheed(2000)研究发现,核心业务或外围业务的外包强度对企业总体绩效均无显著影响。Moletal.(2005)对荷兰制
造企业的研究表明,国际外包对于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国际外包是在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交易成本之间的一种平衡行为。李静(2006)研究认为,外包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利益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是外包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某几种竞争能力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和利益绩效。LarsBengtssonetal.(2009)对瑞典工厂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表明,制造外包对工厂的运作绩效无显著影响。
[1]http://parativeeconomicorganization:theanalysisofdiscretestructuralalternatives[J].AdministrativeScienceQuarterly,1991,36(2),269-296.
[2]PeterafM.TheCornerstoneofCompetitiveAdvantage:AResource-BasedView[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3,14:179-191.
[3]CollisD.J.AResource-BasedAnalysisofGlobalCompetition:TheCaseofTheBearingsIndustry[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SummerSpecialIssue,1991(12):49-68.
[4]ReveT.TheFirmAsaNexusofInternalandExternalContracts[J],inAokiM.etal,TheFirmasaNexusofTreaties,London,1990:36-88.[5]Barney,1999
[6]GrayB.,WoodD.J.Collaborativealliances:movingfrompracticetotheory[J].JournalofAppliedBehaviouralScience,1991,27(1):3-22.
[7]MurrayJ.Y.,KotabeM.,WildtA.R.Strategicandfinancialimplicationsofglobalsourcingstrategy:acontingencyanalysis[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1995,1stQuarter,181-202.
[8]PoppoL.,ZengerT.Testingalternativetheoriesofthefirm:transactioncost,knowledgebased,andmeasurementexplanationsformake-or-buydecisionsininformationservic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8,19,853-877.
[6]徐绮忆,信息系统委外程度与绩效之影响因素:一个二阶层的
实征性研究[D].台湾中央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TomasFEspino-Rodriguez(2005)对西班牙酒店的外包研究表明外包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有正面影响。郑真(2007)则研究表
明外包强度与企业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经营绩效均显著正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企业灵活性在外包强度和企业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而SatyendraSingh(2009)对印度本土和在印度的外资企业所进行的外包研究表明,市场导向和外包都有助于企业能力的培养,而外包还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低风险市场导向和高风险外包的企业绩效较高。
Leachmanetal.(2005)和Dabhilkar&Bengtsson(2008)研究发现,外包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CarmenWeigelt(2009)研究表明,
对外包依赖的增加会降低企业干中学、内部投资和隐性知识的应用,从而破坏企业的整合能力和市场绩效。
另外,Gilley&Rasheed(2000)还考察了企业战略和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李志奇(2004)则考察了技术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Gilley&Rasheed(2000)、李志奇(2004)、李静(2006)、郑真(2007)通过外包强度(外包业务数量占全部业务数量的百分比*针对每一项被外包出去的业务,其外包出去的业务量平均占该业务总业务量的百分比)来度量外包战略,其它研究者则主要通过采购成本/制造成本或采购变化成本/制造成本来度量外包战略。
105
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
对高职经贸类课程标准建设的几点思考
□李
摘要:近年来,为适应高职经贸类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正在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工作,通过课程标准的开发代替以往课程大纲的作用和地位。为此,我们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兄弟院校相关实践经验,开展高职经贸类课程标准的建设与改革。
关键词:高职经贸类课程标准一、高职经贸类课程标准建设的背景近年来,高职院校正在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工作,并通过课程标准的开发代替以往课程大纲的作用和地位。由于教学大纲仅仅以关注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要求,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2006年以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有关文件中提出了建立以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为主体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要求,但是对课程标准并没有给出确切的定义。参照基础教育中的课程标准概念以及现代各国对课程标准的不同界定,大多数学者将课程标准定义为:课程标准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具体规定课程的性
良
能要求与发展的需要。课程标准的建设要与职业岗位群能力相匹配,着眼于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根据能力要求来设计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多年来,我们大力引进行业需求旺盛、行业认可度高的会计、银行、证券、保险、物流、报关、单证、报检等权威职业资格证书,制定融课程与职业资格认于一体的经贸类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培养和支撑学生职业能力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
质、目标、内容框架、实施建议及评价建议,体现该课程期望学生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它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下,课程标准制定的思路与内容,对于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结构、课程考核,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当前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们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以及兄弟院校相关实践经验,开展高职经贸类课程标准的建设与改革。
二、经贸类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
(二)通过校企业合作,实现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特色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行业需求、企业订单,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及课程标准的开发与建设。企业参与专业技能考核等教学管理的全过程。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实践情境中,获得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来校兼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探索和丰富校企股份合作、基地合作、项目合作、人才定单、企业学院、研究所等多种校企合作
(一)以就业为导向,着眼于经贸类职业行情
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紧紧围绕学生未来的职业岗位,与学生就业岗位相适应,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服务于能力的建构,课程标准要能够融入职业技
、、、、、、、、、、、、、、、、、、、、、、、、、、、、、、、、、、、、、、、、、、、、、
[9]DonnaMarshall,RonanMcIvor,RichardLamming.Influencesandoutcomesofoutsourcing:Insightsfromthe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J].JournalofPurchasing&SupplyManagement,2007(13):245-260.
[10]LeeC.,LeeK.etal.Internalcapabilities,externalnetworks.andperformance:Astudyontechnology-basedventures[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1,22:615-640.
[11]JessicaK.Winkler,JensDibbern,ArminHeinzl.Theimpactofculturaldifferencesinoffshoreoutsourcing-CasestudyresultsfromGerman-Indianapplicationdevelopmentprojects[J].InformationSystemFrontier,2008(10):243-258.
[12]K.MattewGilley,AbdulRasheed.MakingMorebyDoingLess:AnAnalysisofOutsourcinganditsErectsonFirmPerformance[J].JournalofManagement,2000,1,26(4),763-790.
[13]MichaelJ.Mol,RobJ.M.vanTulder,PaulR.Beije.Antecedentsandperformanceconsequencesofinternationaloutsourcing[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5(14):599-617.
[14]李静.资源外包与企业竞争能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5]LarsBengtsson,MandarDabhilkar.Manufacturingoutsourcinganditseffectonplantperformance-lessonsforKIBSoutsourcing[J].JournalofEvolutionaryEconomics,2009(19):231-257.
[16]TomasFEspino-Rodriguez,VictorPadron-Robaina.Aresource-basedviewofoutsourcinganditsimplicationsfor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inthehotelsector[J].TourismManagement2005(26):707-721.
[17]郑真.浙江省企业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
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8]SatyendraSingh.HowMarketOrientationandOutsourcingCreateCapabilityandImpactBusinessPerformance[J].Thunderbird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9,51,5457-471.
[19]LeachmanC.,PegelsC.C.,ShinS.K.Manufacturingperformance:evaluationanddeterminan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Operations&ProductionManagement2005,25(9),851-874.
[20]DabhilkarM.,BengtssonL.Investordivest?Ontherelativeimprovementpotentialinoutsourcingmanufacturing[J].ProductionPlanning&Control,2008,19(3),212-228.
[21]CarmenWeigelt.TheImpactofOutsourcingNewTechnologiesonIntegrativeCapabilitiesandPerformance[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2009(30):595-616.
[22]李志奇.高新技术企业资源外包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