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浅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时间:2025-04-19
时间:2025-04-19
生态与环境
浅析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苑兴朴
(河北大学2006级,河北保定071000)
摘要: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及现代化建设,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由于不注
意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交通拥挤、垃圾围城、噪音污染、空气污浊等一系列问题。为了保证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需要政府及公众提高对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努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党代会报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目前许多城市生态环境堪忧的情况表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使城市居民有一个安居乐业和永续利用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
1我国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交通拥挤状况日趋严重。近些年来,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及私家机动车数量猛增,而公共交通系统更新较慢,城市路网密度和人均道路面积均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导致了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这种状况降低了人们的出行和工作效率,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2垃圾围城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严重膨胀,各种城市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随之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并以
8%的速度增加。而垃圾处理率却相对每年6%~
低下,并且处理水平不高,绝大部分城市垃圾都是露天堆放,或以自然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对资源、大气、土壤等都造成极大危害。
1.3工业化污染严重。我国的工厂和工业都主要集中在城市,加之生产方式落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虽然赢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三废”污染,给城市的资源环境乃至全国、全世界的资源环境都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1.4噪音、电磁污染日益加剧。由于城市建设规划落后,很多城市都是建设和生活兼顾,甚至经常在生活区边建边拆,再加上生产区和生活区混杂,功能紊乱,带来的建筑噪音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机动车辆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严重的噪音污染。另外,高新技术发展带来的电脑、手机等各种通讯设备的运用引起的电磁污染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其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性已经被人们逐渐认识。[1]
1.5供水不足,浪费严重。水的问题己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西北地区尤为严重,部分城市长年缺水,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而工厂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更是造成大量城市淡水资源污染,人们的生活用水减少。另外,城市用水效率不高,浪费严重。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水设施严重不足,全国667个设市
城市的建成区有40%左右没有排水设施。
1.6绿化覆盖率低。联合国环境委员会认
才是为,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人均60m2的标准,
人类最佳的生存环境。波兰首都华沙人均绿地90m2,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人均绿地70.5平方米,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人均绿地70平方米。而我国绿化最好的大中城市人均都达不到10m3。由此可见,我国城市与国外城市相比,人均公共
[2]
有限的公共绿地往绿地指标差距很大。此外,
往集中于公园、广场或城市边缘地带,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非常突出,不利于发挥绿地生态效益的作用。
2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存在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发展观的局限。作为一个落后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基本上停留在“以物为本”的阶段。人们追求的是以“物”的手段来实现“物”的目的,即增加物质资本投资,来实现物质产出的增长。发展观的局限,使得我国在发展过程中把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城市发展和文明的惟一尺度。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先增长后发展”等不可持续的发展问题,而且还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从而导致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2.2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缺陷。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一般都停留于种植草坪、树木等外观美化的表面层次上,具有实质意义的社会经济过程生态化建设项目却很少。事实上,种草植树对改善城市环境固然有效,但这只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如果不改变生产过程、不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化,重复污染的问题就不可避免,靠种草植树环境改善的效果还会被持续的环境污染所抵消。因此,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才是治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