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4-11-18
发布时间:2024-11-18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的思考
[摘 要] 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部分和重要文化遗产。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对国人性格和处世心态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按照社会文化需求内部结构的四个层次,对茶文化可从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而本文重点从心态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 茶文化;精神内涵;发展历程;现实意义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尝百草发现茶以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国人民在茶树的栽培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饮茶的方法、茶具的生产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生煮羹饮到饼茶散茶、从单一绿茶到多种茶类、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制茶、从饮茶的物质层面到品茶的精神层面等,期间经历了复杂的变革,并由此形成了内涵丰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茶文化。随着茶叶的外销,这种文化也传播至海外,并且派生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文化。在日本,茶不仅被视为是“万病之药”,是“原子时代的饮料”,而且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使饮茶脱离了日常物质生活需求的范围,发展升华成为一种优雅的文化艺能——茶道。
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体现在“理、敬、清、融”的中国茶德上,讲究中和之美,更崇尚自然美、随和美。历史悠久、形式完美、内涵厚重的中国茶文化,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从物态到精神的结合体系,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特殊创造和中华民族思想的集中体现。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有关茶的记载可溯及到公元前2737—2697年三皇五帝时期。《食经》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东汉华佗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茶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有最早记载饼茶制法和饮用方法的《广雅》。因此,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首创中国茶道精神,表明饮茶进入了精神领域,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陆羽通过《茶经》一书,将我国有关茶的知识与经验进行理论上的升华,并通过对饮茶相关内容的规范化,把儒、道、佛等思想融合到饮茶的过程当中,使饮茶的文化内涵渐趋深刻和丰富,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茶文化在唐代中期的正式确立。后来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汤社”、佛教徒的“干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勃勃,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微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
二、中国茶文化的内部结构
1.中国茶文化需求的内部结构
中国茶文化的结构有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对其进行考察显然也具备物态、制度、行为以及心态文化4 个方面的内容。茶文化的物质文化,即从事茶叶生产的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不仅包括茶叶的育种、栽培、加工、包装、运输以及保鲜等创造性劳动与研究,也包括人们品茶、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茶叶、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主观存在的物品和建筑物。茶文化的制度文化,即从事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行为规范,诸如贡茶制度、茶叶专卖制、茶马贸易等。茶文化的行为文化,即人们在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其核心部分是历史形成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长期对生活意义的认识。中国茶文化的心态文化,通常以茶俗、茶礼、茶艺等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化于人的心理,长久积淀在民族文化的深层,形成民族独特的心理结构,最难发生变化。
2.中国茶文化的心态文化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从茶文化的心态文化角度来看,人们在应用茶叶的过程中所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如人们在品饮茶汤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意境和韵味,以及由此生发的丰富联想,反映茶叶生产、茶区生活、饮茶情趣的文艺作品,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谓的茶德、茶道,等等,是茶文化的最高层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蕴含着深厚民族思想和精华的茶文化,由历史沉积而来,也与茶的意境相伴相随,给人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和影响。具体地说,是人们在经过茶事、茶文化思想内涵的感受和体验后,对茶文化所带来的意境的感受。深入茶事之奇妙境界、体验茶的精神,并把它与人的精神追求相结合,这是茶之道的精髓。
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人的群体价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主张义重于利,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倡对人尊敬,重视修生养德,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可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社会竞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承受的压力加大,而品味茶文化,可以使人的精神和身心放松,以应付人生的挑战。
三、中国茶文化的现实意义
茶文化是应付人生挑战的益友。在社会竞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使人们承受的压力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加大,而品味茶文化,可以使人的精神和身心放松,以应付人生的挑战。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茶是色、香、味、形四美俱全之物,正与人们追求真善美、追求超越的精神相契合;茶道的“和、静、清、俭”精神,恰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相适应。因此,在现代社会弘扬茶道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通过饮茶、研习茶道、学习茶文化,使人类能够在精神上掌握自身,达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茶道所蕴涵的超越、和谐、俭省等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力弘扬的。
茶的俭淡、精清、恬静、冲和的特质,与现代人的心理需要正相契合,故“茶道”内容应反映现实社会处境下人们的心灵渴求,引导人们追求品茶的精神境界,使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和心灵的“安定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振作向上,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茶饮具有清新、雅逸的天然特性,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炼身心。古人把饮茶的好处归纳为“十德”:即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中国人不轻易言道,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饮茶。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早在唐朝以前,国人就已在世界上首先将饮茶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和饮茶修道的统一。茶道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茶道也可以说就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把当时所倡导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寓于饮茶的活动之中。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以茶为媒,通过沏茶、赏茶、饮茶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学习礼法、品味人生、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完善,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茶道所追求的是超越性与和谐性的有机统一。人的生存是现实的,也是超越的。处于现实中的人力求超越现实,克服现实的缺陷,摆脱现实的束缚,让身心得到解放和自由,让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茶道首先追求在虚静玄观之中,通过直觉体悟达到对人生、对功利的精神上的超越。
四、中国茶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中国茶文化还体现人生价值观,其思想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与茶文化精神是一致的。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思想,对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茶文化经过近50个世纪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完整的文化体系,并且经过了华夏文明千百年来的筛选与提炼,在沟通民族文化方面,已担当起一个十分独特的使命。因为
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精神内涵的思考
茶文化本身就是一种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就应该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这其中就包括茶文化。茶文化带来的和谐理念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茶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将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人文环境、生成文明世界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 黎莉.中国的茶文化与和谐社会[J].市场论坛,2010(6).
[3] 李朝千.中日饮茶文化之比较[J].安顺学院学报,2009,11(5).
[4] 赵丽娟.浅谈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J].商业经济,2010(14).
[5] 鲁鸣皋.试析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J].农业考古,2003(2).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