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国内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王燕
1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背景
自18世纪60年代二r=业革命
幸福状况。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追求富裕的物质生活.而是舒心畅意的全面幸福生活。因此,主观幸福感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是一种必然趋势。
2主观幸福感的本质内涵在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领域中.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是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某个阶段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目。它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对生活整体的满意
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3)相对稳定性,通过对目标人群进行追踪调查,测量人们的长期幸福感时.Diener等人发现了主观幸福感的第三个特点。从短期来看,主观幸福感是时刻变化的:但是长期测量发现.主观幸福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者环境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尽管个体遇到突发事件会
以来。人类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
的伟大成就,经济迅猛发展。2004年全球GDP总量将近56万亿美元Ⅲ.相当于1820年的66倍.仅2000年的全球新增产值就相当于1900年全球经济总量的2倍日。
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文发展状况却呈现出与GDP增长不协调的逆态势。以美国和中国为例,在1960—2000年间。按不变价格.美国人均收入翻了3番.但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却从40%下降到30%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呈持续上涨状态,而国民幸福指数却先升后降.从1990年的6.64上升到1995年的7.08.到2001年又降
至6.6014]。尽管经济持续快速增
产生情绪波动,但是在一段时间内
将自动回复到个体幸福感的基准水平。因此.主观幸福感是平稳波动的月。
3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源自1958年“生活质量”(quality
of
程度愈高.体验到的积极情感愈
多消极情感愈少,则个体的幸福感体验愈强。作为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存在一定的个人偏好和差异.但是幸福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愉快和满足的客观心理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可以发现.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
(1)主观性,根据自己设定的标准进行评价,而非他人的标准,或者调查设定的标准:
(2)整体性,生括质量是由家庭、婚姻、工作、学习等多因素构成,因此测量幸福时人们需要对
life)概念
的提出。生活质量的本质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包括个人对于一生遭遇的满意程度、内在的知足感.以及在社会中自我实现的体会Ⅲ。此概念提出后,受到了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逐步分化为两大研究取向:客观生活质量研究和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主观生活质量研究侧重于对人的态度、期望、感受、欲望、价值等方面的考察.着眼于人们的幸福体验,也就是所谓的“主观幸
长.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未持续增加。
GDP的快速增长不能有效地促进幸福感的提升。而且,GDP作为一个地区一年创造的经济财
富总量,其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
的局限性,既不能反映创造财富的社会成本,也不能显示人们的
9
万方数据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年第2期
福感”研究。
3.1国外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描述性研究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80年代初期),研究重心在资源分类和人口统计项目上。研究者只是将各类人群的幸福感进行r简单的测量,并描述_r相应的幸福感水平。(2)N论建构阶段(20世纪80年
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Campbell等人研究发现.上述变量对主观幸福感变异的解释率不足20%。Andrews和W.ithey的测试结果是.人口统计学变量对生活满意度变化的影响程度仅为8%。Ar-gyle认为人El统计学变量仅能解释15%的主观幸福感变异”Ol。
3.1.2理论构建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在分析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和内部影响因素时,研究者们建立了几种关于SWB的心理理论
的时效性仅为3个月114]。因此,尽管收入剧增,但是由于人们逐渐适应了增加的收人水平,致使主观幸福水平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旧。
目标理论模型认为.个人的日标和价值观是影响人们幸福感的重要冈素。人们的目标和价值观是存在差异的,当一个人以内在价值和自主选择的方式来追求目标,并达到可行程度时,主观幸福感才会增加。而且,同金钱、外貌、职称等外在目标相比,亲和力、领导力、友谊等内在价值目标,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
期望值理论认为.期望值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异与主观幸福感相关。期望值过高将使人丧失信心和勇气.而期望值过低会使人厌烦彻。而且,追求期望值的过程比目标的实现更为重要。期望的内容则比期望实现的可 …… 此处隐藏:695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