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周易》与中华民族精神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中华文化选修课
第 讲 《周易》与 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选修课
周予同
: 中国古代有两部怪书: 一是周易,二是春秋 儒家经典 群经之首 第一次将中华民族的原 始记忆和意象上升到理 性高度, 并抽象凝聚成 整体思维、辩证思维、 唯象思维等基本思维模 式。
中华文化选修课
一、周易的基本内容
1.易经:《易》乃《周易》简称。取 名为易,有多种说法: 一是易取象日月,代表阴阳;
二认为易之本义即为占卜;三是易为简易、不易、变易 之义;
四认为易取象于虫,即今之 蜥蜴,象其一首四足之形;五认为易取象于飞鸟。
中华文化选修课
周有三义:一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二是朝
代名;三是取其周而复始之义。
中华文化选修课
易经最基本的东西就是阴(–
–)阳(—),由阴 阳两个符号三叠组成八个基本卦象即八卦。
八卦又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分。
中华文化选修课
伏 犧 八 卦 图 ( 先 天 )
中华文化选修课
文 王 八 卦 图 ( 后 天 )
中华文化选修课
八卦重叠组成六十四卦。
今本易经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
三十四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后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每卦六爻,分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
分。
中华文化选修课
先 天 六 十 四 卦 方 圆 图
中华文化选修课
《周礼· 春官· 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
(以艮卦为起点),二曰归藏(以坤卦为起 点),三曰周易(以乾卦为起点)。 64卦排列方法很多 郑玄《易赞》:夏曰《连山》,商曰《归
藏》,周曰《周易》。 《左传》、《国语》多用《周易》。 据说《连山》、《归藏》晋永嘉之乱时散佚。
中华文化选修课
2.易传
分为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①《彖》上、下,是卦辞的解释,从六爻全体形象,说明卦 义。 ②《象》上、下,分大象、小象。大象从八卦象征的事物来 说解全卦。小象则以各爻的位置来解释每一爻辞 。 ③《文言》,只解释《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 ④《系辞》上、下,是《易经》通论。 ⑤《说卦》,主要记述八卦所象的事物。 ⑥《序卦》,解说六十四卦的顺序。 ⑦《杂卦》,解六十四卦卦义。
中华文化选修课
二、作者与成书年代
传统说法是: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 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易传。
□伏羲
□周文王姬昌
中华文化选修课
现代有人认为,易是外星人所遗。 学术界有成书于殷周之际说、西周初说和 春秋时诸说。 一般认为:周易文化是成熟得最早的一种 典型,它是殷周之际观
念变革的产物,代表 了当时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准。 从《卦辞》、《爻辞》看,它所载的内容, 有殷商祖先的故事,也有周代初年的史事, 无其后的史事,当作于西周初年。
中华文化选修课
易传中,《彖传》最早,应战国之前,春 秋时期。其他均在战国晚期之前; 另一种观点认为:《彖传》在战国或战国 前,《象传》战国中晚期,《文言》战国晚 期。《系辞》是战国晚期,《说卦》《序卦》 《杂卦》汉代。
中华文化选修课
三、周易的研究与传承 截止解放前,历代研究注释《周易》的书籍
有三千种之多。 秦朝以前师传不显,多为单传,一般由国家 专设的卜筮官专管; 《汉书 儒林传》孔子传易于商瞿,商瞿五传 于前汉的田何。 汉代最有影响的是:郑玄、荀爽、京房和孟 喜的传人虞翻。
中华文化选修课
京房创纳甲之法,将五行引入筮法之中,影
响深远。 魏晋管辂、郭璞,唐李淳风,宋邵雍。 明清时胡宏《黄金策》、程良玉《易冒》、 野鹤老人《增删卜易》对纳甲法进一步完善。 近人研易有成者有尚秉和、高亨两家,高重 筮辞,尚重易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