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党的十三大的准备过程中,在十三大报告发表以后,理论界广泛地开展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研究和讨论。新民主主义、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几个历史阶段的区别在哪里,联系又如何,是讨论中的一个热点。不少干部和群众,对这个问题也有兴趣。
十三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初级阶段,尤其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这不是放弃社会主义,退回到新民主主义去了吗?
--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说应该搞新民主主义,而要说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从不同角度、不同倾向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具有同样的认识基础:或者是社会主义,那就必须是单一的公有制;或者是允许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存在,那就不是社会主义而只能是新民主主义。
这是一种思想框框。十三大正是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去寻找最有利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与经营形式,而不要让我们的实践和理论为过去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的固定观念和具体模式的框框所束缚。
实践要求我们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对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再认识,对建国以来党的历史进行再认识。
二、从主要矛盾来划分历史阶段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主要矛盾的变化来划分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阶段,我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中国人大都是通过学习毛泽东的《矛盾论》而了解和重视把握主要矛盾的问题的。其实,主要矛盾这个哲学概念并不是毛泽东最先提出的。从《毛泽东哲学批注集》可以看到,毛泽东批读的苏联哲学教科书已讲过主要矛盾问题。但是,突出地强调把握主要矛盾的意义,运用分析主要矛盾的方法来研究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确定中国革命的战略任务及其在不同阶段的转变,并论述得如此清晰,发挥得如此透彻,的确是毛泽东的重要贡献。
人们记得,在我们党从土地革命战争转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关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退居次要和从属的地位,这一理论分析,对于广大干部理解党的战略转变的依据,统一思想,接受和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战略,起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人们还记得,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分上下篇的战略的确定,对于中国革命理论的成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以主要矛盾的分析为依据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而不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所以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首先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反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民主革命任务完成以后,才能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这样一套基于主要矛盾分析的政治哲学,为广大干部所熟知,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财富。
怎样运用主要矛盾分析,来区别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矛盾很清楚,就是上面说的: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就是进行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
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现在也很清楚,已经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中心任务就是经济建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是什么?我认为,我国过渡时期的矛盾特别复杂,主要矛盾具有双重性、交叉性和过渡性。它既同新民主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交叉,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交叉。通过这种交叉,既同新民主主义阶段联系起来,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联系起来,从而使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我国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开始。这时,由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已经掌握全国政权,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工作中心的政治前提已经开始具备,而经济的严重落后和遭受破坏,又使恢复和发展生产的任务极为迫切和繁重。所以,在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应该开始摆在视野之内。这是一方面,它显示出过渡时期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联系,显示出这两个阶段主要矛盾的交叉。但是,过渡时期还有另外一方面,即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造的方面。在过渡时期,阶级斗争还没有基本结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基本完成。所以,阶级斗争和社会改造在过渡时期还不能不同经济建设一起共居于主要矛盾和 …… 此处隐藏:1264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论蒋介石的功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