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发布时间:2024-11-18
发布时间:2024-11-18
2018秋季改版最新教案
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
文教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2018年审定最新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本教案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2018年月日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
【创新教案】
《大青树下的小学》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
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
(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
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
上学路上
来到学校
上课
下课
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
《花的学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荒、笛、罚、假、裳
2.交流、识记生字。
(1)加偏旁记忆的字:由——笛
(2)换偏旁记忆的字:慌——荒
3.读读写写下列词语。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放假互相能够猜出扬起双臂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润湿:潮湿润泽。
(2)荒野: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的地方。
(3)狂欢:纵情的欢乐。
(4)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四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思考每一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部分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部分(3-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部分(7-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创新教案】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导入课题。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地方。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讨论: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
4.集体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朗读课文。
6.这篇课文你读过之后想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7.讨论交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怎样做到勤学好问?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小故事。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不懂→提问→理解
【创新教案】
《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通过有层次的训练,达到交际的目的。从个人训练到两人合作,再到多想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刚刚度过了小学阶段的第一个暑假,漫长而难忘。你在暑假中都到过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指名来说一说)哪些是你最感兴趣的?有些什么感受?把你去过的地方、做的事情、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地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一听。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挂图:请同学们仔细看看插图,每幅图上都画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是怎么做的?你还做过其他的事吗?
2.指名说一说(由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
三、学生分小组交流发言。
1.从四幅图中选一幅想一想,说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说自己暑假里做的事。
2.分小组交流。(引导孩子学会倾听)
3.交流完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说的好的同学准备好内容,准备在班里发言。
四、全班交流。
1.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在小组里讲了自己或者暑假里做过的事,各组又选出了讲的好的同学在班级里发了言,希望你们专心听,听一听这些同学说的是什么事,他们是怎样做的及有什么感受。
2.同学们轮流发言。
3.评一评。选出今天的明星。
五、教师总结。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的暑假生活丰富而多彩。有的同学暑假里不忘记读书学习,有的学电脑,有的和爸爸一起学习游泳,有的还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也有不少同学和老师或爸妈一起游览观光,特别是——参加了夏令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2.同学们认为怎样的暑假生活最好、最有意义呢?(自由说一说)
3.只要是对自己的学习、身体、品德有好处的活动都是可以参加的,希望同学们在今后每一个暑假中都过得有意义而且愉快。
板书设计:
我的暑假生活
旅游学电脑快乐
学书法帮爸妈做事有意义
六、教学反思
【创新教案】
《猜猜他是谁》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学习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教法与学法举例、点拨、探究、交流。教学准备生观察同学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选择一个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教师说出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猜猜是班上哪位同学。
二、有指导的示范
1.范例感知,教师出示例文,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
例文:他长得高高大大,虎头虎脑的。圆圆的脸、尖下巴,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透着温和善良。他总是笑眯眯的,就是不笑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大多数时间他坐后排,有时也坐坐前排。他特爱踢足球,课间和放学后的操场上常见到他奔跑跳跃的身影。他长得那样高,一定与他喜欢运动有关,我好羡慕他的个头。
同学们,你们猜到了吗?他是谁?
2.分析内容,教师针对范例进行要点分析。
3.了解方法,教师结合范例小姐描写任务的方法。按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特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不必面面俱到。通过具体的事例来突出人物的特点。
4.有组织地练习。
组织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让学生自主练说。在说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写一个片段。
5、有诚意地交流。
三、教师总评本次习作的情况。
四、品读欣赏把全班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举办活动;猜猜他是谁?看看你根据谁的作文猜出了他的写作对象?是依据哪一点出来的?五、作文医院
哪些同学的写作对象没有被猜出来,就把那篇作文展示出来共同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创新教案】
《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
的?
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
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3)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4)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
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5)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取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朗读背诵和抄写,养成积累语言的好习惯,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读读背背,学会积累诗句,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认识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在读中理解并积累下来。在读读背背中,认识了生字,积累了词语,以备写作时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新鲜、有趣的句子
成语句子兴趣小组
《所见》五言绝句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由于大部分都是本单元的重点词句,所以教学时鼓励学生自己先读读这些词句,再互相交流对词句的理解,然后有感情朗读,并抄写下来,能够很好地达到积累的目的。学习古诗时,本着“以学定教”“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借助拼音,结合插图,自读古诗,小组合作交流诗意,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提示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这种方式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增大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个语文园地有3项内容,分别是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交流平台版块是通过读读、抄抄一些课文中出现的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会积累;词句段分别出示了成语、句子、短语,学会认读词句,积累语言,学会感情朗读句子;日积月累部分学习袁枚的古诗《所见》,充满儿童情趣,正确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和积累诗句。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词有哪些?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2.《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3.《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5.《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榕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捉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6.《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独立学习文中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默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课题。
1.鼓励学生回忆交流积累的苏轼的诗,指名多人背诵。
2.课件出示苏轼的几首诗,学生阅读积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了解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古诗,识字解词。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文中的生字,试着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标出自己学不会的地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2)检查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评议,多媒体课件出示:
①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空蒙:雾气迷蒙,景物若隐若现。
④亦:也。
⑤奇:奇妙。
⑥西子:指西施,它是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
⑦欲:想要。
⑧淡妆浓抹: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
⑨相宜:合适。
⑩总相宜:都非常合适。
三、理解大意,质疑解难。
1.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诗的大意,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特别美。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想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素淡的妆容或是浓重华丽的打扮,都非常合适。)
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诗意进行质疑。
3.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解决疑难,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1)诗人苏轼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2)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小组与同学互读互评,读中感悟,读中悟情。
2.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3.感情朗读,练习背诵,深入体会诗意。
五、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课件展示: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了解洞庭湖:洞庭湖,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面积3968平方千米,现已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部分,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2.导入课题:祖国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书《望洞庭》。学生齐读课题。
3.了解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二、欣赏范读,感悟古诗。
1.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2.自己练习朗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同位互相检查,相互评议。
4.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全班交流,读准节奏。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师生评议,教师小结。(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景亮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陀螺。)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边读边展开想象,想象诗中的画面。(二)感情朗读,交流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和”是什么意思?(和谐,优美。)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3)教师评议并小结:“镜未磨”三个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月亮把银色的光辉撒在湖面,朦胧的月光下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后两行诗: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里的“山”指的是哪座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2)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这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表现了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照应了前两句诗中的“和”。)(3)作者云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比喻,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形象地表现了景色的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所见景色的喜爱之情。)
(4)鼓励学生说说自己想象的画面。(引导学生语言描述想象中的美,如:在月亮银色的光辉映照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水显得更加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引导学生读好诗句:应该才能怎样读好这两句诗?(读出惊讶或赞叹之情。)
(6)引导学生在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引导小结,升华感情。
1.交流探究: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2.教师小结:这首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3.鼓励学生感情朗读,背诵积累。
五、结合积累,拓展延伸。
1.像本课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一样,以山水等自然景物为题材的诗是山水诗,在平时的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这样的诗。
2.小组学生回忆交流。
3.小组代表朗诵古诗,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4.课件出示,朗读积累: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五、课外阅读,积累古诗。
课外搜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古诗,阅读积累,和同学一起分享。
【创新教案】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的会写字。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树叶是什么颜色的?(绿色)你见过其他颜色的树叶吗?
2. 出示课题: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水泥道为什么铺满金色的巴掌?金色的巴掌是怎么回事?)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 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 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上一篇:EPC合同法律风险防范.pdf
下一篇:汽车专用词字母缩写中英文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