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18
发布时间:2024-11-18
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一、师生沟通的问题及其原因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之间仿佛隔着一堵高墙,谁也猜不透谁的心思。学生固然有学生的牢骚和不满:老师为什么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老师这么
“凶”?教师也有教师的不满和失望:为什么学生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学生不配合自己?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自己?不满和对抗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得很突出。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较重的职业压力
“现在做老师,越来越不容易了,压力非常大!”这是许多教师谈起自己职业时的感受。
教师职业从来就不是轻松的。教师的日常工作量远超过了八小时。而近年来推行的素质教育和各种教育改革又不断地对教师的学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许多教师不得不在一天的忙碌工作后又进行进修。尤其,现在教师职业也实行聘任制度,并且还开始在社会上推行教师资格考核,即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只要通过一定的考试和培训之后也可以来当教师,教师们不得不正视优胜劣汰的职业竞争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对教育的日趋重视,现行教育中的许多问题与缺陷被提了出来,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对教育的诸多不足津津乐道,并且一致将职责的矛头对向教师,教师成了僵化的应试教育体制的象征。教师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沉重的职业压力导致教师们情绪紧张、厌倦工作、逃避责任、对学生冷漠 他们不愿再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力与学生沟通,更害怕因与学生多沟通而惹出更多的“麻烦事”。有时候,教师还可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发泄在学生身上,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状况的更趋恶化。
2、阅读量少、面窄
1999年,中国教育报社曾组织过一次有关中小学师生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阅读面比学生窄。
2001年,中国教育报又组织实施了“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调查显示:在回答“是否经常阅读”时,91.2%的教师肯定了自己,但7成教师每天业余阅读时间只有半小时到1小时,不常阅读的原因,80%的人选择“没有时间”。中小学教师阅读的价值取向明确——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师的阅读种类结构中教参读物高居榜首。这一方面表明教师们确实都非常想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过分依赖教参教学是否也说明部分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存在欠缺。
调查表明,教师阅读状况与教师个人的成长关系密切。特级教师、高学历教师、教师个人获奖情况都与各项阅读指标明显相关。师生沟通不同于其他人际沟通,它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引导性,这是教师的教育职责。师生沟通的内容涉方方面面,政治、思想、心理、生活等等。为此, 教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教师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必然会导致师生沟通的种种问题。
尤其在今天这个时代,互联技术、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方法和途径日趋多样。很多情况下,学生们通过各种渠道在某些方面的信息掌握情况已超出了他们的老师。教师们惟有不断地去掌握和探索新的东西,才能与继续学生沟通,才能胜任教师岗位的工作。
3、错误的师生观
中国历来强调“师道尊严”,甚而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这些原本都只是出于对教师的尊重,但久而久之却转化为一种畸形的师生观,即认为教师在学生面前是高高在上的,师生之间成了命令与服从的关系。时至今日,虽然师生平等,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已人尽皆知,但还是有很大部分教师不能摆脱错误的师生观的影响,他们在对待学生时常常表现出专制、霸道、控制和命令的特点。
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当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要知道虽然在学识、经验和阅历上学生可能不如教师,但是在人格上,师生双方是平等的。师生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才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
也有些教师可能会认为尊重学生和“好脾气”只会让学生愈发粗野而无法管教,只有拿出教师高高在上的强硬作风,才能“镇压”住那些顽皮的学生。是的,在教师的强硬手段下,学生们是被暂时地压住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被教育,相反,在他们的心底各种不良的情绪:不满、逆反、厌恶、轻蔑都在不断地滋长。事实上,教师想要教会学生民主、文明,那惟有以民主、文明的方式进行才可以。
4、“网络时代”学生的特点
许多老教师都说:现在的学生比以前难教多了!从某些方面来讲,确是如此。以前的学生视教师为权威,他们愿意听老师的话,用心上课、读书。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有限,而教师则是知识的象征。
“网络时代”的学生呢?网络世界中的处处平等使得他们无视权威,对自我、对民主非常重视。他们经常接触数位科技,在某些方面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已超过他们的教师,他们看到了教师的不足,这更加强了他们的反权威意识。若教师们还是动不动就拿出老师的架子,向学生施加权威,反而更加剧他们的反权威意识,并且也引起他们对教师的反感。因此,教师们常说现在的学生不听话,叛逆
教师们也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们没心思读书。诚然,当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途径获得知识与信息时,他们当然会喜欢在网络上利用各种搜索器、新闻网站、
学术网站取得相关的东西。对于学生们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最新的知识与信息,而且这种较之传统教学而言十分新颖的学习方式也更符合学生们好奇求新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满堂灌的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那么“网络时代”的学生们会比从前的任何一代学生都更加反感和厌学,也讨厌他们的老师。
5、沟通技巧欠缺
事实上,许多教师都十分想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他们学习了许多许多关于如何与学生沟通的教育理论,而且非常愿意学以致用。但是一旦碰到实际的问题时,教师们往往会弃所学的理论不顾。这并不是说教师们不愿将理论用于实践,而是实际的问题太灵活、太琐碎,系统的理论无法具体有效地解决问题。于是教师们只好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处理问题。学生们因此而常常埋怨他们的老师不理解、不尊重自己,其实教师们大多都能了解学生们的需要,也想要去满足它们,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出来。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在季洛特的《师生之间》一书中,一位教师的话可能道出了许多教师的心声,他说:“我业已知道学童的需要,由衷的知道。他需要你予其接纳、尊重、喜欢、信赖,需要你予其鼓励、支持、打气、使其高兴;他还需要自己有能力去探询、实验、获得成就。 我所欠缺的是所罗门的智慧、弗洛伊德的洞察力、爱因斯坦的知识和南丁格尔的奉献精神。”[1] 难道要成为一个好教师真的要具备这些苛刻的条件吗?当然不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记住沟通的原则并掌握一些具体而实用的沟通技巧。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原则
1、接纳学生
接纳是这样的一种心理品质:“教师相信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相信他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帮助学生相信他的老师即使对他的某些行为和想法不认同,而且它们必须改变,但是,他在老师的眼中仍然是一个有潜力和价值的人。”[2] 老师不要求学生先改正错误,变得完美,然后材接受他,而是始终无条件地相信学生自己有朝好的方面去无限发展的可能性,这是接纳较完整的品质。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咨询专家高顿认为接受他人是培育良好关系的重要因素。接受令学生深思,敞露自己的情感;不接受则使学生焦虑不安,导致反抗致使交流滞塞、终止。但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如果你接受一个孩子,他会保持老样子,所以要他将来变好的最好办法就是告诉他你对他的行为不能接受。师生间之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正是因为教师通常的反应方式——训斥、命令、探询——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不可接受的。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看看教师的尊重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例: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下课后,老师私下里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于是老师悄悄地把这个方法也告诉了班里其他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结果,他发现整个班都变了。 在这个例子中,教师很好地接纳了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他由学生的话中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并充分地予以尊重;只要该生举起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尽量给他创造前进的机会;他没有因为该生的学习成绩差而乘机教育:“如果你用心读书的话就能回答出来了,你为什么不努力些呢?” 老师的接纳取得了很大的收效,整个班级都变了!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话以后讥诮道:“你不会还举手凑什么热闹?!”或者干脆吼一句:“你真是无药可救!”或者无动于衷地说:哦,我知道了,你回去吧。而在以后的教课中则不给这位差生以机会。那么,这个学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深深的自卑进而觉得自己真的“无可救药”,索性“破罐子破摔”;或者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讨厌老师也讨厌学习!
2、尊重学生
尊重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师生在人格上是绝对平等的。因为学生和教师一样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人”。
一位贤明的教师对学生讲话的方式就象对家里的访客。如果他的客人穿着鞋子躺在干净的沙发上。这位教师不会说:“你疯了吗?你怎么敢把你的鞋子搁在我干净的沙发上!马上把脚放到地板上来。如果再让我逮到一次,我就处罚你! ”事实上,这位教师会对客人说什么呢?他也许会这么说:“对不起,我担心沙发会被弄脏。”主人对客人总是以礼相待、留有情面的。教师若能象对待自己的客人一样对待学生,师生关系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教师们也许会觉得很难做到这一点。那么至少记住:在处理问题、批评学生时就事论事,不要批评、诋毁学生的品性与人格。其实,这就是对学生人格的重视和尊重。让我们举一些学校实际生活中常会碰到的事来说明教师该如何尊重学生。例如:
学生因为没做作业而撒谎。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A:“不做作业么,就是太懒!作业不做,读书不好好读,撒谎倒学得很快!你这样子下去能有什么出息?”
教师B:老师悄悄把他叫到一旁,拍拍他的脑袋说:“把作业补上就行了,何必说谎呢?”
学生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窗。老师会有什么反应呢?
教师A:“啊!你怎么又闯祸了?!除了闯祸你还会干什么?!这么不小心,读书肯定也读不好!”
教师B:“你把玻璃窗打破了,是吗?那你必须按价赔偿或换上新的。”
以上两例中,教师A就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他们由学生的某一个行为借题发挥,批评学生的其它方面、预测学生的未来、评价学生的品性、给学生贴标签、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他们却不指出该如何解决问题。教师A的做法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却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有时候,这种做法还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
相对教师A而言,教师B则较好地做到了尊重学生。他关心发生的事,对这件事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努力去解决,他让学生认识到该怎样弥补过失,他不会因为一件小事而伤害学生的人格。
3、有同理心
也有人将同理心称为换位、移情。有同理心要求教师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了解学生的心情,思考问题。
对任何事物的看法,教师和学生之间都不可能完全一致。如果教师只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忽视学生的感受,就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就会疏远你、拒绝你,甚至讨厌你。学生平时最感苦恼的就是不被人理解,尤其是不被自己的师长理解。所以教师要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了解学生的心情,找出与学生产生不同看法的原因,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理解自己的。学生接受了你,沟通才能有效地继续。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果碰到以下的事该怎么处理会比较有效。
在语文课上,一位学生拿着一道化学试题与另一名同学讨论,老师走过去不说话拿走了化学试题纸。这位同学随即取出化学书看,老师又过去拿走他的化学书。此时,学生又“作对般地拿出数学书”。于是老师气愤地把学生叫到讲台前,“如果你再这样,我以后再也不管你了!”“随便!”学生回敬道。于是老师把该生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了一通。
学生在语文课上和同学讨论化学试题,当然不对。当老师没收了化学试题纸时,学生又拿出了数学书,这表明学生对老师没收化学试题纸的做法不满,故而又拿出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书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是对教师不当处理方法的抗拒和示威。但是,这为老师显然没有理解学生的想法,他可能只是认为学生对自己很不尊重,伤了自己作为教师的面子,于是采用了没收、叫到讲台上当众批评的做法,以维护自己的权威形象。然而,这只能引起学生的更加反感和对抗。在教育心理学上,“批评”,特别是“当众批评”,是最伤害学生自尊心的,结果多半是事与愿违,引发学生的抵抗心理,丝毫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如果运用同理心,该如何处理呢?首先我会赞赏这位学生攻克难题的这股劲儿,我会走过去轻轻地对他说:“我相信这道题一定很有趣也很有挑战性,你很想尽快把它搞懂,但是在语文课上做不容易集中精力,等下课后再和同学讨论怎么样?”我相信学生会收起化学试题纸,认真地上语文课的。
三、师生有效沟通的方法
(一)、师生有效沟通的步骤
有效的师生沟通可按三个层次:信息交换、理解与支持、提供帮助来进行,下面我们以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学生A今天上学迟到了,班主任决定找她谈话。
1.信息交换
师:A,你今天早上迟到了半个小时。
生:老师,我昨天
师:我在说今天的迟到问题,不要扯不相干的事。回去写检查,明天交给我! 上面的交流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很显然,整个谈话过程基本上没有多少信息的交换,老师并不知道学生A今天为什么迟到,学生A也不知道老师的想法,只知道老师要她写检查。老师如果能注意沟通中的信息交换,应该怎么做呢? 师:A,你今天早上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怎么回事?
生:老师,我昨天晚上看书看得太晚了,今天早晨睡得特别死,连闹钟响了都没听见,所以迟到了。【信息交换】
师:哦,原来是这样。不过你上课迟到不但耽误了自己听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们专心学习,这些你知道吗?
生:我知道了,下次一定改正。
师:那好,你回去认真想一想,写一份检查明天交给我,这样你就能对今天的事情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以后注意不要再迟到了。
通过上面的对话,老师不但知道了学生A迟到的原因,而且也向她说明了迟到的后果以及为什么要写检查,从而帮助学生A注意不再迟到。
2.理解与支持
信息交换是沟通的基本功能,但是仅有信息交换是不够的,良好的沟通还要求表示对对方的理解。到位的理解,对于被理解者是最好的支持。理解和支持具有感情上认同的作用,而感情成分是加强人际关系的纽带。老师与学生A有了很好的信息交换,如果增加理解的成分,效果就会更好。
师:A,你今天迟到了半个小时,这是怎么回事?
生:老师,我昨天晚上看书看得太晚了,今天早晨睡得特别死,连闹钟响了都没听见,所以迟到了。
师:我知道你一向爱看书,如果晚上看得太晚,确实会影响早起。【表示理解】但是你上课迟到不但耽误了自己听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同学们专心学习,这些你知道吗?
生:我知道,我这样做确实对大家的学习都有影响,我以后一定注意不再迟到了。
3.提供帮助
做到了以上两点,沟通就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有的时候,如果有可能,还可以向对方提供帮助,使他更好地解决问题。我们继续上面的谈话过程。
师:看书是一件好事,不过你是学生,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能不能将看书的时间提前一点呢?
A:我们家吃饭晚,吃完饭,写完作业,就已经9点了,可我又特别喜欢看书。 师:学校下午4点就放学了,吃晚饭前你都在做什么呢?
生:(不好意思)我看电视了。
师: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真的喜欢看书,是不是可以少看点电视,匀出时间来看书呢?这样就可以早点睡觉了。
生:我知道了。谢谢老师!我回去试试看,重新安排一下时间,争取以后不再迟到了。
师:老师相信你能做到。不过你今天迟到了,还是应该好好想一想,写一份检查交给我。
学生不懂得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如果老师能给她提供一些建议,她一定会感到很高兴。迟到本来是一件不好的事情,老师利用这件事情,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帮助她建立合理安排时间的观念,这是一次有效的师生沟通。
(二)、师生有效沟通的具体技巧
1、语言技巧
语言是师生沟通中运用最多的工具。在师生沟通中,教师应注意用辞简洁、语意明确、表达清楚,以免学生会错意,形成误会或冲突;应以学生现有的理解能力为基础,不要超越其认知和语意了解的程度;应注意适当的语音、声调。这些可
以基本保证师生双方获得并了解来自对方的信息,是沟通得以顺畅有效的关键。除此以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多使用接纳性的语言,即鼓励和启示性的用语,多使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语汇,尽可能避免使用批评或责备的语气。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较强的自尊心,情绪波动大,感情脆弱,心理发育不成熟。虽然做错了事,但若教师直言训斥,当众指责,会使其感到自尊心受伤,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讲求艺术性:幽默、诙谐、含蓄、委婉。以下几个例子中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一定的语言艺术而使得沟通比较顺畅,并有效地解决了问题。
班主任老师查寝,恰碰几个男生在吞云吐雾。老师追问原因,一男生说学习太紧张,抽烟可以解乏。老师说:“对!抽烟的好处还不止这些呢。抽烟可使人永远不老--不老而死;可以防盗--半夜咳嗽不止,小偷不敢来;可省布料--骨瘦如柴,小老头一个;不怕恶狗伤人--腰弓背驼,恶狗以为你拾砖砸它呢!不是有人说,男人不抽烟,白来世上走,女人会抽烟,潇洒又风流吗?来,把烟拿出来,让咱们一起潇洒潇洒。"几个男生惭愧地低下头,说:"老师,我们以后再也不抽烟了。"随即把藏在口袋里的香烟全部掏出毁掉。【幽默、反语】
某生整日萎蘼不振,上课不是打瞌睡,就是看小说玩游戏机。班主任找他谈话说:"我给你开一处方。症状是一尊木偶,两眼发呆,三心二意,四体不勤,五官不灵,六神无主。药方是早服'定心丸',晚服'反省丸',外敷'清醒剂',注射'恒心液',苦练'内功'。请记住,但有回心转意丸,绝无他日后悔药。"这一处方对该生的触动很大,加上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该生自身的努力,不久,该生精神状态大为改观,成绩逐渐上升。教师的这番话巧妙地化解了矛盾,又免伤学生自尊,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批评艺术的佳境。【诙谐、含蓄】
必须提请教师们注意的是,教师使用语言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对学生的伤害、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建议或意见,使师生沟通更有效。因此,无论是幽默、诙谐、还是反语、暗示都必须谨记师生沟通的原则,决不可以让以上这些语言艺术变质为对学生的挖苦、讽刺、指桑骂槐。象以下这位教师的“幽默”非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是在伤害学生。(一个沉默寡言的女学生,她在课堂上总是不声不响,从不回答教师的提问。一次,老师故意提问她,她仍然保持沉默。习惯以权威自居的老师来气了,要她抬头,道:“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答:“黑板。”老师回敬道:“对,是黑板,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 教师运用语言艺术进行教育还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因时、因境采用灵活的方式。如对自尊心强、有逆反心理、脾气暴躁、感情易冲动的学生,宜采用平等商讨的语言;对善于独立思考、自我意识强、感受力较强的学生,宜采用暗示、旁敲侧击或警句格言的点拨式语言;对性格内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则要用有层次、有步骤、逐渐深入学生心灵的渐进式语言等等。
2、积极聆听技巧
积极聆听又称主动聆听,指教师不仅要仔细聆听学生的感受,还要对学生的情感做出反应。反应不是评判,而是教师用自己的话对学生表达的意思进行复述的过
程,又称译意的过程。常用的句式包括:“你觉得 ”、“你认为 ”。译意如果正确,师生沟通得以继续;如果不正确,学生会主动更正教师的理解。聆听在师生沟通中有着奇妙的功效。不加评判,表示理解的听在孩子心目中可能是你送给他的最好礼物。以下是一个比较成功地运用积极聆听的案例:()内表示教师们通常可能采取的做法。
生:老师,我的论文该写些什么?
师:你拿不定主意该选择什么论题,是吗?
(论文该写什么?问你自己啊,我不是说过要求了吗?你上课在干什么?) 生:是的。我苦想了几天,却想不出什么结果来。我想你有主意。
师:你为此大伤脑筋,却没有进展。
(我让你们早作准备的,你们不听,这下知道了吧!或
你自己再好好想想,老师相信你最终能做好的。)
生:别的同学写了些什么而能够构成一篇好文章呢?
师:你需要一个能构成好文章的论题吗?
(别的同学写什么与你无关。或
你也很不错,再努力点。)
生:是的。我一定要让这篇文章得“优”。这样一来我这门功课也就可以得“优”了。
师:看来你觉得优一种强大的压力非要你得“优”不可。
(那你要努力啊!你回去再好好想想。)
生:对啊!要是我得不到“优”,我的父母会大为恼火。他们总要我和我姐姐一样好。她很聪明。
师:你觉得他们期望你在学校里也要和表现得姐姐一样好。
(那你怎么没有她聪明?或
看来你父母对你要求很高,那你更应该努力学习了。)
生:是的。可是我不象她。我有别的兴趣。我希望父母能接受我的本性。我姐姐光知道读书。
师:你觉得你和姐姐是不同类型的人。你希望你的父母能够看清这一点。 (爱读书是好事。你应该以你姐姐为榜样。)
生:我从来没有把这种感觉告诉他们。但是,现在我想告诉他们。也许他们不会逼我这么紧。
师:我想你应该把这种感觉告诉他们。
(父母管得紧也是为了你好,等你长大了就懂了。)
生:对的,要是他们不再逼我,我也就不至于为了分数这么烦恼。我甚至可以多学一点。
师:你可能从学校中学到更多。
(分数是一定要记在心上的,学校里读书是最重要的。)
生:是的,那么我就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论题来写文章而得到一些东西。写你帮我解决了问题。
师:你随时可以再来与我谈谈。
通过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在通常的做法中,教师往往没有正视学生的感受和需要,而只是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或乘机批评“教育”学生。不合时宜的批评、命令、甚至与肯定和安抚都使学生觉得自己的感受是不对的,不应该的。他们感到自己不被理解,感到沮丧和受挫。于是他们渐渐失去了数说的欲望,致使沟通阻塞甚至终止,但问题并没有解决。而积极聆听则可使沟通保持顺畅。当教师积极聆听学生表达的情感时,学生感到教师是理解自己、尊重自己的。于是,他们愿意进一步地数说自己的问题和苦恼,从而触及更深入的问题,找出真正捆扰自己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积极聆听帮助学生以直接有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一旦学生表达了,且被教师接受了,学生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因为当教师使用积极聆听而不是指挥命令时,学生会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会积极调动自己的潜能主动解决问题。在师生沟通过程中,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能力得到了增强。因而积极聆听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积极聆听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沟通技巧,它促使师生关系进入良性循环:教师接受、信任学生,并相信他们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信任教师,觉得教师是理解、尊重自己的。
3、擅用书面形式
口头的沟通迅速、快捷、易互动和反馈,但有时也会不太管用。例如师生双方的情绪都很愤怒、冲动时,口头交流往往会引发一场恶性的争辩。这时,教师们可以考虑采用书面形式来与学生沟通。书面交流可以很好地避免师生双方面对面的争吵和战争,使双方都能比较冷静地看待问题,而且也有一定的时间来思考问题。
而且,由于文字具有可长久保存的性质,所以书面形式的交流往往会取得比较持久的效果。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位教师使用书面形式而获得成功的例子:
安迪是班上的替罪羔羊,孩子们常联合起来对他侮辱和攻击,带头恶作剧的是杰伊。教师知道了这回事很恼火。她的最初反应事严厉地惩罚杰伊,但她忍住了。她这样说服自己:“我不想造成更多的残暴。他不需要人家为他添加蛮荒的气息,他需要的是文明的示范。为了避免争辩并予以较持久的印象,教师写给杰伊一封信以代替面对面的谈判。信的内容如下:
亲爱的杰伊:安迪的母亲告诉我说她的儿子今年被整得很惨,辱骂和排斥使他难过而孤独。我很关心这情况。以你在班上当领导者的经验,我以为这件事和你商量似乎很合适。我很看重你同情弱者的能力。我们怎样才能帮助安迪,请把建议写给我。
杰伊没有回信,但他不再攻击安迪了。
在这封信中,教师用关怀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期求,避免苛评,仅仅置焦点于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文明的方式教学生文明,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生气的技巧
作为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生气、发怒是经常有的。“执教的实际情况——人数过多的班级,无穷尽的要求,突发的危机——不免令人生气。教师不必为自己气恼的情绪而抱歉。一位开通的教师并不怕自己气恼,因为他知道如何表达它而不至于伤损儿童的心理。他掌握了表达自己气恼却又不侮辱对方的诀窍;即令在气急败坏的情况下,他也不胡乱辱骂儿童。他不攻击他们的品性,不诋损他们的人格,他不说他们象什么,他们到头来会怎么怎么的。他使用‘我向讯息’以求自卫并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我很生气’,‘我很惊讶’,‘我很火’,较之‘你这个笨蛋’,‘你不负责任’,‘你真懒’等来得安全。人的天性在发脾气是总不免出言含有侮辱意味,但为了改善师生间的沟通,教师必须学会自我约束,即令在盛怒之下,也应该避免口出损人的话。教师的座右铭是“动怒——可以!侮辱——不可以!”
例如,当教师看到教室里一片凌乱,他可以说:“我看到的是一片混乱的教室,我很不高兴,也有点生气。教室是学习的地方,应该保持整洁”。但决不能说:“你们这群懒惰胚!看看你们把教室搞得象猪圈一样,你们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这种话只会让学生觉得教师很凶、很野蛮,而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
5、赞美的技巧
其实,许多教师都已经知道要赞美学生。关键是如何赞美,怎么样的赞美才会发挥效用?太笼统、太空泛的赞美,例如 “你是个好学生” , “这篇作文很好”“你有进步了”等等也许并不能起到教师想象中的促进作用。赞美需要有针对性,具体而明确,并且有创意。例如评价一篇文章,教师仅仅说很好,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并不知道。如果教师能明确到告诉学生:“对话精练活泼,情
节俘获人心,整个结构和过程都经过了谨慎的考虑和设计。”那么,学生会知道自己的长处,而且也会觉得教师确实是认真地看了自己的文章的,而不是随意地敷衍自己。他会觉得教师喜欢读自己的文章,自己受到了很高的肯定,这些会鼓励他继续努力,在学习至少是作文方面精益求精,继续发挥自己的长处,也不断地改进薄弱之处。
要赞美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教师们如果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则原本小小的一个长处可以得到加倍的发展,并且带动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例如:
在某班里有这样几个学生,他们不爱学习、爱“捣乱”。教师们都把他们归为“差生”,对他们另眼相看,认定他们只能拖班级的后腿。有一次,班里组队和其他班踢球,教师看到了绿茵场上奋力拼搏的队员,发现那几个被打入另册的学生在场上的表现极为出众:反应敏捷、善于拼抢,有极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后来,教师几次找他们谈话,针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这些优点来鼓励他们、肯定他们。学生们都很感动,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老师会看到他们自己都不觉得的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老师的鼓励和关怀促使他们改正自己的一些缺点。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能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期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关怀。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肯定。对于他们而言,教师的肯定往往也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所以,教师们对于决不能持放弃或厌恶的态度,而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除了上述技巧以外,在师生沟通中还有许多的实用技巧,每个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经历归纳出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技巧。
四、慎用批评
说到师生沟通,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教师批评、教训学生。可以说,在实际的师生沟通中,教师训学生在师生沟通中确实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教师们总是在学生出了问题、犯了错误后才会想到要找学生。以至于一说到教师,学生想到的常常就是一个板着脸教训人的形象。为什么教师喜欢教训人呢?这难道是教师的职业病?
一位教师甚至还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职业批评用语”十五种,现选择几条摘抄如下:
蔑视型:你以为你是谁,不就是个学生?还想跟老师挺?好,走着瞧,看谁能挺过谁。
讽刺型:听说你刚干了一件好事?能耐不小啊你。用不用老师表扬表扬你哟?及格的次数不多,受的处分可不少。
打击型:教这么长时间的学,我还真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学生,真是笨得没治了,你要是能学好,太阳西边出。
抱怨型:老师容易么?老师还不是为了你们好,老师在上面讲课,累死累活的,你们倒好,开小差的,做小动作的,睡大觉的,你们就是这样报答老师的? 恶心式:你瞧你,自以为打扮得还挺漂亮的不是?知道背后人家都怎么说吗?都说二班的一个学生瞧着像什么似的,知不知道就是在说你?
罚站没商量型:哟,瞧着你不想听我的课不是?不想听也好,去外面站一会儿吧,反正你喜欢站着。
设身处地型:某些同学连留级都不怕,这脸皮也够厚的,我要是他,早就不活了,说不定早跳楼了。
在评价这些批评用语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在河边嬉戏玩耍,不留神掉到水中。有位教书先生正好打这经过。孩子朝他呼救:"救命啊!我要被淹死了!"听到喊声,这个老师转过身来,马上厉声斥责起来:"啊!顽皮鬼,瞧瞧吧,你看你做的傻事把自己弄成啥样了,对你这种淘气包可真得留心!你的父母真倒霉,对这种小混蛋要把心都操碎!我真同情他们的命运!" 等他唠叨了完以后,他才把孩子拉上岸。许多教师大概都能从以上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啊!老师,请先把学生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然后您再高谈阔论一番也不迟呀。 教师批评学生不是为了批评而批评,而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啊!若批评不具备教育效用,那么就该摒弃。诸如那十五种职业批评用语,教师讽刺、挖苦、侮辱、教训学生,面对这些,难道学生们还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吗?肯定不会。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些带有侮辱性质的批评对学生的伤害,所以纷纷制定了“教师忌语”,严格规定教师们不准再对学生口出恶言。
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教师未必一定要采取批评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时候教师宽容一点,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在学生们的错误或挑衅面前,教师应表现出成熟的风度,这不仅可以避免师生间的矛盾,而且也会让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下面例子中的教师就很好地表现出了自己的宽容和成熟。例:
教师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有一幅自己脸孔的画像,画得有力、传神而可笑。全班学生都等着他的反应。他带着兴趣观看这幅画,然后说:“画得太好了,不该擦掉。让这位画家先给我描到纸上去吧。我向这位天才漫画家道贺。”
教师不为这幅讽刺画而恼羞成怒、大动肝火,他不被学生的恶作剧所伤害,他不追究肇事者,也没有批评谁,他避免了无谓的说教和训斥,并显示了自己对学生才能的欣赏以及作为一个教师的宽容和成熟的心态。学生可以从这为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至少他们不会讨厌他。
曾经有一位教师发觉了这样的矛盾:“我设法根除学生的某些恶习,然而自己却往往使用和这些恶习相近的策略来对付学生。譬如,我大声吼叫来制止吵闹,我
使用武力来阻止打架,我以粗鲁的态度来对付一个无礼的孩子,我诟骂一个口出恶言的孩子。”这种看似荒谬的情形也许在许多教师身上都存在着。教师虽然说着一套,却又表现出完全相孛的一套。那么学生到底是该听教师的话还是学教师的样呢?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准则,这不是一句口号,而需要教师们从自己的一言一行上表现出来。教师要教学生文明,自己首先要文明,也只能以文明的方式才能教会学生。
要慎用批评,批评之前先调查,批评之后就不要再抓这学生曾经的过错不放,更不要从此对学生另眼相看。批评针对的是具体的一件事,不是人。下面这为教师的经历也许会给大家一些启示。
一次上课,突然发现最后一排一个男生嘴里叼着一根白色的“烟卷”望着我。我顿时怒从心起,厉声吼道:“把你嘴里的东西扔到地上!”他一愣,随即扔了。紧接着,我又不失时机地“教育”了学生们一大通。
第二天,我一进教室就发现满地都是粉身碎骨的粉笔,心想,肯定是他干的。不容分说,就把昨天“肇事”的男生揪到前面,一顿讽刺挖苦,责令他赔偿10盒粉笔,又让他在班里做了检查,写了保证书。此后,班里风平浪静,再也没人闹事。
正当我自鸣得意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那天上自习课,我正给那名男生前桌的一名女生解答问题,突然发现另一名女生看着我的脸露出惊讶的神情。我看了看四周,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下课后回到办公室,同事奇怪地问:“谁甩了你一身钢笔水?”我一下子明白了。急急忙忙跑回教室,果真查出又是他干的。这次真把我气坏了,决心好好治治他。向同行请教,都说:“先让他叫家长,联手管他。”一天过去了,家长没来,我把他送到校长室,并警告说“再叫不来家长,就不要来上课了。”此后,家长没有来,他也没来。
过了一段时间,我调了学校,偶然碰到原先教过的学生,说到了“他”,说他当初第一次挨训只不过是因为嘴里叼了枝白色圆珠笔,而我却误以为那是一支香烟,并从此对他另眼相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都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谈师生沟通的原则和技巧的。但沟通是双向的,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努力而学生不配合,则沟通也不可能有效。所以,教师不但自己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而且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上,即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措施。所有的美德都必须以符合美德的方式来教给学生。
下一篇:蒙太奇和镜头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