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构建与战略优势分析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环境会计
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构建与战略优势分析
2010-3-9 中宏数据库
摘要:文章认为,反应性的、局部性的绿色管理,对企业长期经营效果影响不大,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绿色竞争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全面绿色管理框架体系,才能显现战略性竞争优势。文章构建了企业全面绿色管理框架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面绿色管理的战略性竞争优势。
关键词:全面绿色管理;体系;构建;战略优势
一、引言
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经济运行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实施绿色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市场的主体,企业主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注重保护环境,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绿色需求,既是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绿色管理问题是企业管理领域中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上的新焦点,也是企业管理学科的主要支撑点之一。Hart(1995)区分了四种绿色管理模式:末端治理、污染预防、产品监控和可持续发展,并指出由于路径依赖和嵌入性,不同阶段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管理各阶段之间的转换需要企业特定资源的支持,只有经过资源的积累和演化才能使绿色管理从较低层次发展到更高阶段。Ilinitch等(1998)将企业环境行为区分为过程和结果两种手段,前者是指企业环境管理组织体系以及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后者是企业服从管制的程度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度。
Christmann和Taylor(2002)根据绿色管理重要性和企业现有资源和能力水平,区分了五种绿色管理模式:主动型、适应型、防御型、能力构建型和反应型,强调自愿性环境保护对绿色管理的影响。
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制造研究协会进行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提出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并对绿色供应链的设计进行了研究(胡美琴,2007)。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推出ISO1400系列标准,促使绿色管理的研究更加活跃,不少学者将一些环境因素引入供应链模型和绿色营销机制,提出了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绿色管理模式。1997年,罗国民在《绿色营销: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中,提出绿色营销是企业实现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李政道和周光召在《绿色战略: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书中提出企业应进行绿色战略管理。
梳理国内外学者已进行的相关研究,不难看出,对绿色管理的宏观
环境会计
研究较多而微观研究不足,对从源头到末端的绿色管理整体过程研究较少,对企业自身整体的绿色管理体系架构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构建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绿色管理应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单一企业环境管理到工业共生。笔者运用系统整合与集成的思想和方法,就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全面绿色管理的战略优势进行系统性的探讨。
二、企业全面绿色管理框架体系
绿色管理是企业把环境保护的观念融入企业经营活动,并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控制污染和节约能源,以期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管理行为(丁祖荣,2008)。
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外部绿色压力,如社会绿色经济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政府绿色监管力度越来越大,市场对绿色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行业绿色竞争的态势越来越凸显。企业面对制度与监管等外部压力,往往是采取绿色管理的最初动因。如三鹿事件后,蒙牛、伊利等开始实施绿色管理。然而,仅仅是为了应对制度和监管等外部绿色压力,容易让企业停留在反应性的绿色管理上。例如,仅仅遵守最低环境管制规范,发布书面环境政策、报告,承诺遵守环境法规;象征性设立专门环境管理人员和处理环境事务的部门;管理行为上仅仅是生产与末端治理等等(郭梅,2008)。这种反应性的、局部性的绿色管理不会产生战略性竞争优势,对企业长期经营效果影响不大。必须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绿色竞争能力提升为核心,构建全面绿色管理框架体系,才能显现战略性竞争优势。 企业全面绿色管理(TGM),是把绿色管理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企业从产品的最初采购到进入市场的全过程的环境管理,需要企业所有管理者和员工的参与。笔者认为,“全面”的内涵应包括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各种要素、各个流程和全体员工,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出了企业全面绿色管理的框架体系(见表—1)。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环境会计
该体系涵盖了绿色战略规划体系、绿色业务流程体系、绿色管理要素体系和绿色管理保证体系四个方面。
(一)制定绿色战略规划体系
绿色战略规划,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纲领性、方向性、指导性文件体系,是涉及绿色社会责任使命、绿色管理目标和绿色战略计划的长远性安排。绿色战略规划要具有长期稳定性、目标清晰性和可落实性。
1.构建绿色社会责任使命和绿色管理目标。把保护环境,坚持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绿色需求作为企业的绿色使命。构建与社会绿色目标、绿色GDP发展目标相一致,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的企业发展目标。
2.制定绿色战略计划。按照绿色管理目标要求,制定短期的、中期的和长期的,涉及所有业务流程部门和所有经营要素的绿色战略计划。
(二)构建绿色业务流程管理体系
绿色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是绿色战略规划在业务流程部门的分解,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操作体系。企业的业务流程部门,如研发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售后部、物流部,是实施企业绿色管理的主体单位。
1.实施绿色研发管理。产品与技术研发,是企业业务流程的开始,企业要建立绿色研发规范,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绿色性和技术的绿色性。
2.强化绿色采购管理。企业应建立绿色采购的标准,健全绿色供应商认证体系,鼓励并要求供应商一起来爱护环境,带动绿色供应链的形成,促使相关企业的生产行为更加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3.推行绿色生产管理。绿色生产是以节约能源、降低损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将整体预防的战略持续应用于全生产过程中的一种综合性生产方式。它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或少污染。
4.实施绿色营销,确保绿色使用,实施绿色回收。加强销售环节管理,加强对使用过程的跟踪指导与管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绿色产品,实施绿色回收再利用,减少使用后废物排放量。
5.加强绿色运输与配送管理。运输与配送贯穿整个绿色业务流程,企业应做好绿色运输管理,做到合理规划运输路径、合理集中配送、减少运输次数,减少资源消耗。
(三)培育绿色管理资源要素体系
环境会计
绿色管理资源要素,是构成绿色业务流程的基本单元,分布于各个业务流程之中,没有绿色管理资源要素,绿色业务流程无法正常运转。
1.培育绿色文化。企业家主导,从企业最高管理层开始,逐步培育绿色价值观和绿色经营观,把绿色生态、绿色文明、绿色GDP和绿色消费需求的社会绿色观念,嵌入企业绿色文化体系当中。
2.使用绿色的材料、设备和能源。严格控制材料、设备和能源的绿色性,确保绿色劳动对象和绿色劳动手段。
3.开发和积累绿色技术。绿色技术泛指一切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术。它因行业不同而异。如冰箱制造业的无氟化技术、煤炭行业的粉尘防治技术、食品行业中的绿色包装等。绿色技术可以通过企业自身不断开发和企业外部不断整合两条途径来积累。
4.建立绿色财务系统。建立绿色财务指标和绿色绩效评价系统,加强企业内部绿色审计和绿色财务监控。
5.积累和利用绿色信息。建立和完善绿色资源数据库,包括国内外绿色制造技术、绿色运输、绿色产品专利、绿色材料、绿色管理技术等,为企业绿色管理的实施提供信息和智力支持。
6.积累绿色人力资源。绿色人力资源具有对其他绿色资源的能动性,是最重要的绿色管理要素。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使用和考评等各个环节,都要引入绿色指标。尤其是绿色CEO的选聘,是决定企业全面绿色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
7.积累绿色信誉、培育绿色形象。坚持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的绿色经营方针,把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绿色信誉评价作为评价各个绿色业务流程绿色管理效果的首要指标。逐步提升政府、公众和消费者对企业绿色形象的认同度。
(四)制定绿色管理保证体系
制度的建设是组织体系正常运转的保证,绿色管理也不例外。绿色管理的制度保证体系主要包括绿色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和绿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
ISO14000标准是适用于一切企业的新环境管理体系,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卡。ISO14000核心思想从根本上与构建全面绿色管理体系的思想是一致的。它是企业构建环境导向企业管理体系的制度平台。企业应把ISO14000作为环境管理标准的工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并完善企业绿色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和绿色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
环境会计
三、企业全面绿色管理的战略优势生成机理分析
绿色战略规划是绿色管理的战略方向,绿色战略规划出现偏差,可能导致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全面失败。绿色管理保证体系是绿色管理体系的制度性保障,没有完备的绿色管理保障体系,全面绿色管理体系运转就会失灵。
培育绿色管理要素的过程,也就是积累绿色资产的过程。绿色资产可划分成有形绿色资产和无形绿色资产两部分。有形绿色资产包括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能源、绿色人力资源等;无形绿色资产包括绿色文化、绿色技术、绿色信息、绿色形象和绿色信誉等。一个企业绿色化程度的高低,可以通过绿色管理资源要素的多少与优劣来反映。
绿色业务流程管理,是提升企业绿色化能力的途径。绿色化能力就是企业创造绿色价值的能力,如绿色产品研发能力、绿色采购能力、绿色生产能力,以及绿色销售能力、保证绿色使用能力、绿色回收能力和绿色物流能力等,其实质是企业利用其拥有的绿色资产为社会公众和消费者创造绿色价值的能力。
绿色管理资产和绿色管理能力,是支撑企业绿色管理体系的核心能力体系。绿色资产与绿色化能力,需要企业长期培育和积累,其长期性特征决定了不同企业的绿色资产和绿色化能力的异质性,表现出绿色竞争优势的不同。因此,绿色资产和绿色化能力是企业全面绿色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绿色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绿色管理要素体系,是企业全面绿色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绿色创新能力更为关键,不断的绿色观念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绿色产品创新、绿色市场创新,是保持企业全面绿色管理战略性竞争优势的源泉,是决定企业全面绿色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
企业面临的外部绿色压力,实际上是社会绿色需求,企业通过不断的、积极的、全面的绿色管理,培育行业领先的绿色资产和绿色能力,输出绿色价值,与社会绿色需求对接,显现出战略优势(图—1)。
环境会计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四、企业全面绿色管理的战略优势表现
全面绿色管理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企业推行全面绿色管理可以显现以下五个方面战略性竞争优势。
1.通过绿色文化与绿色管理制度建设,实现企业绿色价值观与社会绿色价值观的拟合,显现品牌竞争力与企业形象优势。企业经营环境中的特定因素,如环境保护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利益相关者生态环境观的提升,都对企业绿色管理产生需求(宁艳,2008)。企业通过实施积极主动的全面绿色管理战略,带动企业绿色价值观的形成,促进企业绿色价值观与社会绿色观念的拟合,能树立好的企业形象,增加品牌竞争力。
2.通过全面绿色管理战略规划,实现企业绿色管理“政策收益”与政府积极的扶持政策的拟合,以谋求企业成本优势。企业通过实施积极全面的绿色管理战略,争取到更优惠的政策,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可以形成成本优势。例如,有些跨国公司可以通过“讨价还价力量”,为东道国提供技术资源支持,甚至影响东道国规则的制定。随着国家绿色标准的日趋成熟,企业发展的节奏与其最初对于环保的投入与管理的关
环境会计
系将越来越紧密。那些早已开展环境会计制度和环保生产的企业,将以更快的速度通过国家不断出台、日趋严格的环境标准认证,而无需再花费大量时间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市场先机。
3.通过绿色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企业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拟合,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提升销售能力。从采购环节开始,到制造环节、销售环节,再到使用环节,企业通过不断的、积极主动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充分考虑企业的环境影响和产品的绿色度,实现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对接,造就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并提升企业的销售能力。在生产、销售各环节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提供健康、清洁的绿色产品,以提高企业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4.通过全面绿色业务流程管理,建立供应链绿色核心地位,造就企业的供应链整合优势。积极的行业绿色管理氛围,会调动个体企业的绿色管理积极性,尤其是行业内的大中型企业,为谋得企业在供应链体系中的绿色管理战略主导地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更容易做出全面绿色管理的战略选择。在行业绿色竞争环境主导下,企业通过实施动态的、持续的、全面的绿色管理战略,造就本企业绿色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提升企业对供应链其他企业的整合能力,形成对供应链的管理优势和资源整合优势。
5.通过培育绿色资源要素,一方面不断输出绿色资源,一方面不断造就绿色能力,形成资源与能力优势。管理人员对绿色管理战略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可支配资源的影响,这些资源包括技术能力、管理技能、预防污染环境能力、持续创新能力等。大型企业由于具备相关资源和能力,更有可能采取主动全面环境行为。企业全面绿色管理可能产生成本增加,但可以通过互补性资产弥补,企业可通过积极主动的绿色技术创新、生产流程创新和实施能力的提升。正是绿色管理取得成本优势的互补性资产。因此,全面绿色管理不仅不会造成企业成本负担,反而会形成良性循环,造就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优势。 目前,我国企业全面绿色管理还没有有效推广,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需要政府积极引导,需要企业界积极实践,也需要理论界积极探讨。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期)(孙宝连闫 秀霞 山东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