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

发布时间:2024-11-17

演变过程

二战后,亚、非、拉美三洲的殖民地和附属国纷纷走向独立,经济上各自选择不同的道路

和方式谋求发展,世界上出现了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过对发展问题较有研究的经济学家,发达国家也有一些激进经济学家试图以他们所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去解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主流派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们在传统的和当代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的体系和框架中研究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还以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去对照比较发展中国家的现状和前景。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可分两个阶段: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初期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

以后至现在为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关于经济发展问题,曾有三种主流思想:

①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

②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

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性。

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W.A.刘易斯(1915~ )和W.W.罗斯托(1916~ )

等人。资本积累在这一时期受到特别重视的原因:一是马歇尔计划以流入资本的方式帮助欧洲经济重建的成功,这种经验似乎可移植到发展中国家;二是 R.F.哈罗德(1900~1978)和E.D.多马(1914~ )二人把静态的凯恩斯投资理论推演成为动态的增长模式。这个模式把储蓄率和增长率直接联系起来,在生产系数固定的前提下,把资本视为增长的约束条件,增长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而其他生产要素只在吸收资本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以后,强调资本积累的理论,从两方面发展:一方面,H.B.切纳里(1918~ )等提出了两缺口模式,即国内储备的不足需用国外资本的流入来填补。另一方面,T.W.舒尔茨(1902~ )等人从智力开发作用的分析,认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并非只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

强调计划化的重要性的发展经济学家,有J.丁伯根(1903~ )、刘易斯等人。这种看法产

生的原因据认为是:①单纯的市场作用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结构变化;②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的成就给与了人们深刻的印象;③先进的计算程序和高速的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使比较复杂的模式的建立和计算成为可能市场之所以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贫困的恶性循环”,存在着“低水平均衡陷阱”。刘易斯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双元结构模式,分析落后的农业部门与先进的工业部门之间的工资差异和农业部门存在着无限剩余劳动供给的问题。

强调资本作用和强调计划化作用的两种论点又互相影响,使一些发展经济学家进而研究了

投资配置的适宜标准。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和刘易斯等人也非常强调工业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R.普雷维希(1901~ )和拉美经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工业化,但他们侧重的理由是,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改变只生产初级产品的地位,则由于初级产品的收入弹性比制造品的收入弹性低,加上发达国家对国际市场控制力量强大,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必然

日趋恶化。 总之,50年代和60年代初的发展经济学有两个特点:①特别强调少数几个问题的重要性,认为

解决了它们就能顺利地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②对理论的广泛适用价值具有信心。

第二阶段

1更多地采用了新古典学派理论的观点和方法。2更多地采用了经验分析的方法。3较全面地注意到影响发展的各种因素。发展经济学家们逐渐认识到,影响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的理论和政策建议有畸重畸轻的缺点。因此,他们提出,过于侧重工业化的国家,应当重视工农业的平衡发展;过于强调重工业的国家,应注意轻工业的发展;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上,要纠正过去有时过于重视进口替代、有时过于重视出口鼓励的偏向,作到把出口鼓励和进口替代更

好地结合起来;在生产结构上,不应停留在劳动密集的生产,而要适时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生产。4进一步研究了增长和发展的目标。许多发展经济学家承认,早期单纯追求增长速度的观点是有片面性的,应当把收入的公平分配、经济的稳定、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等都包括在增长和发展的目标之中。5一般的、统一的理论逐渐为特殊的、具体的分析所代替。由于发展中国家早期快速增长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发展经济学家们开始感到,用统一的理论和政策建议去指导各个发展中国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当的。应当根据各个国家的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作具体的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建议。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如赫希曼把这种统一理论逐渐失去作用的情况,叫做“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停滞”。 发展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1)研究内容趋于具体化 (2)研究

范围趋于国别化 (3)与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密切融合 评价

发展经济学是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具有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固有的庸俗性

质,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首先,发展经济学的主流是新古典学派,依据的基本思想是传统庸俗经济学和以A.马歇尔

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的思想。传统庸俗经济学和新古典学派对发展有三个基本观点:①认为发展是渐进的、连续的、累积的过程,这种过程是通过边际调节来实现的。价格机制是经济调节,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杠杆 。用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就足以论证经济发展问题。②认为发展是和谐的、平稳的过程,是以自动的均衡机制为基础的。在发展过程中,冲突之间会出现秩序,私利角逐中会出现协调。③认为继续发展是可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会出现横向的“扩散效应”和纵向的“涓流效应”,从而经济发展所得的利益会普及社会各个阶层。经济发展被认为是一个无冲突、无飞跃、无质变的过程,新古典学派这种发展观点,显然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实际。事实上,市场机制起不了合理调节的作用,经济增长的利益并不能普及人群,贫困、失业、社会矛盾、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现象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增无减。

其次,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

就是采用经验分析的学者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使用统计资料发现两者是有差异的,但又找到一些“规范化的事实”,并从它们推演出一个一般性结论。例如,结论之一是,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通过收入的不均分配以积累资本,促进增长,然后再实现公平分配。

再次,从发达国家的立场看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在国际经济旧秩序之下,发展

中国家在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从而在贸易条件、商品出口、跨国公司投资各方面都遭遇着困难并蒙受损失。但一些发展经济学家却往往从发达国家的角度去解释和辩护,从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尽管发展经济学有上述的庸俗观点,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其本身是有参考价值的。发展经济理论中对一些局部的、具体的问题的分析,并非都是谬误。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各个侧面如人口、工业、农业、贸易、财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当细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论点,如两缺口模式指出了一个开放经济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发展极的概念说明了中心城市对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投资项目估价分析使人们认识到,利用资源时应当把眼光从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扩大到社会经济效益。发展经济学中有一些学说和理论,与新古典学派并不一致,对它们应当区别对待。尽管新古典学派是发展经济学的正统,但西方经济学界还是有人能以动态的观点从互相联系的因果关系中去研究经济发展问题,提出了比较切合实际的主张。在发展经济学的文献中,还可以看到激进学派的理论。激进学派是作为主流派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在有关经济发展的许多重要问题上,持有与新古典学派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关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性质和根源,激进学派就提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

发展经济学的演变过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