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资料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范围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
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地球表面的特定三/多维空间;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界限又是过
渡的、模糊的;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是客观存在的
类型
(1)区域特性划分:区域内部特性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即均质区,如山区与平原区、干
旱区与湿润区、……
结节区(也叫功能区或枢纽区),由区域内的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共
同利益的外围地区组成如城市经济区……
(2)空间尺度/政治/行政划分:大区域(全球、洲际、国家)、中等区域(省际、省、城
市)、小区域(村镇)
一般指我国县域及其以上范围的区域
区域的特性
区域即系统
一是整体性/系统性(全局性、稳定性)
二是结构性(层次性、关联性)
三是动态性
区域系统(课后要求查阅“系统论”)
由区域中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结合而成
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复杂的综合结构系统,主要有空间结构、资源
结构、城镇结构、社会人口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规模结构、技术结构、交通结
构、能源结构、市场结构等等
一、区域发展
1、概念 正向变化
2、新趋势
区域分工全球化趋势更显著;
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存;
区域可持续发展成为主题和方向
二、区域研究
1、意义——为了解决出现的区域问题、实现区域正向变化——区域发展
2、主要领域
传统/过去的领域:区域系统、经济区划、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产业结构、… …
新领域:新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社会文化作用模式、… …
3、新动向——改变区域资源的观念(新资源观);强调区际关系研究;重视区域创新
环境研究;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新技术手段与方法
三、区域科学
1、发展历程:美国经济学家/区域科学之父Walter Isard 沃尔特·艾萨德
2、定义:区域科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蓬勃发展的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是用传统区位分析、计量分析以及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对不同等级和类型的区域社会、经
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研究内容:广泛,包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要素的分析研究,
涉及区域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四、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的关系
要实现区域发展促成也需要区域研究,从而催生 了区域科学,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重点
为区域发展服务,区域发展了又可加强和深化区域研究和发展区域科学,它们是相辅相成紧
密联系的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技术特征、产业结构及其对区域社
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整体发展水平与阶段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
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规律,为区域规划建设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的一项工作
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未来一定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以及土地利用的总
体部署,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区域分析是区域规划的前提、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分析得越实际、越细致、越合理,就越能得出科学有用的规划,越能指导区域良性
发展,实现区域持续发展的目标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是为了区域发展;是区域研究的一种途径和形式; 与区域科学相
互交叉融合
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
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
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 ,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
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 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
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
源存在稀缺性
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
差异
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多用途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重功能和用途
社会性:当代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或多或少都有人类劳动的印记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首先,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一篇:蓝色系简洁商务ppt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