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竭性资源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24-11-17

南 京 农 业 大 学

课程名称 区域经济学

考试时间 学号姓名 所在学院 任课教师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处印制

耗竭性资源对安徽铜陵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13106008 产业经济学 许劲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是十分显著的重要的。但是耗竭性资源是有限的,一旦被用尽或过度消耗就无法补偿。对铜陵这样一个资源耗竭性城市而言,资源的耗竭可能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地区经济问题。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经济稳定繁荣发展规划,从而保证由过渡的依赖资源的工业城市逐渐转向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当地的经济活力。

关键词:资源耗竭 发展规划 经济转型 保持活力

一、 安徽铜陵的经济现况及特点

1、资源禀赋好、以工业产业为主

铜陵于1956年依矿建市,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处上海与武汉、南京与九江的正中心,是一座新兴的工贸港口城市。铜陵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铜、硫、铁、金、银、煤等。在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集体类由1997年的73%下降到2003的23%,全市私营企业也达到了1700余家。铜陵市拥有6家上市公司,与80多个国家建立了经贸联系,经济外向度较高,工业基础厚实。201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456.3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亿元,增长11.0%。可以看出第二产业仍然在铜陵的经济发展占据着绝对的重要地位,而其中资源型产业、重污染、落后产业又占据着相当的份额,经济转型的趋势不够明显,仍需加大向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2、重工业为主体,大型企业唱主角

在2008年,有色、化工、建材、电力四大行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86%,排名前五的铜陵有色、铜化集团、精达集团、铜陵海螺水泥、富鑫钢铁的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其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领先行列,资金面相对充裕,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强。其中这些重点骨干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对铜陵市总体经济具有决定性作用。

3、受国际经济发展影响较大,小企业风险抵御力较差

铜陵作为一个工贸城市,受外部影响较大,同时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幅度非常大,2009年元月,2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停产或者放假的企业突破了纪录,达到了48家。主要集中于矿山、化工、机械行业中的中小企业。受国际市场的能源、金属矿产等大宗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以及市场预期的急剧变化,铜陵的经济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4、经济基本面总体较好

铜陵市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的另一方面是,消费、物价、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数据表现良好,零售、餐饮业十分火爆,主要因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增长及收入预期保持稳定,从而反映了我市就业面总体稳定;二是政府实施民生工程,不断加强社会保障网的建设和完善,着力保障和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在经济出现困难时,开始发挥重大效用,进一步稳定了消费者信心和市场预期。

二、 矿产资源耗竭对铜陵经济影响分析

1、对矿产资源依赖型企业规模大、产值高、数量多

铜陵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于铜陵过去与将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形成了以铜产业为主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然而矿产资源的储备是有限的,对铜陵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也将逐渐减弱。2009年,铜陵入列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市,目前铜陵的主要大中型矿山已陆续关闭或已步入晚期,铜原料自给率仅有5%左右,但是排名前5的企业占了铜陵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3%,主要的工业还是依赖于资源型产业,如铜陵有色、铜陵化工集团、铜峰电子、精达股份等。一旦资源耗竭,铜陵的相当一部分规模企业将面临原材料来源的问题,铜陵的经济状况将受到严重的影响。随着矿产资源开采难度的增加,资源开采工业的生产成本将有所上升,比较优势逐渐降低,多数企业将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况。另一方面由于铜陵固有的历史,以铜为主的主要工业产业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源,铜陵也面临着快速开采与循序渐进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快速开采在短时间内能有效的促进铜陵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也增加了产业转换的难度;另一方面则将难以确定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慢的困难。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是事关铜陵当前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动。

2、城市转型刚起步,第三产业、新兴产业比重低

2009年,铜陵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30%左右。所占比重仍然较小。铜陵的经济发展中,大企业所占份额较大,对资源依赖性高,一旦未来资源开采成本

上升,资源枯竭。对铜陵的经济发展将有重要的影响。在08年受金融危机停产或放假的小型企业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市的2%左右。2012年上半年,铜陵市战略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38.1%增幅高出全省2.6个百分点。铜陵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共41户,占全省的2.3%,其中电子信息产业14户,新材料企业11户,高端装备企业7户,节能环保企业5户,生物产业3户,新能源产业一户。共完成产值171.9亿元,同比增长38.1%,拉动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5个百分点;上半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已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2.4%,比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尽管近两年铜陵市第三产业、新兴产业有所发展,但工业主导地位依然很明显,2008年,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9%拉动GDP增长8.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43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18.21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8.56亿元增长11.7%。铜陵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2008年铜陵社会从业人员中,第一产业9.84万人,第二产业16.15万人,第三产业18.51万人,相应的比例为22.11:36.29:41.6。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仍有待加强。

三、 铜陵今后经济发展政策意见

1、加速推进工业结构调整。

要坚持走铜陵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铜加工、电子及信息、纺织服装三大产业集群,化工及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能源三大产业基地,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改变铜陵市工业主要处在低端产品和低附加值加工环节的状况。充分发挥铜陵皖江中心城市的优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和城市转型接续替代产业发展园区。支持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和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别要在铜材精深加工、电子、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发展上取得较大突破,在实施重点产业和骨干企业“千百亿”赶超计划的同时,延长和优化相关产业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到2015年,全面提升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积极整合提升各类开发园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达50%。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突出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铜陵市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达到“服务皖中南、辐射长三角”。充分发挥铜陵

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区位优势,积极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构建服务皖中南、辐射长三角的区域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和中介服务;积极整合港口岸线资源,建设现代化的港口,重点建成横港、车站新区、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物流园区,打造大型物流企业;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培育证券和保险市场,鼓励发展担保、典当、租赁、小额贷款、风险投资等金融服务业;鼓励发展产权交易、资产评估、商务代理等中介服务,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初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通行惯例相适应的中介服务体系。

全面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业态更新,增强生活性服务业对铜陵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加快建设核心商业区、大型专业市场,加快现代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完善和提升农村商贸网络,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特色旅游,重点发展铜文化旅游和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建成铜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等标志性文化设施。

3、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平。要加大土地流转力度,使土地向经营能手和有实力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集中,促进规模经营和设施农业的发展。鼓励整治复垦废弃矿区和尾砂库,加快湿地规划与保护,因地制宜地进行养殖业、生态林、经果林等农业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壮大丹皮、白姜、畜禽、无公害蔬菜、苗木花卉等主导产业,重点建设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园、新桥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建设,提升档次,完善功能。要全力提升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以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发展。进一步加大市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横港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区、农业循环经济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循环经济园区招商引资的能力。以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项目建设,每年以不低于20%的比例增长,全面推进循环经济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加快开展尾矿和冶炼炉渣回收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磷石膏、粉煤灰、硫酸渣等工业废渣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减少物质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开展资源综合评价,大力整治小矿山,整合资源枯竭矿山企业,积极推动深部探矿,延长矿

山服务年限,提高选矿、冶炼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回收率。大力推进以铜为主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颖,基于耗竭性资源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2

[2]于立宏,可耗竭资源与经济增长:理论进展[J].浙江社会科学.2007-05

[3]张望,耗竭性资源、经济增长与政府政策选择[J]工业技术经济 2009-12

[4]徐培培,谭章绿.耗竭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对策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8-05

耗竭性资源与经济增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