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_物哀

发布时间:2024-11-17

日本文学作品广泛渗透出/ 物哀0的美学理念, 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 详细阐述了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 它体现出日本文学的精髓。

2004年11月Nov.2004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Journalof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第11卷第6期Vol.11No.6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物哀

尤忠民

(中国民航学院人文学院,天津300300)

摘 要:日本文学作品广泛渗透出/物哀0的美学理念,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详细阐述了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它体现出日本文学的精髓。

关键词:审美意识;物哀;文学理念;

Abstract:TheaestheticnotionofsentimentalityiswidelyshowninJapaneseliteraryworks.Thispaperex2poundsthedevelopmentandstatusofthisnotioninJapaneseliteraturethroughanalysingtheworksofMurasakiSikibuandKawabataYasunari.ThisnotionrepresentstheessenceofJapaneseliterature.Keywords:aestheticconsciousness;sentimentality;literarynotion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2004)06-0048-04

日本传统文化及审美意识的基石是/^3H0)))真实。所谓真实,即艺术要真实地反映人情世相,抒情言志必有感而发,强调作者立著唯/诚0,发掘现实生活中自然的美,不提倡浮丽虚妄的风格,是一种艺术上的写实主义。5万叶集6中的作品尤为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5万叶集6时代的人们所追求的是一种纯朴的自然美,这种意识来源于古代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万物/常住不变0的世界观,即所谓的/乐观地肯定现世0的世界观。因此那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体现出的就是/^3H0。

在这之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在真实的基础上升华为/"Ol0)))哀,从单纯感叹的/哀0发展到/物心合一0,以/哀0来表现悲哀与同情,爱怜浑然一体的感动情绪,向感伤性倾斜。/哀0就以可怜的对象的爱情作为主情(主体感情),表现人的真情,这样/哀0的主观感情便加大,从情绪性推移到情趣性的感动¹。因此,仅用/哀0已经不能完整地表达日本文学中的这种感动感情、情趣和美理念,进而又升华为

收稿日期:2004-05-25

作者简介:尤忠民(1970-),女,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化

/bNN"Ol0)))物哀。可以说这一理念是整个日本文化和日本文学的精髓本质,亦是理解日本人民族气质的关键所在。叶渭渠先生在其所著的5日本文学思潮史6中,将物哀解释为/对所感之对象表现一种爱怜和同情混成的心绪0,这个对象可以是人或物,也可扩大为社会世相。简而言之,物哀是一种由情景交融而引起的深沉的哲理般的感触。这一理念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学的主导地位,综观大多数日本文学作品,无不渗透着这样一个文学理念。

从8世纪的5万叶集6,到11世纪的5源氏物语6,都充分体现了对/物哀0风格的追求。特别是5源氏物语6,对后世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5源氏物语6所带来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那就是在大多数物语作品中,无论是从构思还是到人物造型,都广泛受其影响,而且甚至在和歌上来说,人们都把阅读5源氏物语6看作是一种必须的教养,认为/源氏见6k歌诖_O遗恨N事Jj0º。正如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仪式上的演说5我在美

48

日本文学作品广泛渗透出/ 物哀0的美学理念, 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 详细阐述了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 它体现出日本文学的精髓。

丽的日本6中所讲到的:/这些作品创造了日本的美学传统,影响乃至支配后来八百年间的日本文学。尤其是5源氏物语6,可以说从古至今,是日本小说的顶峰,即便到了现代,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和它媲美,这在国际上也是众所周知的。5源氏物语6问世几百年来,日本小说无不在憧憬或悉心模仿。和歌自不必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无不都是深受5源氏物语6的影响,不断从它那里吸取美的精神食粮。0»

是紫式部文学思想的主体,古代文学思潮从/哀0到/物哀0的演进,是经紫式部之手完成的。据日本学者上村菊子、及川富子、大川芳枝的统计,5源氏物语6一书中出现的/哀0多达1044次,出现/物哀013次,而同期并存的文学理念/*+70(喜类型)只出现680次。可见以5源氏物语6为代表的古代日本文学思潮,是以/哀0和/物哀0作为基调的,而且自始至终贯穿了比前代文学作品所表现的/哀0更为广泛、更½

由紫式部创作的5源氏物语6问世于11世纪初,全书共五十四回,近百万字,人物形象之多,描写之细腻,堪称物语之典范。小说由人心理活动入手,行文之间充满了纤细、清雅而幽怨的情调。虽然也描绘了很多宫廷权力斗争的场面,但是最着重的还是那一段段华丽而哀伤的爱情。由哀婉纯真的5万叶集6透出的传统日本式唯美,在5源氏物语6中被继承下来,更在其中添加了属于平安王朝的奢华色彩和无常的朦胧,真正是王国维所言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0,到了有有我,有无我的境界了¼

小说以风景和人情融合的抒情式文体,描绘出了平安时代文学的理念)))物哀,由此来看,日本的传统美学特色便可从文学作品中窥见一斑,并且已经根深蒂固地植入作品中了。观全书,紫式部以对人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尖锐批评,给纷繁众多的出场人物赋予个性化的刻画,每个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宏伟、缜密的构思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深刻地挖掘出了人物的内在真实。紫式部之所以创作出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宏篇巨著,除了与她宫廷生活的经历有关以外,更重要的是她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汉文学、音乐、绘画颇深的造诣以及与她细腻、敏感的性情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此外,还需一提的是她对白居易的诗颇有研习,并且从5长恨歌6中得到了很多借鉴和启示,使得作品对当时日本贵族的淫逸生活及男女间情爱之事的描写全面而深刻。

紫式部创作5源氏物语6,是采取一种以写实为基础的观照态度对文学进行反省的,她的文学理论就是以物哀为中枢的。可以说/物哀0

为复杂和更为深刻的内容。紫式部在5源氏物语6中凝练了所有艺术技巧,在其塑造的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中,对/物哀0作了最出色的表现,/物哀0表现了人的真实感动,在人性的调和世界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紫式部在使用/哀0的同时,也使用/物哀0这个文学理念,以便能完整地表达日本文学中这种/哀0的真实感动、情趣和美学理念。之所以在/哀0之上冠以/物0(bN或bNN)这个颇具广泛性的限定词,意义是:加上/物0之后,使感动的对象更为明确。/物0可以是人,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社会世相和人情世故。总之,是将现实中最受感动的、最让人动心的东西记录下来,其感动的形态,有悲哀的、感伤的、可怜的,也有怜悯的、同情的、壮美的。/物0是客观存在,/哀0是主观感情,二者调和为一,达到物心合一,/哀0就得到进一步升华,从而进入更高的阶段。

紫式部在5源氏物语6中,以/真实0为根底,将/哀0发展为/物哀0,从简单的感叹到复杂的感动过程,从而深化了主体感情,并由理智支配其文学素材,使/物哀0的内容更为丰富和充实,含赞赏、亲爱、共鸣、同情、可怜、悲伤的广泛涵义。紫式部强调艺术的根底是/知物哀0,就是以知人性为根本,用她的话来说,就是/鉴定人心0。因此她在5源氏物语6中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之一,就是从内面解剖式地描写了源氏及其他有关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描写人情、人心的哀的真实性,是以/知物哀0的心理作为本意的。总之,紫式部所主导的/物哀0思潮支配着平安时代日本古代文学,成为后来/和风文化0的主要基调,5源氏物语6就是其中集大成者,而且影响到其后一个很长时期的文学观,甚至超出文学观而及艺术观、文化观和人生观。

49

日本文学作品广泛渗透出/ 物哀0的美学理念, 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 详细阐述了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 它体现出日本文学的精髓。

自5源氏物语6以来形成的日本文学要素,主要表现在玄妙的余韵,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同灭亡联系在一起。而灭亡既是指死亡。也不完全是死亡。它包括花开花落,草木荣枯,四季的变迁,爱情的终结等等,这些都是日本古典文学美的情趣。这种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发展至近现代,又被川端康成完美地诠释了出来,可以说这些特色完全融合在了川端的作品中。以四季更迭的美来说,日本古典传统把四朦朦胧胧的幽怨一直缠绕着人们,简单的情节里透着禅的思考和幽玄。作品通过浪荡公子岛村在爱情生活上所表现的虚无态度与艺妓驹子

对爱情、工作和生活的认真态度相对比,来反映驹子的充实、纯真和对生命的憧憬这一主题。故事虽然平淡无奇,但川端康成却以高超的艺术技巧,在继承传统的/物哀0和空寂的/余情美0、敏锐的季节感受性以及平淡自然的美学追求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意识流0和象征、暗示、季的山川草木、风花雪月的自然美,同人的哀伤与灭亡联系起来,构成日本古典文学的纤细的悲哀美:月亮可以使人感觉寂寞,降雪可以使人感到淡然,盛开的花可以使人联系到凋谢。川端都尝试着把这种传统的四季感运用到他的小说里,可以说近现代唯美主义的代表就是川端康成。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找出了把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唯美文学发展的出路,他既积极地学习西方文学中的一些创作方法,又有意识地把它融化到日本古典文学的传统中,使它保持和谐统一,发展成为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曾说过:/我们的文学虽是随西方文学潮流而动,但日本文学传统却是潜藏着的看不见的河床。0¾

川端康成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且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的影响。在其创作生涯中,川端探索过多种艺术道路,从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到日本传统主义,再到将西方的人文理想主义及意识流与5源氏物语6以来形成的浪漫/物哀0和幽玄/空寂0的日本文学的传统美理念相结合,创造了像5雪国6、5古都6、5伊豆的舞女6等优秀作品。他作品的表达由单一到复杂,最终形成了以日本传统文学的悲哀与冷艳相结合的/余情美0为根基,从而展现了一种朦胧的、内在的、感觉的美的风格。可称得上是他人生颠峰之作的5雪国6的风格和5源氏物语6很相似,是能准确体现他的美学追求的传世之作。川端康成在小说中对驹子这个人物形象抱有丰富的同情心,在他的笔下,驹子被装饰得十分妖艳、放荡,但流露出的却是天真无邪的性格和内在的真实的哀愁。她与岛村的恋情始终贯穿着哀与艳,带着深沉的哀叹。字里行间那50

自由联想等方法,使传统和现代的巧妙结合达到了完美的协调。诺贝尔文学奖给予的评价是川端以卓越的感受性,现代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

川端康成文学美的物哀色彩是继承平安朝以5源氏物语6为中心形成的物哀精神,可见5源氏物语6所体现的/物哀0与/风雅0是川端文学美的源流。他对/物哀0的理解是包含着悲哀与同情,即不仅是作为悲哀、悲伤、悲惨的解释,而且还包含哀怜、怜悯、感动、感慨、同情、壮美的意思。他经常强调:/平安朝的风雅、物哀成为日本美的源流0,/-悲哀.这个词同美是相通的0¿。他作品中的/悲哀0,就大多数表现了悲哀与同情,朴素、深切而感动地表露了对渺小人物的赞赏、亲爱、同情、怜悯和哀伤的心情,而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咏叹的方法表达出来的。即他以客体的悲哀感情和主体的同情伤感,赋予众多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悲剧情调,造成了感人的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美,有时表面上装饰得十分优美、风雅,甚或风流,内在却蕴藏着更多更大的悲伤哀叹,带着深沉而纤细的悲哀性格,交织着女性对自己悲惨境遇的悲怨。

此外,川端康成在继承日本传统的物哀基础上,又渗透着佛教禅宗的影响力,以/生)))灭)))生0的公式为中心的无常思想的影响力,在美的意识上重视幽玄、无常感和虚无的理念,他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是美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艺术的极致就是死灭,他的审美情趣是同死亡相联系的,在他的作品中,同/死0的形象联系的就有50多篇。在川端看来,生命从衰微到死亡,是一种/死亡的美0,从这种/物0的死灭才更深地体会到/心0的深邃。即在/无0中充满

日本文学作品广泛渗透出/ 物哀0的美学理念, 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的作品, 详细阐述了这一文学理念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日本文学中的地位, 它体现出日本文学的精髓。

了/心0,在/无0表现中以心传心,是一种纯粹精神主义的美。例如:在5雪国6结尾的/雪中火场0,川端没有把烧死的叶子看作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认为她是/非现实世界的幻影0,/她内在生命在变形,在转变成另一种东西0À,并以银河美景加以烘托,把叶子的死视作生命的开始,是美的表现。

川端康成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家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量,培育了东西文化融合的气质,并且使之流贯于他的创作实践中,使其文学完全臻于日本化。他说过:/我强烈地自觉做一个日本式作家,希望继承日本美的传统,除了这种自觉和希望以外,别无其他东西。0/我把战后的生命作为余生,余生不是属于我自己,而是日本美的传统的表现。0Á在川端康成的作品里,到处流淌着余情美的血液,处处飘荡着日本传统美的气息,表现出一种清淡而隽永,委婉而含蓄,质朴而真实的风格,不时还抹上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感伤以及东方的虚无色彩,使得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清新、自然、质朴中体

注释:

¹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经济日报出版社,P126.º藤原俊成.六百番歌合判词.

现出哀伤的感觉,这同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形成的欢天喜地、大团圆的喜剧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而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觉。

综上所述,通过紫式部和川端康成这两位一古一今的大家,对日本传统的美学理念)))物哀的理解以及在文学作品中的诠释,使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5源氏物语6从中国的文化中吸取营养,创造了古老、美伦美奂的忧伤浪漫的感情世界,是日本古典文学的代表;而5雪国6从5源氏物语6中出生,汲取了西方自然主义的营养,展示了冷艳深沉、自由洒脱的新时代唯美追求,代表了近现代文学而成为传世佳作。从古至今,我们看到了历代文人对美的认识体会和不懈追求,那就是物哀,是幽玄,是千年的境界,千年的美。虽然日本的文学历史远没有中国久远,思想认识也没有西方那么前卫,但是她兼收并举,独树一帜,走出了自己的辉煌。尽管日本的思想文化在发展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片面和局限性,但独特的美感还是不断地吸引着众多的人来品味她,发掘她。

»转引自小说5雪国6、5古都6附录:川端康成.我在美丽的日本.P319、320(叶渭渠译).¼川中岛秀明.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日本唯美文学发展的历程.½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经济日报出版社,P135.

¾转引自叶渭渠.川端康成和他的5雪国6、5古都6(代序),P8.¿转引自叶渭渠.川端康成文学的东方美(代总序).

À川端康成.5雪国6、5古都6,P305,(叶渭渠译).外国文学出版社.Á同¿.参考文献:

[1]叶渭渠.日本文学思潮史[M].经济日报出版社.[2]叶渭渠.日本文学百年回顾[M].

[3]市古贞次等.日本文学史[M].(新订版)明治书院.

[4]川中岛秀明.从源氏物语到川端康成,日本唯美文学发展的历程.[5]叶渭渠.川端康成和他的5雪国6、5古都6(代序).[6]叶渭渠.川端康成文学的东方美(代总序).

51

日本文学中的传统美学理念_物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