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消毒隔离制度(10)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内窥镜室的消毒隔离制度
1、设诊疗区、清洗消毒区、清洁区。清洗消毒区应保证通风良好。
2、坚持卫生制度,保持室内清洁,每天必须对各区地面、台面等
进行清洁,有污染时,要随时消毒处理;每天诊疗结束,必须对各清洗槽进行清洗消毒;每周要对镜室及储柜等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一次。
3、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
要求,遵守操作规程,内镜及其附件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可以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或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10小时灭菌处理。灭菌内镜在符合手术标准的区域进行。
5、凡进入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膜接触的内镜,如喉镜、气管镜、胃镜、肠镜等必须高水平消毒。可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或内镜消毒机进行消毒。
6、活检钳、细胞刷、切开刀等内镜附件必须灭菌。可采用压力蒸
汽灭菌、环氧乙烷、2%碱性戊二醛浸泡灭菌。
7、灭菌后内镜应按无菌物品储存要求储存。消毒后内镜应储存于
洁净柜或镜房内。
8、需进行内窥镜诊疗的病人,应进行相关传染性疾病的筛查,如
HBsAg阳性者、己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性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感染病人使用过的内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9、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清洗消毒
时间采用定时钟计时。
10、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并保存记录。
11、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并记录,低于有效浓度立
即更换。
12、消毒后的内窥镜每季度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灭菌后的内窥
镜及附件每月进行生物学监测一次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