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 专业培养方案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物联网工程 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于信息大类知识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的相关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2、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实践技能;
3、熟练掌握基本电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网安全技术等;
4、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
5、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能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具有在本学科以及跨学科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
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
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设计、中间件技术、云计算、信息安全、
145
物联网工程 专业培养方案
信息融合技术、IPv6路由协议栈原理与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气象传感与仪器等。
五、主要实践性环节
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4~16周。
六、专业主要实验
电路实验、电子技术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无线传感器网络实验、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实验、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实验、ZigBee技术及应用实验、计算机网络实验、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等。
七、基本修业年限: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九、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分配及毕业要求
表1. 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
十、专业教学计划运行表(附后)
十一、其他说明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教育部2010年批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我校为全国首批对物联网工程专业招生的高校之一。
十二、课程体系关联图(附后)
146
物联网工程 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关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