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
在我国发展策略研究
(410004)
[摘 要],中国的发展策略与其管理酒店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区域属性和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关联关系,分析他们区域布局的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对国内酒店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发展策
体而言是区域的经济状态、国内外游客进入数量、吸
引游客的环境资源(吸引物)、交通可进入性等因素。本文根据这些因素选择分析样本。11212 样本内容
略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6)12-0070-07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样本主要由4大部分构成:(1)2006年之前(含2006年)10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进入我国后发展情况(年酒店增长数、地区分布情况)①;(2)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国民经济相关数据(GDP、GDP年增长率、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接待境外和国内游客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②;(3)我国31省市环境资源相关数据(主要旅游景点数、优秀旅游城市数、历史文化名城数、世界遗产数等)③;(4)2002—2004年31个省市民航旅客吞吐量数据以及单位面积机场数④。2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发展状况211 总体概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近30多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陆续进入中国大陆,有计划地引入品牌、扩大规模,并以其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赢得市场,对国内的酒店产生巨大的冲击。目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国内管理的酒店达到近300家,客房间数近9万间,引进品牌近50个,管理的酒店大部分集中在高星级酒店,但近几年来有逐步向经济型酒店和产权式酒店方向发展的趋势(见表1)。212 区域分布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管理的酒店在区域布
1 研究目的和样本选择111 研究目的和分析方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认清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影响,因而我们就有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分析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扩张的成功经验,对中国酒店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学者曾对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宏观的、理论性探讨。本文以假设为前提,以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我国发展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总结其战略布局的规律性,为中国酒店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112 研究样本选择及内容11211 样本选择
为了保证酒店集团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获得长期的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集团酒店区位的选择是关键。区位包括资源区位、客源区位和交通区位,具
[收稿日期]2006-08-20;[修订日期]2006-10-31[作者简介]王捷二(1946-),男,汉族,江苏江阴人,副教授,
①根据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②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③根据国家旅游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④根据民航总局网站提供的数据整理。
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饭店规划与设计、饭店工程方面的研究。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3表1 10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国内管理酒店和客房情况表(截至2006年)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客房管理集团
总数喜达屋洲际雅高万豪希尔顿凯悦
113411539410347683135162212
五星级酒店数量数量(家)
28474021842342324240
四星级酒店数量三星级以下酒店数量数量
占总数比例%(家)
0040000023
0100010010100010001000124010001009158
数量%数量25232213831978130
89129481945510061190100100751008216113313354117
3241480141687
1017151106351003811001002510017139381331336616736125
的规律逐步向周边地区扩散。距离轴线较远的省份受到的影响趋于零,但随辐射强度的加强,会逐步得到改善。213 增长率和发展趋势从1984年起,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管理酒店的增长速度有快有慢但整体发展的趋势是(见图2)。1985—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151%、15197%,高于在亚洲1216%的增长速度(见表3)。
在扩张中,不同酒店管理集团按照各自经营目标的定位进行发展,如喜达屋、希尔顿、香格里拉酒店管理集团集中在高星级酒店,所管理的五星级酒店占总数的80%以上。而一些管理集团在进入之初以高星级酒店为目标,现在则将高、中、低星级酒店整体发展列入规划中。3 发展影响因素分析311 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程度分析
酒店是一个经济实体,其生存和发展与社会经济、区域特征、区域环境等密切相关。
通过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酒店的区域布局与地区的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旅游产生的经济收入、区域民航旅客吞吐量、4A级旅游景点数量、单位面积机场数等因素都具有相关性。根据统计学的概念,两变量相关系数的取值的绝对值越趋近1,表示两变量相关关系越密切。相关系数|R|≤013为微弱相关,013<|R|≤015为低度相关,015<|R|<018为显著相关,018≤|R|<1为高度相[2]
关。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
香格里拉10694胜腾日航最佳西方合计
75701692607075667
注:数据的起始从该集团进入国内开始,截至2006年(包括正在兴建尚未开业的酒店以及已退出管理集团的酒店)。
局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①点状分布。分为4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北京、上海、广东3省市,各省市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酒店数都在25家以上,占总数的40183%;第二板块包括江苏、浙江、辽宁3市,各省市的酒店数在15—24家,占总数的22150%;第三板块包括天津、重庆、河南、陕西、山
东、安徽、福建、海南、湖北、四川等省市,各省市的酒店数在5—14家,占总数的29158%;第四板块主要为中西部不太发达省份和东北部分省份,各省市的酒店数在1—4家,占总数的7109%。目前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一些省、自治区,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暂时还没有进入。②轴线分布。分布为主轴线、次轴线和分支。主轴线为沿海轴线(含北京),次轴线为长江流域轴线,分支为东北、华北、中西北分支。主轴线分布酒店数占总数的76167%,次轴线分布酒店数占总数的11125%,分支线分布酒店数占总数的12108%(见表2)。
表2 10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酒店区域分布情况表
省市管理酒店数省市
京沪粤苏浙辽
37
33
28
22
17
15
鲁闽陕琼鄂豫渝津
10
9
9
8
8
6
6
5
皖
5
川
5
吉湘桂黑蒙冀
3
3
2
2
1
新黔滇晋甘宁青赣
1
1
1
藏
管理酒店数(家)3
整个点轴的分布基本符合陆点轴结构模式。从扩张趋势看,符合“从初期的较孤立的数个中心地,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空间网络结构的发展轴线。”以北京、上海、广东为起点,逐步扩展到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海南等地,然后形成沿海主轴线地带。以武汉、成都为
次轴线基点,形成长江流域支轴线。然后渗透到附近的省份(见图1)。从区域的平衡和辐射作用分析,3个核心点北京(京津地区)、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珠三角洲地区)形成的等腰三角形起着支撑和稳定作用,并保持合理的辐射强度,再加上长江中上游地域的补充,形成一个丁字形的平衡系统。主轴线和次轴线区域基本以阻力波衰减
[1]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收入、民航旅客吞吐量、人均
可支配收入、境外旅游外汇收入、人均GDP高相关(高于018);接待游客总数、人均消费性支出、接待国内游客数、单位面积机场数、接待海外游客数、4A级景点数为关(高于015);GDP、世界
图
1 本不相关(见表4)。
根据相关结果分析,剔除相关程度不高的样本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相关因素在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扩张中的影响作用(表5至表7)。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回归方程式:
Y
=
-01001X1
+
01000X2-010000188X3+01023X4+01218X5+01000X6+01000000879X7-01001X8-21489X9+31857
图2 10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大陆酒店数量扩张图
表3 10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酒店发展情况表
年份年增加酒店数年累计酒店数年增长率%年增加客房间数年累计客房间数年增长率%
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1005111245442337810139101125155541
11167891115202428303336435161748393104129144199240
161671412912150221223613633133201001616771141010091091914418160191612113112116121051118324104111633811920160
269002795416428300120217752233158521188767416003252307334754976286038373543870932781279910527
269269269306434803908420854107185941811003131211399714738153381859021663251383011432974368114035449063523416514075667
1315812130716828156321813110816183191256168512941072112016153161041917991501116491622115861682414516116
=-
01001X1-
010000188X3+01023X4+01218X5+01000000879X7-01001X8-21489X9+31857
其中,Y:区域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酒店综合指
数;X1: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消费性支出;X3:境外旅游外汇收入;X4:国内旅游收入;X5:4A级景点数;X6:人均GDP;X7:民航旅客吞吐量;X8:接待游客总数;X9:单位机场面积数。
方差分析中回归项显著性概率小于0105(表6),回归方程有意义。模型的回归相关系数R为01967(表5),则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表4 相关结果分析表
各省市境外酒店总数
31省市GDP年增长率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表7 系数分析表
回归模式
011540140801861301000017263010000162531030100001853301000019033010000126401151016163010000123401205010470180101815301000018783010000173930100001639301000
1(常数项)
非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
T值01756
-01333-1108901057
01316
水平
01458012890175501412010590106001084010030113001370
变量系数BBeta值
31857-0100101000
510990100101001
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31省市人均可支配收入
31省市人均消费性支出
-1188E2010004AG0102308179E2007-01001-21498
111001000010000100121727
-01206-0183701769012320139601661
11999119851181731408
31省市接待海外游客
31省市接待国内游客
-01398-11574-01140-01916
31省市境外旅游外汇收入相关系数
312 发展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
31省市国内旅游收入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相关系数
双侧检验显著性概率
31省市旅游城市数量
31省市景点4A级数量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选择
酒店区位时,非常看重该区域人均GDP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指标,其相关系数为01815、01861。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相关系数高于人均消费性支出,表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扩张潜力的意识。尽管目前一些省份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较低,如辽宁,这只是一个短期的消费意识观念,随着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高收入必定会带来高支出。
比较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各省市管理的酒店数量和各省市主要经济指标,上海、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的酒店数量排序与它们的经济指标排序位置基本吻合;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省份明显比内陆省份更受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青睐(见表8)。313 发展与区域特征关联分析
“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是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的某一方面或几个
[3]
方面的同质性的地域单位。”北京、上海、广东的酒店数量不仅与其经济指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区域的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政治中心的北京、大都市上海和对外的主要进出口岸广东,具有其他省市不能相比的区域特征优势,有着巨大的公务、商务客源市场,是发展酒店的基础。
一个区域的社会特征需由多个指标进行比较衡量,例如产业结构、都市的国际化程度等等,因涉及到许多因素,本文对此不进行专门的研究。本文采用民航旅客吞吐量作为分析的样本,因为民航的主要旅客是酒店的潜在客源对象,民航旅客吞吐量反映不同特征区域的客源差异性。相关分析中,区域的民航旅客吞吐量与该区域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
31省市世界遗产数量
31省市历史名城数量
31省市人均GDP
31省市民航旅客吞吐量
31省市接待游客数量
31省市单位面积机场数
注:3系相关双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101。
表5 模型综述表
相关模式
相关系数R
相关系数调整后相关平方值
1
01967
01935
估计值标准误差
31029
系数平方值
01907
表6 方差分析表
模式平方和
1921697
自由度
92130
均方和
307124991176
F值331484
显著性概率
01000
127651239
29571935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314 发展与区域环境关联
酒店数相关度达到01878,进一步证实了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扩张中对区域特征的重视(见表9和表10)。
表8 31省市部分经济指标
省市2001—2005年各2001—2005年各2001—2005年城镇2001—2005年城镇
省市生产总值平均值(亿元)
粤苏鲁浙豫冀沪辽鄂川闽湘黑皖京赣桂晋吉滇陕津蒙渝新黔甘琼宁青藏
146841311327714413275187963516076361887540164664019362741306066196573818653591065008171454118042041164131150320810429571002677112267410726391992566181256613923811142341114195314914281081404143716130414160408119188187
省市人均GDP平
均值(元)
沪京津浙苏闽鲁辽黑冀新蒙吉鄂琼晋豫湘渝青赣宁藏皖陕川桂滇甘黔
4462514031327160263691602037912017773100401145301601447916011052160107441209728125937210092801009213160876418080761408072180785212076551757200100704917570321756790100677316067201506577125630410059291005165125363517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值(元)沪京浙粤闽苏鲁渝滇湘藏桂冀鄂辽新川蒙琼晋吉赣豫青皖陕黑甘宁黔
1526516014243106132401201246610010543114749523120866514983031628041128791019579101007874156739212073551207335164727019272211787211175715612070891457027139698416069621286893140689212668771106790100670313166901586684100
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平均值(元)沪浙京渝闽苏琼冀蒙藏鄂湘鲁滇川桂宁陕豫皖晋黔赣青吉甘黑新辽
14320100122541001951814471671817040197684716068071686699170657410064341006399100631816362091846187163592210258541685776187571414054241615279112518712451371715126165504510049341394420131432710042261673363170
分析
31411 区域吸引力
酒店客源的主要对象之一是旅游观光游客。旅游吸引物应是影响国际酒店集团扩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前,除4A景点与国际酒店高外(相关度为01616),而与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遗产的关联度极小。可见,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没有将旅游资源作为扩张的主要依据,只是综合考虑区域的经济、社会等因素。将旅游资源转化后的结果作为扩张的依据,而不单纯是旅游吸引物本身。表11的数据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对应省份管理酒店数的对照可以说明这点。
从表12可以看到,一些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对旅游资源的重视度高于其他省份,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宣传力度也大,申报获得的4A景点数也多,其经济水平与旅游资源形成一个良性的互补。这对经济不发达的省市是一个启迪。31412 区域可进入性
可进入性是影响国际酒店集团区域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得到蓬勃的发展。考虑到铁路和公路运输对象所涉及的季节性民工、学生,不是高星级酒店客源,所以本文以民航为分析样本。单位面积机场数反映该省市机场分布的密度和提供出行的方便程度。从相关分析结果看,
表9 2001—2003年民航旅客运输市场构成情况
2001年
2002年58103211919
2003年57103512718
单位:%
平均值
59183111911
旅行目的公务旅游探亲
64142610916
资料来源:国家民航局、中国航空运输发展报告(2003/2004)。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表10 31省市民航旅客吞吐量(2002—2004年)
省市
粤
京
沪
滇
川
浙
闽
单位:人次
琼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合计民航旅客吞9153848886530438853817183206326630161021269096642633250924819677
吐量省市
辽
鲁
陕
渝
苏
桂
鄂
湘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酒店
的区域分布与该区域单位面积机场数有一定的相关度(相关系数01639)。31省市单位面积机场排序结果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这些区域管理的酒店数的排序较一致()。1合计民航旅客吞2127848820220984154815101338706712767625125614571230084412242708
吐量省市
新
黑
黔
6614119
豫
6349968
吉
5483606
赣
4059958
皖
4054327
津
合计民航旅客吞107120337401179
吐量省市
晋
甘
3036451
蒙
藏
宁
合计民航旅客吞3581718
吐量
表象
根据迈达尔区域经济理论的极化效应“,任何一个区域,不管什么原因,只要他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超过了起飞阶段,就会具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能力,可以不断地积累有利因素,为自己
[3]
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极化效应导致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差别的不断扩大,并且发达地区往往是政治权势集中的地区。根据前面的分析,酒店的发展主要依附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的特征,区域经济的梯度发展同样体现在酒店的发展上。因此,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仍然是很多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近期阶段发展的重点,其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扩张差别仍在扩大。
在极化效应作用的同时,扩张效应也在起作用。处在较低发展梯度的地区也得到某些发展。特别体现在发展初级产业、简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相应地给酒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一些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已经注意到这种梯度发展的扩张表现,有意识将高、中、低品牌从沿海向内陆逐步渗透,重点也只放在
资料来源: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
表11 31省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2001—2005年平均值)
2001—2005年31省
2001—2005年31省
2001—2005年31省
2001—2005年31省
市接待海外游客平均市接待国内游客平均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值(万人次)排序粤沪京苏浙闽滇桂鲁辽陕川鄂黑蒙湘津新冀皖豫渝琼吉赣晋甘黔藏青宁
1545147371199291194262188231130173166159161115158106154961647610774144701706914261109581605514148105471904511040129391323716029149261682515821172201351017531300191
市国内旅游收入平均值(亿元)排序粤沪苏京浙鲁豫川辽津闽鄂滇湘冀赣皖桂黑陕渝晋吉黔蒙新琼宁甘青藏
109719210801831079128993174800112663184497112462104454152441100390162379155295191293198287182231110220178214107203136189104186170151102143140119170101169961799415266105351891711311138
值(万人次)排序苏京鲁浙川粤沪辽豫鄂冀湘滇桂渝晋闽陕赣皖黑津吉黔新蒙琼甘青宁藏
121941231114714010465118934014093091148630139842712270941206998199657916462141386037129554411351681184806174469617842581234106176395118239191663681150350712024891872343101192313513251551269104100619246519135217699136
平均值(万美元)排序粤京沪苏浙闽辽鲁滇津陕湘黑桂川鄂蒙渝皖冀豫琼吉新黔赣晋甘藏青宁
51170010029480010025666010014040010011040010010656010056160100514001004158010037440100332401003207510028600100241001002252010021460100205801001922010017000100160001001255010099001008903168876010083531887459149735612444601003959160877135246100
国际酒店发展集团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第21卷 2006年第12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单位:个
渝
17
省市苏4A景点数39省市川4A14
浙
38
表12 31省市4A景点数(截至2004年)
辽
32
冀
30
粤
29
京
28
豫
26
闽
22
鲁
21
鄂
20
滇
18
陕
17
湘
16
桂
16
沪
15
晋
10
皖
10
黑
9
赣
9
蒙
8
津
7
吉
6
甘
6
藏
6
琼
5
黔
4
宁
3
青
3
新
3
表13 31省市单位面积机场数(截至2004年)单位:个Π万平方公里
排序
省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沪津苏京浙琼鲁闽辽粤皖鄂滇赣桂川
单位面积3115018801680159015901570145014101340133012901270125012401210121机场数排序省市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30
31
陕宁湘豫吉晋黔黑冀蒙甘新青单位面积01190119011901180116011301120111010110机场数
一些省会城市,,丽江等地。
,,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带来的契机,我国酒店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且扩展后也将会给区域人均支配性收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游客数量的增加和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带来发展。412 区域梯度发展的转移
区域经济学把生命循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认为新科技、新技术、新管理模式随时间的推移、生命循环阶段的变化,按顺序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扩展也遵循这个规律:基本按区域经济生命循环趋势实施扩张转移,从城市密集带的中心城市按距离的远近、经济联系疏密关系向邻近区域转移。根据生命循环的4个阶段“创新→发展→成熟→衰老”,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扩张主要处在由创新发源地第一梯度地区向第二梯度地区转移的阶段。
梯度转移还体现在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星级档次扩展上,从高星级酒店开始,适应改革开放不久内陆的消费水平,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从高档次向中档次酒店逐步转移。413 区域梯度优劣势的互补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梯度与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梯度形成强烈的反差,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注重区域的经济技术水平。因此,目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的酒店3Π4集中在沿海地区,在中部地区部分省市管理的酒店较少,西部一些地区还是空白地带,形成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布局。但西部地区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相对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低,建设酒店投资低,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客源市场逐步扩大,交通状况的极大改善都是酒店扩张的有利条件。回归分析中4A级景点的系数为+01218,说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酒店的扩张潜在影响很大。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还只是对已产生效益的旅游资源感兴趣,而忽略具有潜力的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从长远看,如何互补东西部地区的梯度优势对酒店业的发展极为重要,这也为国内酒店管理者抢滩提供了机会。414 文化的融合
由于种种原因,少数酒店业主方取消了与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合作。其原因主要还是两种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因此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要稳步发展,必须深入了解扩张目标区域的外显和内潜的社会、经济、自然等情况。另外,内陆省份应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桎梏,积极引进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形成竞争机制,才能促使本区域的酒店业正常发展,才能充分开发旅游资源的潜
在优势,获得好的社会、经济
效益。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今,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在中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扩张还在不断深入。国内酒店业应认真研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扩张战略,借用他山。内陆省份应团,激励本土酒店,在合理竞争基础上促进区域酒店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23.
[2] 喻国华,石建新.统计学原理
[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0.333.
[3] 高洪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2
-23.
OntheDevelopmentStrategy
ofInternationalHotelManagementGroupsinChina
WANGJie2er
(HospitalityManagementAdvisoryCenter,CentralSouthUniversityofForestry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Abstract:Baseddata,
the
paper
on
interrelatedreveal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thedevelopmentstrategyofinternationalhotelgroupsinChina,theregionaleconomy,regionalattributesandenvironmentalresources.Theauthorthenanalyzesregularpatternsoftheseinternationalhotelgroupsonregionaldevelopmentandtheirtrendsinthefuture.Itisexpectedthatourconclusionsinthispapercanbeusedasreferenceforourdomestichotelgroups.
Keywords:tourismmanagement;hotelmanagement;internationalhotelgroups;developmentstrategy
[责任编辑:宋志伟;
责任校对:吴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