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时间:2025-04-16
时间:2025-04-16
俄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俄国近代化的进程而言,它是落后国家通过广泛的社会改革,吸取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科学文化的基础上最终完成的。
背景
1、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处于传统的中世纪状态,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比西欧落后。
2、农奴制的严重束缚,俄国工商业的发展十分缓慢,
3、沙皇的权力和国家实力由于国家制度的腐败混乱而严重消弱。
4、农民起义和市民骚动给封建制以沉重的打击,
5、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落后的俄国正日益被卷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虽有有限的发展,但与当时先进的
西欧相比,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与之竞争,军事力量也无优势
6、地主商人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为获得更多的土地和更大的市场创造条件
彼得一世改革
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
1、军事上,变募兵制为征兵制,创建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改进军事装备,举办军事
学校,积极兴办军火工场,使俄国跻身于欧洲军事强国之列
2、经济上,采取重商主义政策,大力兴办手工工场,发展出口商品生产,鼓励对外贸易,重视吸取国外先
进技术,首开俄国工业之先河
3、政治上,严厉打击大贵族势力,废除数十个中世纪式的政府部门,设参政院、行政院等10多个新的中
央机构,废除世袭制,打破门第资历限制,量才使用,按功晋升。以省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直接任命省长,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监督;
4、在文化教育方面注重学习西方,设立科学院,创办学校,简化俄文字母,翻译外国书籍,采用儒略历法,
提倡生活习惯的西欧化。、
评价
通过改革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促进了俄国科技文化的发展,推动了俄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使昔日贫弱不振的俄国昂首迈开了进人欧洲列强的步伐,有利于资本主义因素和资产阶级的成长。马克思指出:“彼得大帝确实是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
尽管如此,俄国近代化进程仍很遥远,因为彼得一世的改革毕竟是在俄国封建农奴制和掠夺农民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改变社会关系,因而不可能实现劳动力自由化以充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更不可能改变封建专制制度的国家性质。
叶特琳娜二世
一方面以加强农奴制来安抚贵族的情绪,对身边的贵族官员大量赏赐农奴
另一方面于1763年发组中央政权,消弱元老院和教会势力,消除他们偕夺君主权力的隐患。并亲自掌握军事外交大权。
保护和鼓励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取消工业专利法,允许贵族经营工商业,提高商人的地位,这些为俄国走向近代化之路趣了推动作用。
创办了各阶层子弟都可以人学的初等和中等普通学校,
评价
叶卡特琳娜的改革毕竟是有限的,“她的国内政策的最后效果,除去做了若干鸡毛蒜皮的改革外,就是偏袒
半欧化的贵族制度,在人民中扩大农奴制”4;432。作为沙皇专制政体政策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开明专制”,具有明显的贵族专制性质,在叶卡特琳娜统治期间,正值东欧“再版农奴制”盛行,俄国农奴制也空前加强,贵族对农奴的权力日益扩大。她不仅颁布法令对付农奴,残酷镇压农民骚动,而且大兴文字狱,摧残进步思想,迫害拉吉舍夫、诺维柯夫等启蒙思想家。可见,叶卡特琳娜二世的“开明专制”,又有利于俄国“再版农奴制”和贵族专制政治的加强以及欧洲封建秩序的维护,具有反动的一面。
1861年改革
背景
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机器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劳动,蒸汽机的使用日益广泛,雇佣劳动进一步增加。
农业中,打谷机等新式机器开始采用,专供出卖的粮食生产遍布各个地主庄园。
但与西欧相比,俄国仍然十分落后,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农奴制的存在,农奴制严重限制着商品货币关系的顺利发展和资本主义土地面积的扩大,农奴固定在土地上使工业中的劳动力供应无法满足,对农奴的超经济剥削使国内市场因购买力低下而难以扩大。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加剧,俄国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农民反抗农奴制的暴动频繁发生。 沙皇政府企图通过对外战争转移人民的视线,于1853年发动了对土耳其的克里木战争。战争最终以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俄国的一些平民知识分子相继走上了反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制度的斗争舞台。
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制度。
改革
1861年3月31日正式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特别文告和法令
农奴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拥有一块耕种份地,先后解放了100万采邑农民和950万国有农民。建立地方自治机构、实行陪审官制,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颁布初等国民学校条例、中学法规、实行大学教授自治等。这些改革,是废除农奴制开始的资产阶级改革的组成部分。
政府在行政、司法、《军事、教育等上层建筑领域也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意义
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这是俄国在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前进的第一步”p;103。这次改革 …… 此处隐藏:1372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报告
下一篇:计算机算法与程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