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发布时间:2024-11-17
发布时间:2024-11-17
谈物理教学
中学物理论文
题目: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镇县石湖中学 徐其
谈物理教学
浅议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固镇县石湖中学 徐其)
[摘要]初中物理教育,概念教学十分重要,只有把学生物理概念教学落到实处,强化物理概念教学,才能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把握,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如何搞好物理概念教学主要从物理概念的引入、形成、定义、深化和巩固几个方面进行。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上一个新台阶,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概念 引入 教学 深化 巩固
从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已有十余年,特别是毕业班工作九年,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任何学科的教学都遵循着先拿来,再运用,物理学科也如此,我经常给学生做这样的比喻,物理概念是树根,运用是树叶,没有根哪来的树叶,树根不发达,树叶也会枯黄。
一、什么是物理概念?我认为: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它包括二大类:其一是只能定性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物理特性和性质。如:重心、熔化、蒸发、光的传播等均属此类。其二是不仅能定性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物理特牲和性质,而且还能定量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基本物理特征和性质。如:力、功、质量、密度等属此类,我们把这一类通常又叫物理量,对于第一类只能叫物理概念,而不能叫物理量。物理概念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概括性,因此,教学中我对其比较重视,下面我从概念的引入、形成、定义、深化和巩固几个过程谈一点如何重视的体会。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初中学生感性认识还没有能够上升的理性认识,所以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印象容易被学生理解。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全班最胖同学和最瘦同学同时站在海绵上,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双脚站在海绵上和单脚站在海绵上(金鸡独立),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
谈物理教学
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也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强烈欲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演示实验的作用。对初中学生,尤其要讲究实验的形象、鲜明、生动。例如讲摩擦起电这一课,摩擦后吸同学发丝,一定可以很快的吸引住学生,看到摩擦起电的现象,促使他继续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又如做电路实验,切忌教师自己在讲台上连接线路,坐在教室的学生什么也看不见。要将实验细节用多媒体进行投影,这方面多费点精力是大有效益的。在讲授新概念之前,教师千方百计要从形象入手。如果一开头,就在抄黑板写定义,是绝对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2、运用旧知识进行类比,引入新概念
物理知识是比较系统全面的,不是彼此孤立、毫无联系的,也就是说前面学的知识,不仅是学好后面知识的基础,而且往往可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引入一些学生容易出现理解上错误的概念。如“浮力”概念的引入,如果从生活中的简单事例“木块能浮在水面”上来引入的话,学生易感觉到浮力似乎是一种特殊的力。如果我们从已学过的“二力平衡”出发引入“浮力”概念,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方法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静止在台面上的木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而平衡,类比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向上的托力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木块能浮在水面”和“船能浮在水面”等学生生活经验中的事例,找出共性,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
3、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引入新概念。
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如速度、功率、密度、电阻等等,在定义的时候,思路上是完全相同的:通过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反映物体本身的某种属性。对这些概念,通过类比,使学生能够达到融会贯通。例如把电流做功比做水流做功、把电压比做水压。从而可使学生把看不见的摸不着的电类比成实实在在的水,从而理解了电流和电压的实质。恰当地启发性设疑,引入新概念,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人入胜,使一节课一开始就搞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4、纠正原有错误概念,引入新概念。
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以这样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着斜面下滑,问下滑中木块受到了几个力的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分析错误产生原因,就是因为死记概念,没有理解力产生的调节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也要有施力者。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
谈物理教学
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通过认识错误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不仅巩固了学生原有的概念,而且对新概念印象比较深刻。
二、概念的形成
1、通过实验,找出共同特性所形成概念
自然界的事物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即有自己的独特性质,而有些物理概念,就是在研究了多种具体事物的规律过程后,弃去非本质的,找出本质的、共同的东西而得到的。
2、透过现象,抽出本质的东西形成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的本身,就是描述有关物理现象的本质和特点的,对这一类概念,必须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找出其主导作用的、具有决定其本质的东西。
对不能用实验直接演示出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实或某些间接实验,进行假设推理,形成概念。
3、运用类比,形成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在通常情况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的东西,如原子结构,直接给学生讲述,学生难以接受,我们如由分析看得见的现象开始,运用类比,可使学生较顺利地抽象出不能直接看到的新物理事实和概念,这样,对学生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4、运用对比、比较的手法形成概念
有些物理概念,有相似之处,本质不同,而常被学生混为一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大多数教师都重视用“对比“的方法,来讲清其形成过程,区别其异同点。这样,条理清楚,学生易接受,记忆力牢固。如蒸发与沸腾,振动和波等等都是常用“类比”来讲述的。
5.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
谈物理教学
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如何给概念下定义
在引导学生形成概念之后,接着教师的工作是如何对概念下定义,教材中对有些定义已做了精辟的阐明,而有些要领还须要教师来完成,完成定义教师除引导学生深入到事物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把本质用精炼的语言,清楚、准确地表述出来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义不能循环,就是说不能用被下定义的概念来下定义,即不能在下定义部分中出现被下定义的概念。例:不能说“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
2、定义必须是相应相称的。就是下定义部分与被下定义部分的外延要相等。例:不能说“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性质及其规律的科学”。也不能说“物理学是研究力学的科学”。
3、定义必须清楚、明白,不能用比喻。
4、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
对于课本上的定应急,讲解时应注意,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不应随便另用其它表达式,还应注意定义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所谓科学性,是对定应急表达准确,讲解正确,论证确切。
四、概念的深化和巩固
1、对初次接触的概念,不要求学生一次“弄通,应逐步的了解深化”
掌握一个物理概念要有一个逐步深入,逐步完善的过程,对于一些比较复杂,难理解的概念,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弄通,只有通过反复使用,从不同角度多次接触或采用小循环的方式,使学生逐步地融会贯通。但多次出现同一概念时,不能做原地踏步式的简单重复,应将概念放到与它相关的规律中去,在不同的条件和要求一来加深、巩固。 2、基本概念的讲述与图象有机结合起来
有些物理现象和过程直接可用图象反映出来,有些现象和过程我们按照其规律间接地做出图象来,因为用图象反映规律更为直观、形象,易为学生所接受,使规律系统化、完整化,而且思路更为清楚,因此,把概念融会在图象中讲解,便于概念的深化。 3、讲练结合,搞清概念,深化概念
对于概念的教学,教师都比较重视,而且许多教师在这方面都有所建树,本文所讨论的这几个方面,仅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过
谈物理教学
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形成概念,而绝不能把概念硬塞给学生。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在教学中选择好恰当的教法,或者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综合应用。必然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总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应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并通过多方面自主的探究活动,达到学好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真正体验到学习物理这门课的乐趣,并以此更好地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算在教学上取得了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主编:罗正华.《教育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22
[2]主编:许志.《上好课: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
[3]主编:张濮扬.《中学物理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
[4]主编:许国梁.《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5]主编: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