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时间:2025-04-20

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
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1)背景:
(郑)明朝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封建制度衰落;
(新)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
(2)目的:
(郑)政治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联系。
(新)经济目的:海外殖民,掠夺财富,进行原始资本积累。
(3)影响和后果:
a.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的伟大壮举,极大地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但其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违背了经济规律,对中国新的经济因素未产生直接作用,造成巨大经济负担。
b.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具有开拓、创新的意义。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5)形成差异的原因:
根源在于两次航海的经济基础不同。前者是封建自然经济基础上的航海;后者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兴起的基础之上。
2.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分析
(1)社会背景:明治维新前,各种社会矛盾尖锐,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和外国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日本的中下级武士学习西方技术和思想,同时富有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进行了武装斗争。中国的维新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3)政策措施:日本的改革包含了从政治到经济、文化教育的一系列内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中国尽管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但根本没有实施。
(4)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末,当时处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的重点在中国,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国戊戌变法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一向帝国主义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帝国主义决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
3.日本近代以来的两次侵华战争
(1)战争: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37—1945年全面侵华战争
(2)结果: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取
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原因:甲午战争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贫弱;侵华战争: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和根本原因;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③反法西斯盟国、国际进步力量支持是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4)

重大历史事件的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