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下(教科版)
时间:2025-04-06
时间:2025-04-06
科学
佛山市同济小学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科学
第一单元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1、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2、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
运动得越快。
3、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2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
二、探究过程
1
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2、安装一个小缆车。
(1)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
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科学
(2)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
们分别有什么用?
(3)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4)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
重力产生的拉力)
3、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5) 慢有什么关系?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科学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
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2、提问: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
3
1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
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科学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
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科学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 2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现在可以给
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
来。
(2 2 (1
( ()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
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科学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
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2推动小车前进,第34、课后拓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