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_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_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关于就业与通货膨胀的经济学知识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
3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经济稳定
基于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模型的分析
王 彬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基于包含金融加速器的新凯恩斯主义垄断竞争框架,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政策能够解释部分就业、消费和资本存量波动;货币政策冲击则能够解释大部分通货膨胀、就业波动,以及部分产出、消费和投资波动。总体上,模型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本文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将财政政策更多转向民生领域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货币政策调控,从而更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关键词 新凯恩斯主义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中图分类号 F224 0 文献标识码 A
Fiscal&MonetaryPolicyAdjustmentand
Macro economicStability
Abstract:Thepaperbuildsadynamicstochasticgeneralequilibriumframe workincorporatingfinancialacceleratoronthebasisofNewKeynesiananalysiswithmultipleexogenousshocks ThepaperfocusesfiscalpolicyandmonetarypolicyshockstoChinesemacro economy Theempiricalresultshowsthatfiscalpolicycanexplainpartofvolatilityofemployment,consumptionandcapitalaccumulation,themonetarypolicycanexplainlargepartofvolatilityofinflation,employmentandpartofoutput,consumption,investment,theimportantoffiscalandmone tarypolicytoeconomicstability Totally,themodelcancapturethecharacterofChineseeconomyandexplaintherealeconomicvariableswell Thepapersuggeststhatthefiscalpolicyshouldcaremoreaboutthesocialwelfareand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themonetarypolicyshouldcaremoreabouteffectofinterestratead justmentanditscorrespondingmarketingreform;thegovernmentshouldmaketwopoliciesmoreefficientlyadjustthemacro economy
Keywords:NewKeynesianModel;DynamicStochasticGeneralEquilibrium;FiscalPolicy;MonetaryPolicy
关于就业与通货膨胀的经济学知识
4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0年第11期
引 言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2009年成为中国经济进入21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面临着来自经济下行时期的严峻考验,直至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负面影响依然远未结束。为了应对危机,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消费与投资需求的增长,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使之呈现企稳向好的态势。危机下的宏观调控进一步凸显了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性。事实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尽管学术界对两大政策作用效应的实证研究结论不尽一致,但大都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与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市场体制和金融体制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市场经济基础较强、金融体制较完善的国家,货币政策相对有效;市场经济脆弱、金融体制落后的国家财政政策相对有效。
国内外学者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Gupta等(2002)具体考察了39个低收入国家1990~2000年间的数据,指出财政政策的典型凯恩斯主义效应占主导地位。Christiano和Lars(1998)利用双变量模型,得出美国货币供应量M1和工业产出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的结论。Rich和Otmar(1997)对瑞士和德国的数据分析表明,它们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调控宏观经济是西方国家中较为成功的。刘斌、黄先开和潘红宇(2001)认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均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郭庆旺、贾俊雪(2004)利用VAR模型分析了我国财政总投资对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等的动态影响,认为财政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拉动效应。黄赜琳(2005)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模型,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刘斌(2008)借鉴CMR模型(ChristianoMottoRostagno,2002),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进行了相应的冲击响应函数模拟,详细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得到了启发性结果。
总的来看,在研究方法上国内外学者大致采用两类模型来研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关系:一类是宏观模拟模型,包括大型宏观经济模型和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ynamicStochasticGeneralEquilibrium,DSGE);另一类是简化型方程,利用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on,VAR)和协整方法来估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应。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当前我国国内学术界使用的宏观经济模型多以传统的宏观计量模型(如VAR模型)为主,模型分析框架大多是部分均衡而非一般均衡模型框架,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国内学者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分析我国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包括黄赜琳(2005)、李春吉和孟晓宏(2006)、刘斌(2008)等的工作。事实上,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能够较好地避免卢卡斯批判问题和动态不一致性问题,使得模型在预测 …… 此处隐藏:1577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