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2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11月/01日/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
许家松
二、中医学的理论基础 气化论
( )气化的涵义:
所谓 气!, 在天为气!( 素问#天元纪大论 ),指自然气候。在气化论中,自然气候的变化不外风、热、火、湿、燥、寒六种。因此,就以 六气!作为观察气候变化的指标,称作 六元!。所谓 化!, 在地为化,化生五味!, 物生谓之化!( 素问#天元化大沦 ),是指地面上的各种生命现象,如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生、长、壮、老、已等。所谓 气化!,是指自然气候与生命的关系。气化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生命现象都在自然气候正常变化的基础上产生和存在。有气,才有化;没有气,也就没有化。简言之,生命因气而化。所谓 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问#天元纪大论 ), 气止则化绝!( 素问#五常政大论 )。中医学的气化理论就是论述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与生命活动相应关系的理论。它认为:其一,自然气候的运动变化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节律 五运六气周期。中医学以之测算每年、每季气候变化和人体疾病发生、流行的大致情况,作为防病治病的重要参考。其二,人的生命活动节律与自然气候节律相应,受自然节律的支配,即 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自然气候本身均存在自稳调节机制。中医学正是从气化的角度,把自然节律与生命节律统一起来,来认识生命过程、生理活动、病理现象,并提出诊治规律,形成了以恢复人体自调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珍治观与养生观,并成为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特色。
(二)气化论的主要内容:
气化论是古人在对天、地、人实际观测、长期追踪的基础上,在吸纳我国古代天文、气象、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内容有:
1.自然气候运动变化规律 五运六气!周期
气化论认为,自然气候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所谓 气可预期!。在长期观测和追踪的基础上提出气候运行变化具有周期性,并总结出 五运六气周期格式!,以之测算不同年
份、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物候特点、人体疾病证候特点及发生流行情况。
五运六气的运算步骤大致可分为干支纪年、客主加临、运气相合三步。具体运算,因限于篇幅从略。
通过测算,我们就可以了解每年、每季气候变化的大致情况。我们赖以生存的药物、食物的生化情况和疾病的发生、流行情况,从而为药、食的制备,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中对疫病的流行就曾作出过预警,如对 丑未之纪!就提出 二之气,温厉大行,远近咸若。!其与2003年(癸未年, 丑未之纪!)春季北京地区SARS发病与流行在时间上十分吻合。当然,由于古今天象、气候、地理环境、生活方式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这种具体推算和预警,可参而不可拘也。
2.生命活动与自然气候规律相通相应 人与天地相应!
在 内经 中,以大量篇幅论述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节律相通相应的相关内容。举要如下:
(1)生命的产生和存在有赖于自然气候的正常变化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
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
论 )。
根于外者,命曰气正,气止则化绝!( 素问#五常政大论 )。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素问#生命全形论 )。
上述经文说明了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一切生命,包括人在内产生和存在的外部条件。一旦气候的运动变化中止,生命也就中止了。
(2)气不同,化亦不同 寒热燥湿,不同其化!, 五类盛衰,各随其气!
%六气不同,对不同种类生物的生化作用不同。 内经 以毛、羽、倮、介、鳞五虫对动物进行了分类。认为五虫的胎孕生育与六气的盛衰有关。所谓 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胜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尘化之常也!, 五类盛衰,各随其气之所宜也!,这就是说,不同的气候条件,对不同种类的生物体,其生化作用不同,只有在适宜的气候条件才更有利于生存和繁衍。例如,湿润的条件对倮虫有利,而禽鸟类则要求较温热的气候条件等等。由于人体要求在相宜的条件下生存,并且人类的食物和药物大都来源于自然界的动植物,因此,食品、药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质量和治病疗效。在气化论的指导下,中医十分重视谷物、药物生长的气候、地理条件,认为这些因素会造成 质同异等!,因此提出 司岁备物!, 地道药材!等认识,以保证获得优质的食物和药物。
&六气不同,对生命过程不同阶段的生化作用不同。由于六气的运行是 行有次,止有位!,按时进退,由此形成不同的季节,其对生物的生、长、化、收、藏也相应产生不同的影响。所谓 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 素问#阴阳离合论 )。春气温暖多风,主生;夏气炎热,主长;秋气干燥,清凉,主收;冬气寒冷,主藏。这就要求我们对养生和治疗要考虑 时必顺之!。不仅如此,由于四时六气是一个连续的,相互关联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季节、每 个环节的失调,都会影响整体。就人体而言,季节性常见病的病因和发病,不但要考虑当时的时令之气的气候变化和身体状况。例如对春季多发的 温病!,就指出了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伏寒化温!, 冬伤春病!等病因发病理论。
六气与方位对生化的影响 高下之理,地势使然!。气化论认为,六气与地之方位、高下相关,六气和地理又与人的体质、寿夭、疾病相关。 …… 此处隐藏:255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张家口市教师宣誓誓词
下一篇:温湿度日常点检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