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的改进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刺参人工育苗技术的改进
1.育苗生产流程
(1)亲参采捕与蓄养 以自然海区采捕的刺参作为亲参。当
海水底层水温达到15℃~16℃时,亲参产卵前5~8天,集中采捕。选择体长20cm以上、体重250g以上、性腺指数10%以上、无损伤的个体。
亲参运输时间在2小时以内,直接用塑料箱干运;2~4小时,采取降温措施运输;4小时以上时充氧并降温运输。
亲参蓄养时的水质条件为水温15~18℃,盐度27~33‰,溶
解氧≥5mg/L。蓄养密度为15~30只/m3。蓄养期间每天早上倒池换水,清除粪便和污物;晚上再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换水温差小于1℃。早繁苗,可提前采捕升温促熟,饵料为鼠尾藻碎屑或人工配合饵料加海泥,日投饵量为刺参体重的4%~7%。
(2)产卵与孵化 升温促熟的亲参性腺发育成熟后,或繁殖
季节自然捕获的亲参蓄养3~7天后,即可在蓄养池中自然排精产卵。或采用阴干流水刺激法诱导产卵,即在傍晚将池水放干,使亲参在池内阴干40~60分钟,然后流水冲击30~45分钟,再注入过滤的新鲜海水,亲参即可产卵。
亲参自然产卵后要及时将雄参捞出,防止精液过多,污染水
质。人工采卵受精时,产卵前将雌参移入产卵箱进行产卵受精,人工添加精液并不断搅动水体。采卵密度80粒/mL左右。受精卵
直接在蓄养池孵化或移入培育池中孵化。孵化密度一般15~50万粒/m3,微量充气,每半小时搅动一次,防止受精卵堆积池底,影响孵化率。
(3)耳状幼体培育 初期耳状幼体形成后,应分池培育。幼
体培育期间全部使用二级砂滤水。日换水1~2次,每次1/3~1/2,换水温差小于2℃。幼体培育期间的水温19~25℃,盐度27~33‰,溶氧5~7 mg/L,pH值7.8~8.3,氨氮≤0.5 mg/L,光照500~1500 lx。幼体培育密度以0.1~0.4只/mL为宜。开口饵料投喂时间在孵化后12~24小时,初耳幼体的消化道完全形成后,即可投饵。饵料种类主要为单胞藻的盐藻、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骨条藻等,大型藻类的鲜藻粉碎滤液也有较好的饵料效果。另外,还可用海洋红酵母、干酵母、冰冻鲜酵母、螺旋藻粉、食母生片等作为替代饵料。
单胞藻的日投饵量在初耳幼体期为1.5万/mL,中耳幼体期为
2~3万/mL,大耳幼体期为4~5万/mL。每天投喂2~4次,每次投饵标准以投饵1小时后大多数幼体满胃即可。
日常管理主要是连续微量充气,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
量为1/5~1/3;早期少换水或每次少量添加池水,中耳后期坚持每天换水并吸底,以便将池底的残饵、排泄物、原生动物等彻底清除干净。
(4)采苗 樽形幼体出现10~20%时开始采苗。采苗器用聚
乙烯波纹板或薄膜,要求透明、无毒无害。采苗板要提前接种底
栖硅藻,以舟型藻、卵型藻、菱形藻等为主,经过10~20天,直至在采苗器的附着基上附着一层底栖硅藻。采苗板的投放量为聚乙烯波纹板或聚乙烯薄膜60~100片/平方米,投放前要用干净的海水冲去污物。
(5)稚参培育 稚参培育密度以0.1~0.6只/cm2为宜,体长2~3mm的稚参为0.5只/cm2;5~6mm的稚参为0.2只/cm2。稚参采用流水培育,一般日流水3~4次,水循环量控制在总水体的2~3倍,保持充气增氧,及时清池或倒池。稚参培育的水温20~27℃,盐度27~33‰,溶氧≥4.5 mg/L,pH值7.8~8.5,氨氮≤0.5 mg/L,光照2000 lx以下。投饵以配合饲料或藻类磨碎液为主,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0.01~0.04 g/只,每天1~2次。鼠尾藻或马尾藻磨碎液日投饵量根据稚参个体大小,2 mm以下稚参投喂20~40 ml/m3;2~5mm稚参投喂80~120 ml/m3,每天投喂2~4次,并根据稚参生长情况增加投喂量。每天流水量为培育水体的3~4倍,2~3天吸污一次;7~10天倒池一次。对培育用水进行二级沙滤,防止桡足类进入培育池,5~7天用2~3 mg/L土霉素对池水进行消毒处理一次。稚参培育可采用分段培育法,即前期培育从0.4 mm左右培育至3 mm阶段,饵料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为主,日投喂量与附着藻量有关,投喂鼠尾藻或马尾藻磨碎液每天2次。后期培育从3 mm以后,随着个体生长调整密度,逐渐从5000只/m2调整为500只/m2。鼠尾藻或马尾藻磨碎液每天投喂4次,每次30~40 ml/m3。同时添加海泥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稚参
体重的3~8 %。稚参个体的体长达3~5 cm或体重达到2 g左右(500只/kg)即可用于养成。
2.育苗期间影响水质的因子和水质管理
(1)水温 温度对幼体的发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温度太低,
幼体发育缓慢,畸形率高,成活率低;温度太高,水体中的细菌等有害生物容易大量繁殖,对幼体的正常发育有很大影响,而且幼体的畸形率也会增加,幼体成活率明显降低。研究表明,当水温在15℃时幼体的畸形率高,发育迟缓,15天~17天才能发育到樽形幼体,稚参的成活率仅为5%;温度为25℃时,在耳状幼体向樽形幼体的变态过程中大量出现畸形幼体,有些不能变态而死亡,成活率仅为2 %左右;当温度为30℃时,幼体发育很快但摄食不正常,胃有溃烂现象,逐渐全部下沉死亡。研究表明,刺参的浮游幼体在18℃~22℃发育正常,因此培育中应将水温控制
在20℃左右最佳,而且换水前后的水温温差上下不要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