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时间:2025-07-11

2014年第3期第41卷(总第214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MinzuUniversityofChina(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No.3,2014

Vol.41

GeneralNo.214

互联网时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

常凌翀

(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重要的文化积淀,也是解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身

份、显示文化个性的依据,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尊和自信的精神归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特别是在互联网语境下,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丰富和创新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和传播路径,是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应有之义,更是当下发展西藏文化产业的重大命题。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藏文化产业;互联网时代;数字化传播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575(2014)03-0167-05

〔中图分类号〕G122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文化生命密码,被誉为人类的精神

。其最大的特征是植被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呈现原生态的文化环境和民族文化个性及民族审

美习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文化遗产在新的互联网信息语境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传统保护和创新传承,对本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一般层次意义上的文化资源保护,更重要的是要立足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对其

[1]

意义进行世界解读的话语权。

和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文化记录,也是世界历史与本民族发展演进的一种历史对话。漠视这种历史文化记录,缺失对自身发展的历史对话,就会失去文化根基,就会消散文化精魂。而民族文化的“根”与“魂”的培植和铸就,正是要通过大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去更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

后现代语境下,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兴起和

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大程度上趋于表征符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的文化内容其实是在表征意义上呈现为各种文化符号的活态聚合,其所蕴含的文化意涵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化资源。譬如节庆民俗可以组织开发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民间音乐舞蹈可以进入文化演艺市场进行产业化运作,民族特色元素可以凝聚、提炼转化为各种手工技艺产品、装饰品和旅游纪念品,但并非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开发成商品进行产业化运作并产生经济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长期积淀的稀缺性、不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常凌翀(1978-),男,河南唐河人,西藏民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新闻学博士,主要从事

新媒体和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产业的媒介品牌与创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10XXW011);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藏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10JJD860006)部分成果。

(项目编号:

167

再生性、独一无二性,使其成为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的文化资源而具有经济价值的增值性,其独具的文化资本的潜质,最终可以聚合为文化产业

[3]

的核心文化资源。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强调了文化产品是客观化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统一,作为文化商品的一种资本形式,文化资本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换生成文化产品,然后进入

:“文市场通过流通和消费实现经济资本的增值化资本的象征性功效的最有力的原则,无疑存在

[4]”于它的传递逻辑之中。而交换或“传递”的最大前提就是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在此

意义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无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支撑。

的无形特征,如果借助全新的传播手段和载体,利用数字新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效的保护。因而,推动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成为当下推进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必然的现实选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三维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都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作为西藏文化最神奇独特的核心精髓,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存在环境和表现形态长期固守在一个特定的文化空间中。在互联网语境下,其传播语境和传播方式在民俗方式或宗教仪规的范式下,由传统的口传心授式的人际传播转变为以新媒体技术为核心的大众传播,已经成为创新西藏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路径。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存档和展示,可以完善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再生、创新和发展机制。这些研究成果一方面有助于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化,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弘扬,促 …… 此处隐藏:60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互联网时代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播路径.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