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11-12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内容概要: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对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是指想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这个中文翻译十分贴切这本书的主旨,本书十分经典,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知道群体的特殊心理和他们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这本书对个人与群体的迥异心里进行了特别独到的分析。

这本书虽然写于1895年,可能有一些内容已经过时了,但是很多思想还是特别有预见性的,很多现象仍然在我们当代的社会中发生着。比如:“十人之中,至少九个人在几年里把他们的时间和努力浪费掉了,而且可以说,这是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几年。他们中间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是为了考试而活着——我指的是那些被淘汰者。还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成功地得到了某种学历、证书或一纸文凭——我指的是那些超负荷工作的人。”这段话是作者引用泰纳的一段话,和国内现在的“学习改变命运”的现状仍深深呼应,在相隔一百年之后,这样的现象仍如此广泛的存在着,并且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很大的改观。虽然国内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和改变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但是“一考定终身”以及越来越看重学历门槛的如今,专业教育的实现让人看不到希望。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总结道:民众缺乏理性,依赖于信仰与权威的引导,用想象来判断,模仿他人行为,简而言之,民众是盲从的。在如今这个信息庞杂的社会,多元的价值观和信息的大爆炸让我们无时不刻不感觉到我们自己的渺小,内心会有更多的无所适从,存在感严重缺失,民众更容易通过一个偶然事件的发生,来聚集他们的情绪,从而来衍化出更多的群体行为。像一些网络流行语的热传,微博事件的迅速传播等等。

在勒庞的描述中,作为在一个群体中的人,就像是众多沙粒中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任何地方,他们完全没有主宰自己的力量。而造成这种组织化群体特征的原因在于:首先,群体的普遍性格特征受到无意识的支配,人们都拥有相似的本能和情感;其次,极端者的情绪更容易感染其他民众,从而使极端者的队伍越来越大,这样很容易导致真相的掩盖;最后是作为民众特别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例如新闻报道一种疾病,然后民众就特别恐慌,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在群体中,“沉默的螺旋”也在发挥着它的作用,个人的责任感也会随之降低,这对群体辨别是非,认清理性,重拾理智来说,似乎是一个很大的坎。

集体无意识是勒庞论述的理论前提,个人在回到群体之中或者说置于群体属性之中之后,人类的智力绝对是低劣的,是乌合之众的中心观点。勒庞在这本书中发现了存于社会的诸多问题,虽然没有确切的提出解决之道,但无疑,这本书的经典地位无法撼动,值得多读几遍,细细品味。

《乌合之众》是勒庞的一部力作。虽然不是很符合学术规范,也不太好读,但在国外却获得了非常显著的销量。这本薄薄的小册子,译成汉字只有180页。但它却探讨并研究了“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群体的信念和意见的变化范围”、“群体的分类”、“选民群体”等诸多与群体心理相关的问题,它本身并没有特别强大的说服力,但却指出了法国当时的很多重要现象。这种现象在目前的中国也广泛存在。这也是选择此书的目的所在。

勒庞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从译者之口及他自己的文墨中可以窥得一二。Gustave Le Bon (1841-1931),一个摒弃学术规范和方法论,凭借着“脊髓中的本能”而敏感的嗅到重要问题的才子式人物。他保守而冷静,对一切既有的判断不以为意,毫不留情的揭开人类的虚荣之心,将种种可悲的人性、群体性摆出来诶人们自己审视。他抱着绝望的末世心态看待群众在法国掀起的一次次革命,指着血腥的现场对古典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们说:看看吧,这就是你们所谓的理性的人,伟大的群众,以及你们所谓的平等和幸福!勒庞专注地凝视着群体的心理,他从1894年起写下了一系列社会心理学著作,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这本《乌合之众》。

此处仅着重选取书中所提的群体的一般特征:头脑简单、多变、易受暗示、夸大感情以及少数领袖人物的主导作用等这些距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并结合自已的所观所感,作一些探讨理解。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后,就容易产生与一个人单独活动所没有的感受,我们会觉得充满了支持,似乎突然间我们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空间。例如,一些同学们聚在一起,我们会很轻易地被怂恿去喝酒,而且并没有感到任何不对,虽然我们平时在家里一点都不会沾上这些恶习。有些时候,一群人无所事事了,会比赛搞破坏,比如比赛砸路灯,看谁最准;比赛折树枝,看看谁能折断的最粗;或是各处蜂拥而去。在这之后,有些人会笑自己怎么会做这种低级无聊的事情,但也有些人却会由此而很自豪,并向其它同学津津乐道,像是做了一件多么也不起的事情,因为别人都不敢做啊。我想,我们这种群体差不多就是头脑简单化的表现吧。 同样是我们这伙人,在优良社会道德的暗示下,我们又会戴上小红帽,帮助义务维护交通,修理电器,或是拿着盆和布,去擦路灯。而或许,那些路灯正是哪天晚上我们看着不顺眼砸过的。当然,这只是举我们学生的几个简单例子,一群人在一起,总是如些多变,也许哪天就会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跑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当然,也极有可能正好相反。

将之放大,社会中的诸多现象也不过如此,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举个例子,工头最怕的,就是工人们闹事,一小堆人闹事,马上整个车间或整个工厂都会闹起来,

但是,他们又怎么会知道为什么要闹事呢?就是得了流行感冒,总找不易找到病源一样。而在施压,例如把首先闹事的人抓起来,或是许诺一些好处后,马上又回到了起始的平静。这就是这种情绪的传染跟一般流行感冒不同的地方了。他们中间不乏头脑聪明的人吧,群体冲动中怎又能脱离大众呢,理性无法阻止传染。

于此,我们也许更容易理解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的环境,比如为什么像韦伯和罗素这些曾经有志于参政的大思想家失败了?在观念简单化效应的作用下,凡是抱着怀疑的精神、相信在政治和社会问题上极不易发现"确定性真理"的人,尤其是一个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的方式说明问题的人,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当面对激奋的群情时,他尤其会生出苍白无力的感觉,因为他意识到他要与之作对的,不仅仅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还有"多数的力量",还有贯彻这种行为时的偏执态度。我们更能理解,所谓专业精英,不管其智力多么高强,他陈明利害得失的理性努力,面对被空洞的观念冲昏了头脑的群体,反而会感觉自己十分迂腐和无聊。更为可悲的是,面对群众的荒谬与狂热,明智之士更有可能根本不会做出这样的努力,而是同群体一起陷入其中,事后又惊叹于自己连常识都已忘却的愚蠢。

“一个人终其一生性格保持不变的事情,只有在小说里才能看到。只有环境的单一性,才能造成明显的性格单一性”同样,环境的不单一,就可能造成性格的不单一,于是,我们在群体中显现出不同于一般单独时的特征。书中对群体的相关特征所述极多,很多地方都有些难以理解,甚至在面对社会主义者的相关评论时难以接受。的确,群体有时会表现地十分疯狂,有些不可理喻。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更是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并学习用感性来领导感性的群体。

但最终,我们应该理解,就像勒庞所说的一样,“我们不该对群体求全责备,说他们经常受无意识因素的左右,不善于动脑筋。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他们开动脑筋考虑起自己的眼前利益,我们这个星球上根本就不回成长出文明,人类也不会有自己的历史了。”

历史就有它自已的发展规律,“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从野蛮状态发展到文明状态,然后,当这个理想失去优点时,便走向衰落和死亡,这就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