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张艳琴
时间:2025-02-25
时间:2025-02-25
小说知识点总结归纳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的形式】 记叙了(讲述了)脉、经过、事情、事件)。(1)首先是划分出结构层次,弄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然后用简洁的语句把各部分连接成一句完整的话。(2)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何结果。
2.小说的情节发展【借助四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小说中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一部分,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故事情节更集中
4、小说中的记叙线索 ①明线:时间推进、地点转移、人称变化、事件发展 作用: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②暗线:情感变化
作用:情感起伏,突出中心,引起共鸣
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我的第一本书》以“第一本书”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遣送出海——热切期盼——狼狈躲避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5、小说中结构层次的划分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
(5总分总(掐头去尾)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技巧(1)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
(2)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
(3)找标志词
6、小说中句子的作用:看句子所处的位置。
(1)开头的作用:内容上:开篇点题,引起下文;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结构上:设置悬念,为下文、、、、做铺垫;总领全文。(2)在中间的作用:结构上:埋下伏笔(对后面将要出现的内容预先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内容上:写出了、、、、,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了人物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3)在结尾的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等,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句子在内容上的作用。内容上:点明中心;揭示中心;深化主旨。
表达效果: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
7、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1)分析典型事例(2)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 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3)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分析一般用两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4)小说中人物的评价:我认为XXX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
8、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1)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2).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 …… 此处隐藏:238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