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4-11-12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

与对策

学 生 张xx

专 业 公共管理

批 次 131

层 次 高起专

指导教师

学 号 w130237131120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总量与结构严重失衡,失业率逐年攀升。而诸多地方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产业结构升级使这种失衡陡然加剧。虽然就业人口绝对数量有所增加,但经济增长率和人口就业率并没有同步增长。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过剩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经济发展无法满足劳动力就业是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新生劳动力进入了快车道,产业结构调整中,又使许多工人失业," 退耕还林"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又使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矛盾更加突出。

关键词: 劳动力 就业困难 解决对策

目 录

1 前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我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1

2.1 就业的不合理 ..................................................1

2.2 就业培训力度不够 ..............................................1

2.3 教育模式与用人市场需求错位 ....................................2

3 面临严峻就业问题的危害 ..........................................2

3.1 浪费劳动力资源 ................................................2

3.2 退化劳动力素质 ................................................2

3.3 形成失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3

4 缓解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严峻的应对策略 ............................3

4.1 合理保持经济较快增 ............................................3

4.2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培训 ....................................3

4.3 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体系 ..........................................4

5 结论与建议 ......................................................4

6 参考文献 ........................................................5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人才的需求多样化,根据行业门类和岗位层次的不同,不同层次的劳动力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合适岗位。各个产业既需要一些高学历、高知识的管理、规划等人才,也需要提供简单技能的普通劳动力。就业对改善我国就业压力,缓解贫困状况,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及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意义。就业问题是我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其中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当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从最初的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生的“精英”地位早就已经动摇。大学生如果始终不能认清自己的角色,进而调整就业定位,遭遇就业难就将是必然趋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面对一个发展中国家,就它的就业、失业问题进行分析有利于它的整体上的就业,解决失业问题。通过政府颁布政策和采取其他措施和社会单位调整自己的内部结构及择业者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增强自身技术水平。

2 我国就业困境的成因分析

2.1 就业的不合理

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企业的扶持重点则是“抓大放小”。这一政策导向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十分困难,尽管出台了“中小企业发展促进法”,但由于相关措施不配套,很多条款无法实施。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结构问题主要反映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结构上。在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因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一方面由于某些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2. 2 就业培训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对失业者再就业能力的培训存在培训机构不规范、培训课程不对路、培训费用过高、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脱节等诸多问题,致使一些失业者经培训后仍然失业。国外的就业培训则是在政府统一规划和指导下进行,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岗转业培训以及劳动预备制度教育。一些国家政府为鼓励失业人员更加积极地为求职而接受培训,规定失业人员只有在愿意接受职业培训和能证明其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情况下才能领取失业救济金。并且对失业者在学习和培训期间的学费和一定的生活费用实施免费措施,培训经费则由政府向高校、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等提供资助。

2.3 教育模式与用人市场需求错位

现在我们至少有50%多的大学生是属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的,专科层次,而这些大学生应该是以技能为主的,包括就业,应该从事以技能为主的工作,如果把这些大学生也放在一定要从事所谓白领的就业方向去培养,势必培养出来的劳动力无法摆脱“有知识没有能力”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高等职业院校和技能培训机构必须从教育理念上改革,包括教学手段、课程设置、课型设置等方面彻底摆脱现在高校本科的“压缩饼干”模式,真正走职业化教育的培养一线普通劳动者的路子。

3 面临严峻就业问题的危害

3.1 浪费劳动力资源

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乃天赋人权。劳动者没有就业门路而沦为失业者,从个人和家庭来说,不仅可能导致一家人的生活没有依托和着落,而且对失业者的心理打击是沉重的和无法估量的;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看,可能导致的麻烦与危害就更多更严重了。因而,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在就业不充分的情况下,人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就受到了很大限制。一部分劳动者丧失劳动机会或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被闲置,其劳动价值就必然没有途径去形成和实现。因此,社会失业率过高,必然造成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严重浪费,并进而导致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

3.2 退化劳动力素质

加强教育和培训,无疑是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劳动者的工作经验和劳动技能,还有赖于平时在劳动中去不断地逐步加以积累。因而,我们也常说“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又说“在干中学、学中干”。据近年来本人到河北省保定市的 3 个街道社区调查,失业和下岗人员尤其是女性失业下岗人员中,有60%因闲极无聊而只得整天“垒方城”或找人闲谈。这些人中有的在下岗失业前,多少还有那么一点操作技能和实用技术,有

的有时还偶尔看看书、读读报。下岗失业时间长了,一些人就开始自暴自弃、心灰意冷。由于他们对生活丧失信心,因而不仅不愿学习提高,且久而久之连过去仅有的一点知识和技能也渐渐变得生疏了。事实上,家庭成员下岗失业造成的低收入家庭,因往往无力负担文化教育、健康保健等人力资本投资,也必将影响到家庭人员知识的积累与素质的提高。所以失业将导致一部分劳动者文化技能素质的严重退化。

3.3 形成失业恐慌

影响社会稳定 正因为失业问题突出导致社会收入差距拉大,加剧贫富分化,甚至造成少数家庭的基本生活失去依托,并使一些失业者心理遭受严重打击,因而失业率过高必易形成社会恐慌。同时,国际社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也启示我们,从一定意义上说,失业是比通货膨胀更易引起社会动乱的祸源。严峻失业问题一旦发生,往往却落在相对处于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人身上,则必会导致这些失业者的心理严重失衡和不满。特别是在我国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一些生活无着的失业者,就会迅速形成对政府的对抗情绪,严重的还可能诱发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甚至引起社会震荡,危及社会稳定。 4 缓解我国劳动力就业问题严峻的应对策略

4.1 合理保持经济较快增长

确立扩大就业优先的目标,不仅要保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更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促进就业。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增加几百万就业岗位,但必须通过有效手段促进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平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以规模经济促进规模效益,从而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增长,以提高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的拉动作用。

4.2 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职业培训

加快教育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注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培训力度,是解决我国劳动力供需矛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首先,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对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熟练技工等各类人才的需求,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性矛盾,将我国丰富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资源,变就业压力为经济增长动力,就必须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其次,劳动者的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而劳动者素质和新的劳动岗位不匹配,决定劳动者在不同行业转移过程的长短,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着直接联系。而缩短劳动力转岗培训所需的时间,减轻失业对劳动者本行

人和社会压力,就必须加大力度调整我国教育结构、提高普通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劳动力的基本素质。

4.3 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关系到社会发展的稳定。首先,应进一步深化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另外,建立和完善对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强化对贫困及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扶贫工作,使农村扶贫制度化和规范化, 其次从促进就业角度来看,要不断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将农村劳动力和城镇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纳入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再者,需认真解决进城打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使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一致。

5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劳动力供求矛盾和就业压力是我国今后一定时期内将面对的社会问题。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鉴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和资本短缺等特殊国情,我国应该把以就业为中心、兼顾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政策持续下去。积极改善创业环境、对吸纳就业企业给予政策照顾,合理发展经济。并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加强用工管理、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劳动力供求矛盾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健康发展。并将就业矛盾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新的高度,围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技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从而正确处理就业与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

参考文献

[1]蒙永亨,孙良媛.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 (01).

[2]徐平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06).

[3]张沁悦.民工的劳 动力价值复归趋势及其制度保障[J].经济论坛,2010,(11).

[4]吴大兵,刘亚兰.对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9,(01) .

[5]邵际珍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 年第26 卷

[6]傅剑锋等.《南方周末》文章《大学生求职困境调查:宁做都市新盲流也不去西部》2009 年4 月6 日

[7]娄世艳,程庆亮.城镇居民收入与教育收益率性别差异成因研究.人口与4 经济[J].2010, (3).

[8]李炜,岳昌君.2007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J].2011,(1).

[9]肖锋:《我国劳动力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 湖湘论坛2005年4月 第103期。

[10]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2005年第三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11]蔡昉:《2003年就业特征与2004年展望和建议》,中国人口信息网

[12]温家宝:《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说明》,光明日报 2005 年 10 月20 日第一版

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