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语文诗歌赏析(六册)汇编
时间:2025-04-03
时间:2025-04-03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诗歌赏析汇编
七年级上册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⒈“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正”字有何好处?
“正”字既有一帆风顺的意思,又有风力不大不小正好的意思,使人想见诗人在江南开阔的江面上放舟的豪迈心情。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富有哪些情趣?
①透出自然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②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③“海日”“江春”都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放在主语位置上进行突出强调。④“生”“入”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
⒊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妙处。
这句诗的妙处在于“以小景传大景之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了。
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从海日东升,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
⒌“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字更好? 示例:“阔”字更好,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南变得渺远无际,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响亮。或“失”字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⒍请展开想像,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表现的图景。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晚风顺江吹来,鼓满了高悬的船帆。
⒎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
顺利,从3、4句可见。
⒏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该乐观、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
二、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
苏教版 初中语文 诗歌赏析 汇编(六册),中考复习用,很实用
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
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
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⒈《赤壁》一诗中抒发议论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意
思是假如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⒉《赤壁》一诗以著名的赤壁之战为题材,对三国英雄的成败抒发了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你能感受其构思的独特之处吗?
作者一反众人歌颂周瑜的窠臼,质疑火烧赤壁的成功,只不过是得之于天意与偶然的机遇
而已慨叹周瑜侥幸靠东风取胜。
⒊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蕴涵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
咏怀。在赤壁一诗中,赤壁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阅读全诗,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形象
而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
由与古代战争有关的折戟引起,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慨叹历史上英雄
成名的机遇,兴起历史的兴亡之感。
三、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评析:“谁道人生无再少”,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
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后两句: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
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
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
机盎然,充满活力。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
点,谈谈你的理解。
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
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 …… 此处隐藏:1554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