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发布时间:2024-11-12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五四運動的歷史背景

五四運動是指1919年在中國大地上爆發的以學生為主體的反對帝國主義的愛國運動。

1919年1月,美、英、法、意、日等27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中國政府派代表出席會議,並提出廢除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取消“二十一條”不平等條約、收回山東主權等正當要求,遭到帝國主義的拒絕。4月底,會議順從了日本的要求,決定把戰前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交給日本,而北洋軍閥控制的中國政府竟準備在和約上簽字。消息傳出,舉國憤怒。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朝陽大學、民國大學等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拒絕和約簽字”、“廢止二十一條”、“誓死爭回青島”等口號,堅決要求嚴懲親日派賣國賊曹汝霖(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訂立“二十一條”時任外交次長)、陸宗輿(北洋政府幣制局總裁,訂立“二十一條”時任駐日公使)、章宗祥(駐日公使)。

會後愛國學生舉行遊行示威,大批軍警出動進行鎮壓,逮捕示威學生32人。5日,北京專科以上學校的學生舉行總罷課,通電全國表示抗議。6日,北京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合會正式成立。北京學生的愛國行動,迅速得到各地學生的聲援和社會輿論的支持。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但是又逼走了同情學生愛國行動的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下令禁止學生干預政治,並恐嚇將鎮壓學生。19日,北京學生又一次宣佈總罷課。天津、上海、長沙、廣州等地學生紛紛遊行,給予聲援。在日本、法國的留學生及南洋華僑學生也開展了聲援活動。6月1日,北京政府發佈命令,表彰被民眾斥為賣國賊的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取締學生的一切愛國行動。北京學生從3日起重新上街演講,當天有170多名學生被捕。4日,又有700多學生被捕。5日,2000多名學生上街,遭到軍警的馬隊衝擊。北京政府的倒行逆施,激起全國各界人士的憤慨。上海6萬多工人在5日自動舉行罷工,支持學生的反帝愛國鬥爭。北京、唐山、漢口、南京、天津、杭州、九江及山東、安徽等地工人,也相繼罷工和遊行。上海和其他一些城市的商人也舉行了罷市。罷課、罷工、罷市鬥爭擴展到全國20多個省、100多個城市。至10日,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撤消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27日,旅法華工、留學生和華僑數百人前往中國政府總代表駐地,要求拒簽和約。28日,中國政府代表終於沒有出席巴黎和約的簽字儀式。五四運動,是一場全國範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誌著中國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換,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幹部上作了準備。 中國網 2002年10月24日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