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发布时间:2024-11-12
发布时间:2024-11-12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制定人:束德朋)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材下册共安排了八个单元,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5个单元,包括“简易方程”、“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1)“简易方程”:本单元内容是由原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方程内容整合而成。修订后的教材有几下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一是以应用等式性质解方程为主,同时适当启发学生依据方程特点灵活进行思考。二是增设列方程解稍复杂相遇问题的例题。三是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求不同方程的解法,逐步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不仅知识点较多,而且存在很多容易混淆的概念和方法,历来是小学数学的教学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教材注意以学生熟悉的整数乘除法为基础,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基本线索,突出相关知识和方法的逻辑关联,有序地展开教学内容。
(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含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第二部分侧重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具体包括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通分和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4)“分数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就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亦已学习过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所以本单元教材十分注意为学生留出充分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5)“解决问题的策略”: 删除用 “倒推“ 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重要而又最为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在此前的各类数学活动中曾经多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为丰富的经
验和体会。考虑到上述具体学情,教材在安排这一内容时,一方面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转化策略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策略角度重建相应的认知结构,体会转化的策略能够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化未知为已知,从而使原有的相对模糊的认识趋于清晰和明朗,使原本相对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更具一般意义。
2.“图形与几何”领域
“图形与几何”领域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六单元“圆”。
本单元教学圆的知识,主要有圆的形状特征、圆的周长与面积。作为一种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曲线图形,圆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圆的半径、直径以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较为直观的层面,还应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形成更多、更有价值的感悟。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了1个单元,即第二单元“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是呈现和描述数据的方法之一,而呈现和描述数据仅是统计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而更多地在于学会根据问题背景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呈现方式以及通过不同角度的数据分析获得更多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不断加深对统计活动过程的理解,逐步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4.“综合与实践”领域
“综合与实践”领域一共安排了2次活动,包括:“蒜叶的生长”和“球的反弹高度”。
《蒜叶的生长》是结合 “折线统计图” 的认识重新设计的,其侧重引导学生围绕蒜叶及其根须的生长情况,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进一步感受数据对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义。
《球的反弹高度》由原实验教材中同名的实践与综合应用改造而成,其一方面强化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活动线索,引导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活动过程,主动开展实验探究;另一方面则突出了 “回顾反思”的活动环节,着力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总结活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帮助他们积累活动经验、提升认识水平。
第八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整理与复习”。
此外,修订后的教材删除了《找规律》单元内容,增设探索“积与积的奇
偶性“规律的专题活动。教材侧重引导学生通过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反思等活动,探素并发现几个数相加的和或几个数相乘的积的奇偶性规律,帮助他们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感受基本数学思想,培养探索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从新的角度丰富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提升数学思考的水平;也有利于他们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广泛联系。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 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会解一些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答相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思想;经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的认识过程,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加深对自然数的特征和相互关系的理解;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展,丰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进一步积累图形和几何的学习经验,获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联系统计活动过程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掌握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能对折线统计图表示的数据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索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其价值,进一步发展抽象思维,培养
符号意识,感受方程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2)在认识因数和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公因数和公倍数等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自然数的基本特征,加深对自然数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有序思考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4)在认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主动进行观察和操作、比较和分析、抽象和概括,学会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5)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等活动中,经理有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6)在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受不同平面图形的相互关联,发展空间观念。 (7)在收集和整理数据,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以及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分数的意义、方程的特点,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分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等数学知识和方法,尝试从数量的多少及其关系、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等角度,提出和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列方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基于数据作出判断和简单预测,以及应用转化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增强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选择相应策略的能力。 (4)在分析数量间的相互关系,推导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探索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归纳分数基本性质等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进一步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5)在探索计算方法、检查计算结果、发现数学规律,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条理的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
整理、在倾听后总结,进一步增强主动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方面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在探索2、5、3的倍数的特征,分数的基本性质,和与积的奇偶性规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求组合图形面积等活动中,经历克服困难、发现规律、获得结论的过程,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和进步,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在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确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用分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和关系,用方程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等活动中,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和严谨性,感受数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初步了解数学的特点和价值,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4)通过阅读“你知道吗”中的内容,参与实际调查,探索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等关系等活动,进一步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逐步养成乐于动手、勤于思考的习惯以及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握圆的特征及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问题抽象成方程,掌握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吃透新教材,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精心备课。 2.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3.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学习能力。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
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4.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创设情境——经历探索——交流体验、感悟——评价反思——应用拓展”的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通过探究、交流、指导、反馈、总结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
6.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教学进度表:(附后)
周次 起止日期 1 3.2-3.6
单元
教学内容 1、等式与方程 2、等式的性质(一) 3、解方程(一) 4、等式的性质(二)
课时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备注 机动 2
2
3.9-3.13 一、简易 方程
5、解方程(二)6、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一) 7、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 8、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三)
机动 2
3
3.16-3.20
9、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四)
机动 1
10、整理与练习 1、单式折线统计图 4 3.23-3.27 计图二、折线统
2、复式折线统计图 蒜苗的生长 1、因数与倍数
机动 2
5
3.30-4.3
2、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3、3 的倍数的特征 4、质数和合数 5、分解质因数 6、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7、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整理与练习 和与积的奇偶性 1、分数的意义
机动 2
6
4.6-4.10
三、因数 与倍数
机动 2
7
4.13-4.17
机动 2
8
四、分数的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20-4.24 意义和性 质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机动 2
几分之几
4
、真分数和假分数 9 4.27-5.1 5、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 分数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7、分数的基本性质 10 5.4-5.8 8、约分 9、约分练习 10、通分 11 5.11-5.15 11、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 12、整理与练习 球的反弹高度五、分数的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加法和减 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5.18-5.22 法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机动 2 机动 2 机动 2 机动 2 机动 1 机动 2 劳动节 机动 1
12
1、圆的认识 2、认识扇形 13 5.25-5.29 六、圆 3、圆的周长 4、圆的周长的计算的实 际应用 5、圆的面积 14 6.1-6.5 6、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 算 7、整理与练习 七、 解决 1、解决问题的策略—— 15 6.8-6.12 问题的策 略 转化 2、用“转化”的策略解 决分数问题
八、 整理 与复习
1、数的世界(一) 2、数的世界(二) 3、图形与统计 4、应用广角
1 1 1 1 机动 2
16 6.15-6.19
17-18 6.22-7.1
复习迎考
何集中心校 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束德朋 授课人: 全册第 1 课时 教学内容: 等式与方程 第 1 课时,第 一 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等式,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与方程的练习与区别,体会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天平往哪一边下垂说明什么?(哪一边物体的 质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独立完成填写,集体汇报。 板书: 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让你把这四个式子分类,应分为几类?为 什么
? 知道像 x+50=100,x+x=100 这样的等式叫 什么吗?(方程) 说说什么是方程?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 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 5、讨论: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们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圈 表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题中的方程哪个更简洁一 些? 指出:像 500÷2=x。20-12=x 虽然也是方程, 但在列方程时应尽量避免这样 x 单独在等号左 边或右边的方法。 三、 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 1 题 独立完成判断后说说想法 2、完成“练一练”第 2 题,第 3 题 交流所列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咧?你是 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一中相关练习。 四、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等式与方程 50+50=100 x+50>100 板 50<100 X+50<200 书等式
x+50=150 x+x=200
设 计
方程
教 学 反 思
何集中心校 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束德朋 授课人: 全册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一) 第 2课时,第 一 单元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和交流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等式第1个性质的探索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添上一个 10 克的砝码。 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 基础上,再写
一个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质质量 的关系吗? 小组中互相说一说,再汇报。(20+10=20+10) 通过刚才的演示和相应的两个等式,想一想, 第二个等式与第一个等式相比,发生了怎样的 变化?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等式两边同 时加上 10,所得结果还是等式) (3)出示第 1 组天平图 观察这两幅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 各是怎样变化的?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分别 列出两个等式吗? 板书: x=50 x+10=50+10 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式两边 同时加上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4)出示第 2 组天平图 你能用等式表示第 2 组图中两边物体质量变化 前和变化后的关系吗? 50+a=50+a 50+a-a=50+a-a 通过这一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5)归纳等式性质 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出两个结论,能把这两个 结论结合起来说一说吗?现在小组中说一说。 归纳:等式两边同事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 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就是等式的性质(板 书) (6)完成试一试 独立完成填写,交流想法。 你们是怎样理解“x-25+25”和“x+18-18”的?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等式的性质(一) 50=50 50+10=50+10 50+a=50+a X+a=50+a x-a-( )=50+a-( )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任然是等式。
何集中心校 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五年级数学学科下册教学设计 主备人: 束德朋 授课人: 全册第 3课时 教学内容: 解方程(一) 第 3 课时,第 一 单元第 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并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理解解方程的简化书写,并在解题时适当运用。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解含有加减号的方程。 教学难点:熟练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指出下面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15+y=34 36-c a+23>70 86-x=57 x÷y=z x<y 70-28=42 5y=40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利用等式的性质我们可以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
(2)出示例4
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x+10=50)
谁知道x的值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谁能根据等式的性质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在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方法。
在方程的两边都减去10之前,要先写“解”,表示开始解方程了。 X+10=50
解: x+10-10=50-10 根据等式的性质 X=40 化简等式 在解的过程中,要注意等号对齐。
X=40是不是正确的答案?可以怎样检验呢?说说你的方法?
如果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说明什么?如果不想等呢?
学生集体进行检验。 (3)小结
从刚才写“解”,一直到求出方程中未知数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大家回忆一下解方程的过程,你认为解方程时要注意什么?(写“解”,等号对齐,解完要检验 ) 三、 多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愿意自己解一道方程吗? 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样做?学生尝试解答,汇报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独立尝试解答,解题核对 3、完成练习一第4题
说说每个方程中,要使方程的左边只剩下x,可以怎么做? 独立完成填写
X的值正确吗?口头检验
4、完成练习一第 5 题 独立完成,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 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 质?什么是解方程? 解方程时应注意什么?
板 书 设 计
解方程(一) X+10=50 解: x+10-10=50-10 根据等式的性质 X=40 化简等式 检验:40+10=50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