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在某金矿采矿的应用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第27卷第3期2005年9月
文章编号:1672-4461(2005)03-0113-01
甘 肃 冶 金
GANSU METALLURGY
Vo.l27 No.3
Sep.,2005
无底柱浅孔留矿法在某金矿采矿的应用
赵亚斌
(甘肃洛坝集团公司鸿远矿业公司,甘肃 徽县 742300)
摘 要:根据某金矿的矿床的赋存条件,结合矿山现有的技术队伍和采掘设备装备情况,采用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解决了矿石的贫化和损失等问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实践证明是一种适合我矿特点的有效方法。关键词:金矿床;无底柱;浅孔留矿法
中图分类号:TD853 33+1;TD853 31 文献标识码:B 某金矿位于甘肃境内,矿区地处西秦岭分水岭的南侧,矿区海拔标高为1600~2000m,地形切割大,山势陡峻,沟壑纵横,植被发育。矿区内部有矿用公路,与外界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方便。
3采场布置及构成要素
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长度50m,中段高度30m,
间柱宽6m,不留顶、底柱。在矿体的下盘距矿体5m处沿矿体走向掘进脉外运输大巷,在运输大巷内,每隔50m掘进一个探矿穿脉,兼做行人、通风联络道。然后在探矿穿脉内沿矿体倾向向上掘进通行人天井,沿天井整个高度方向每隔6m掘进联络道与矿房相通。在运输大巷内,沿矿体走向每隔6m掘进一个出矿进路与矿房相通,兼做探矿穿脉。
1 采区地质概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该采区由I~IV号矿体组成,其中Ⅳ号矿体规模最大,I号矿体次之。现主要开采Ⅳ号矿体。该矿属于浸染型矿床,矿体大多数为不连续的小型孤立矿体。单个矿体的形状亦不规则,一般呈豆荚状、条状、脉状等。矿石主要有致密块状、浸染状、脉状、条带状及星散状构造。矿石中除金之外还伴生有银、铁、铅、锌等元素。
Ⅳ号矿体平均走向为110 ~114 ,走向长约500m,倾角一般为86 ~90 ,矿体厚度一般为0.8~6m,个别达10~18m。沿倾向自下而上,矿体厚度逐渐变薄,矿石品位逐渐变高。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易于区分;矿石与围岩极坚硬,顶、底板的稳固性均在中等以上。矿石的平均体积质量为3.22t/m3。矿区水文地质简单,1350m中段以上无地表水体,1350m中段以下仅矿区东部有一天然季节小河。该河冬季完全结冰干涸,夏季仅存储少量地表水,对采矿影响不大。
4
4.1
回采工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回采工艺
回采顺序
沿矿体倾向自上而下依次回采,首先回采矿体最上一个
4.1.1
中段的采场。如需两个中段同时回采,只有当上中段采完2~3个矿块以上时,才允许回采下中段第一个矿块,上中段采场必须超前下中段采场100~150m距离。4.1.2 落矿
在矿房内,用YT28型凿岩机向上掘凿平行炮孔,炮孔直径 38~ 42mm,炮孔深2.0m,炮孔间距0.75m,炮孔排距0.8m。每排6个炮孔,每循环共爆破30个孔。爆破落矿采用2#岩石铵梯炸药,火雷管起爆。药卷直径 32mm,长度190mm,重量150g。4.1.3
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经脉外运输大巷进入天井,再由天井联络道进入采场,新鲜风流清洗工作面炮烟后,污风由回风天井排至上中段回风巷,经总回风井排出地表。4.1.4
采场出矿
每次崩下的岩石,通过人工或装岩机出矿,出矿量为崩下矿量的30%,使采场回采作业空间保持在2m以内的高度;当整个矿块完全采完后,开始大量出矿。每个出矿进路分两班出矿,每班6人作业,每人每班劳动定额为5~10t,每个矿块日产量为80t。
2采矿方法的选择
由于该矿属新建矿山,且无详探报告,只能边探边采,探
采结合。因此选择合理的采矿方法,对该矿区的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该矿床的赋存条件,拟初步选择分段采矿法和浅孔留矿采矿法。经过对两种采矿方法技术经济比较,结合矿山现有的施工队伍技术水平和设备情况,最终选择了无底柱浅孔留矿采矿法。该采矿方法结构简单,施工队伍易于掌握,采切工程量小,矿块回采率高,矿石贫化容易控制,对矿体的变化适应力强,但劳动强度大。随着施工队伍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引进先进的采掘设备,寻求一种更高效的采矿方法是完全必要的。
第27卷第3期2005年9月
文章编号:1672-4461(2005)03-0114-02
甘 肃 冶 金
GANSU METALLURGY
Vo.l27 No.3
Sep.,2005
高密度电阻率探测在路面沉降调查中的应用
曹宏发,高启贵
1
2
(1.甘肃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三勘查院,甘肃 白银 730900;2.白银市地震局,甘肃 白银 730900)
摘 要:高密度电阻率探测作为传统物探方法与计算技术结合的新发展结晶,在公路路面的沉降调查中具有速度快、信息量大、反映问题比较准确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效果显著,可以作为今后此类工作的主要调查手段之一。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探测;路面沉降;调查应用中图分类号:P631 3+22 文献标识码:B
组成多个垂向测深点或多个不同探测深度的探测剖面。根据控制系统中选择的探测装置类型,对电极进行相应地排列组合,按照测深点位置的排列顺序或探测剖面的深度顺序,逐点或逐层探测,实现现场工作中供电和测量电极的自动布点、跑极、供电、观测、记录、计算和储存,进而由数据传输软件把探测系统中储存的数据调入计算机中,经数据处理后,可自动生成各测深点曲线及各剖面层曲线或整体剖面的图像。
前言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密度电阻率探测已经成功地作为一种无损探测方法,在二维和 …… 此处隐藏:12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