耦合模式:西部扶贫新探索

发布时间:2024-11-10

耦合模式:西部扶贫新探索

发表时间:2011年1月17日

目前,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如何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这一问题,扶贫部门只重视生计改善而忽视生态恢复和灾害管理,民政系统只注重灾后紧急救援,而忽视灾前预防和生态环境恢复,生态治理部门往往不关注扶贫及灾害管理。

由于设计理念及部门壁垒等因素往往导致资金耗费大、项目成效差,针对此情形,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丁文广副教授与其团队成员突破传统的扶贫项目模式,在甘肃运用参与性发展的理念及手段,实施了多个具有示范性推广意义的发展项目。 “探讨在贫困民族地区如何打破贫困—生态环境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的方法,尝试将扶贫和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促使社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良性循环。” 在此基础上,丁文广提出了扶贫开发的新模式——“耦合模式”,并于2010年12月28日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软科学项目评审”,结论为“研究水平及项目实施效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民勤:生态扶贫模式

位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沙漠每年以15米到20米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水资源短缺和绿洲沙漠化严重威胁着当地百姓的生存。许多农户失去了在当地生活的信心,被迫外迁,民勤也因此成为我国生态难民最多的县之一。

沙漠化也导致农民贫困状况日益加剧,特别是民勤县的下游湖区,返贫现象和贫困程度不断加剧。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已有3493户共计14873人返贫,累积有4080户、17344人处于温饱线以下。到2001年,只有32%的农户能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35%的农户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33%的农户生产生活基本无保障。 为了打破干旱荒漠地区贫困与环境恶化之间的恶性循环,从2003年开始,作兰州大学与民勤县一起组织实施“甘肃省民勤县绿洲沙漠化防治与社区生态扶贫”项目。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发虎教授告诉记者:“这个项目主要研究绿洲沙漠化发生发展过程,认识绿洲沙漠化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探索绿洲沙漠化发生的机制,寻找绿洲沙漠化的防治措施。”

此外,调整项目区产业结构,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倡导参与式项目管理手法,提高社区的参与水平;倡导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妇女地位;提升社区持续发展的能力,保证社区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也是这一项目实施达到的目的。

2003年4月,丁文广和他的同事来到民勤县东湖镇维结、雨顺两个行政村,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标志着项目实施的正式开始。

维结位于石羊河流域最末端,东北面紧邻腾格里沙漠的流动沙丘带,由于荒漠化和盐碱化日益加剧,这两个村子生态环境恶化。维杰村白安本支书说:“1995年,全村有在册人口1946人,至2002年人口锐减,只剩下765人。”面对这样一个区域,如何有效地让项目发挥作用呢?兰州大学项目组无数次进入农家院落,摸底、调查、动员、讲解,与农民一起使用参与式手法制定了详实的项目指标。

这些很具体、可以操作的项目指标包括:实现人均种植饲草1亩;.实现退耕还林765亩,封沙育林765亩,绿洲沙漠化势头被遏制,沙漠化土地面积将不再增加;直接危害农田的流动沙丘将被固定或半固定;3.户均养羊30只,人均纯收入增加30%以上。生态难民得到遏制,项目社区多数群众摆脱贫困;新建9个畜饮涝坝,解决畜饮水源问题。

此外,由项目农户组成养羊协会与生态管护小组,共同制定和实施养羊、禁牧以及生态保护的规定;妇女的劳动强度大幅度下降,并开始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对社区活动的参与;编印环境教育手册,对社区农户进行环境意识和技术培训3至5次。 民勤项目全体成员对选种购羊、养羊工作十分慎重。以“禁牧舍饲———规模养殖”为生产方式,产业基础建设完成后,投入小尾寒羊种羊480只,种群迅速扩大,使养殖业在3年内达到商品生产规模。出售部分平均每户较项目前增加收入约1500元左右。

养殖业发展注重贫困和弱势群体,每户补助300元修筑养羊暖棚,项目户分两批开展养羊。第一年由贫困群体首先开始养殖,第二年向其他项目户滚动发展。

民勤县政府官员张新民表示:“这一项目的实施,使不同条件的农户能够均衡发展养殖业,有效促进了养殖规模扩大,项目后期户年均出栏达到10只以上,部分家庭已经达到20只以上,养殖收入甚至超过农业收入。”

而叫丁文广感到高兴的是,这一模式已在民勤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农民靠舍饲养羊和饲草种植富了,直接危害农田的流动沙丘止步了,种草养畜和封沙育林等参与性社区生态扶贫的长效机制也形成了。

清水岭:母牛滚动模式

清水岭是甘肃中部山区的一个回族聚居的村庄,因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部分村民长年外出务工,外流人口比例近20%。全村有耕地4546亩,年人均纯收入仅为300元。

清水岭村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环境恶化及贫困社区。大多数村民住的是窑洞,吃的是山沟里渗出的泉水。全村失辍学儿童达40人之多,约占30%。

村民马生发的印象中,因为贫困,大伙买不起煤炭,只能靠上山砍柴做饭、取暖,这么做的后果是植被越来越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形成了贫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加剧贫困的状况。”

2002年10月份,丁文广带领项目官员来到清水岭,他们和平凉市民族宗教局、大寨乡政府和清水岭村社区代表及评估协助者,共同组建了一个15人的项目需求评估小组。

谈起那次行动,大寨乡乡长温志刚依然很清晰的记得:“前后共花了6天时间,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进行项目需求评估,包括实地调研、半结构入户访谈、绘制资源图与季节历、召集社区大会等。”

清水岭村属于一个偏远贫困的社区,项目要“保证贫困的弱势群体优先受益。”为此,评估小组采取了最为琐碎、最为原始的方法,每一个步骤都要全体村民参与。 比如,为了确定贫困户,项目评估小组与社区共同制定了“贫困户四条标准”:一、住窑洞或危房;二、大牲畜少于1头或羊少于5只;三、有残疾或长期患病者;四、农户家庭缺少劳动力者。

根据贫穷程度,全体村民被分为三批。其中,最困难的61户农户作为优先受益者被纳入为第一批项目户。从全村183个项目户中推荐20户最贫困的户作为第一批项目户,推荐名单在社区公布;通过投票选举,再选择41户项目户。再依次选举产生了第二批项目户和第三批项目户。

由于社区文盲率高,项目评估小组与社区代表讨论后,决定用投玉米粒的方式进行选举,每户一个信封作为投票箱,信封上有农户的名字。投票点选在社区小学的教室里,农户在教室外排队投票。

投票过程由评估小组成员监督。最后在所有投票者面前公布投票结果。按信封里玉米粒的多少依次决定某户属于哪一批项目户。“这样的投票方式虽然花费了6个多小时,但社区认为是历史上最公正、最透明、最受欢迎的贫困户选举方式。”

丁文广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助人自助、滚动式发展,经过村民讨论,我们采取了投牛还犊、滚动式发展的模式。”

具体做法是:给第一批61户项目户投放一头基本母牛,这头基础母牛及所产牛犊完全归项目户所有;给第二批61户项目户也投放一头基础母牛,但这头基本母牛

产下的第一个牛犊长到6个月后,要无偿滚动给第三批项目户。这样,共为122户项目户采购和分配了122头基础母牛。

为抑制社区对植被的持续破坏,项目设计了生态恢复计划,给每个项目户配置一个太阳灶,每户种植1亩薪炭林和2亩苜蓿,建成节柴灶。此后于2006年项目补充设计了沼气池建造。这些项目内容的实施,极大地缓解了社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植被覆盖率在在3年内恢复到了73%。 2007年丁文广与社区的不同利益相关代表共同对社区的发展项目进行了参与性监测评估。结果表明,社区主导型发展项目推动了贫困社区的生计改善、生态恢复和能力提高。

耦合模式

2010年6月,英国的一个发展机构通过其上海的合作机构,有意了解中国在沙漠化治理方面的经验和机构,并希望寻找一个在技术、实际运营能力、管理、国际合作经验等方面俱佳的机构。

于是,他们从中国众多的沙漠化治理机构中选择了5个具有潜力的机构,通过电话访谈、现场谈判等步骤,最终选择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为合作机构,以便共同合作将中国的沙漠化治理技术和经验应用于非洲等沙漠化严重的国家。 据介绍,目前,该机构与兰大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已经签署了“排他性合作协议”,并计划于11月份与利比亚的政府官员共同来兰州举行进一步洽谈。

去年8月18日,壹基金成都办公室运营副总监周桢竹专程来兰州拜会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社会发展中心主任丁文广,并就在甘肃省如何实施“5.12”灾后重建项目进行了洽谈。

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支持兰大中心实施2个灾后重建项目,以探索“生态恢复—生计改善—灾害风险管理”耦合模式的理论机制及其实证研究,为其它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模式和理论。目前,这2个项目已进入合同签约阶段

有关人士表示,生态环境退化总是与贫困、灾害相伴而生,形成了生态退化——贫困加剧——灾害频发的非良性循环。而要推动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将这三个因素统筹考虑,设计出符合社区意愿的发展项目和管理模式。

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打破“生态退化——灾害频发——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使贫困农户受益,提高贫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实现人与自然耦合的发展目标。

丁文广认为,经济贫困是“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的复杂体现,是“自然——社会环境与贫困——灾害危机”恶性循环的外部驱动力,环境退化和灾害频发是经济贫困的外

在表现,社会经济因素或人为因素是经济贫困的主要导因。具体而言,与社会经济因素相关的政策体制是贫困危机的内部驱动力。因此,要消除外部驱动力对“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中贫困与灾害危机的消极影响,就要消除政策体制对贫困的负面影响,打破恶性循环。

如今,“生态恢复——生计改善——灾害风险管理”耦合模式已被多个国际机构作为“扶贫创新模式”广泛推广应用。

一次偶然的机会,丁文广被非洲和英国的两家企业邀请参与非洲荒漠化治理项目,触发了他一个新的构想:将中国的荒漠化治理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向世界。

去年12月初,“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丁文广副教授的“中国西北干旱区以社区为本的气候变化应对”项目获得“节能减排环保奖”奖项唯一的一等奖。 该项目选择甘肃省环境脆弱、贫困、灾害频发的典型社区,与当地政府部门合作,实施了以认知、减缓和适应为策略的气候变化应对项目,“为环境脆弱、灾害频发的贫困地区实施气候变化应对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包锐、李开南 )

耦合模式:西部扶贫新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