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传递
发布时间:2024-11-10
发布时间:2024-11-10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传递“正能量”
正能量,2012年网络十大流行词;传递正能量,是当今社会思想宣传的主流。学校教育就是一个传播真理与智慧、传播爱与美、传播正能量的过程,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尤其是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传递正能量,通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阳光的、积极进取的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思想教育,把正能量传递下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当今时代的需要,更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语文老师只有做到把德育——正能量渗透于语文教学当中,在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同时,重视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德、智、美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递正能量呢?
一、借助教材内容传递正能量
中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应当说,每篇文章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有的文章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的文章能够使人反思,还有的具有批判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内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这篇文章要传达的含义是怎样的呢?作者从苦与乐两个层面谈人们的责任,就是教导人们“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
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所传达的正能量就是要有责任心、责任意识。
再如,在学习《小巷深处》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以及那浓浓的母爱情。课文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把生活的点滴小事联系起来表现最深沉的母爱。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心灵和行动上都能有所改变,学会尊敬父母,并关爱他们。我国语言博大精深,教材内容也丰富多样,让学生充分感受竹、兰、梅、菊的正直与清高,感受唐诗、宋词的凝练与优雅,并从中有所体会和领悟,升华自己的情感和情操,做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这也是我国教育的一个最终目标。
二、在课堂讨论交流中引发正能量
教学过程中,讨论交流是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积极有效地组织讨论与交流活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领悟到课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学会如何做人的道理。如:在教授《我与地坛》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给学生们思考并讨论交流:1、“作者残废后,在地坛的启发下,他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感悟?”2、“作者的母亲是个什么的人?她教会了作者什么?”热烈地讨论了5分钟后,一个学生作了小结:“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一草一木虽然卑微,但他们都努力地活出生气来;作者联想到了自己,虽然双腿残废了,但不能颓废,要积极坚韧地活着。”接着,另一个学生回答了后面两个问题:“根据课文,我觉得他母亲是一个既疼爱儿子又理解儿子的人,她对儿子的爱不张扬,而她用她身
上那种坚韧的品格默默地影响儿子,引导他走出残疾的阴影,用坚韧的意志去面对人生的苦难。”接过学生的话,我说道:“这两位同学说得太好了。我们知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没人能一辈子过得一帆风顺。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像史铁生一样,坚强地面对逆境,活出一个大写的‘我’来,让我们的人生更精彩。”通过这节课的讨论交流,让他们学会感恩,学会乐观积极面对人生的每一个挫折。
三、在表演课文角色中感悟正能量
我发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文表演,不仅能让课文里的正能量动态地、活灵活现地展示出来,还能使学生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培养与发展创造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尤其是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另外,加入表演这一环节,课堂气氛也会很快活跃起来,学生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领悟文章的内涵,而正能量——思想道德的种子也渐渐植入他们的心中。例如在上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我放完相关视频后,鼓励学生上讲台表演:“这是一篇富有形象性、艺术性和鼓动性的演讲词,金在演讲时非常有激情。演讲结束后,全美各地掀起了反对种族歧视的高潮。你们看,演讲就有这么大的魅力。接下来的时间,让同学们来试试看。假设你是金,对着上万的听众,呼吁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反对种族歧视。”在一片热烈的欢呼声中,一个平时看起来比较内向的男生积极举手,要上讲台表演。他声音洪亮,富有激情,且加了不少手势,使整个演讲很有号召性。这个男生还没回到座位上,班里的英
语课代表就跃跃欲试了:“老师,我想用英语演讲,可以吗?”我说:“好样的,没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体验一下两种语言演讲的异同吧。”果然,不愧是英语课代表,她用流利准确的英文模仿金的演讲,惟妙惟肖,颇像个小领袖。就这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不仅领略到了金的勇气和智慧,对他执着地追求梦想也生了一份敬佩。趁热打铁,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目是《我有一个梦想》,让他们写写自己的梦想和如何实现梦想。这样,通过对课文的表演,同学们对梦想的认识也加深了。
在《荷花淀》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尤其是水生和水生嫂之间。课堂上,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自告奋勇,分别饰演水生和水生嫂。表演结束后,班里的副班长对主要人物水生嫂的性格作了评价:“根据他们的对话,我认为水生嫂是一个温柔体贴、勤劳朴实,且深明大义、顾全大局的农村劳动妇女。”接着,几个女同学分角色扮演另外几个性格不同的劳动妇女。“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演出了她的心直口快,爽朗直率;“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演出了她的性急,冒失;“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演出了她的腼腆,忸怩 表演结尾部分的对话时,她们把这群劳动妇女身上那种不甘落后,乐观、自信、豪迈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完后,我跟学生们说:“希望我们班的女同学也要像文中的这群抗日劳动妇女一样,巾帼不让须眉。在学习上,相信你们绝不比男生们逊色。俗话说,女人也能顶半边天嘛。”女生们听了,兴奋异常,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四、从语文图片、视频里汲取正能量
图片和视频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和具体化的特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上适时放一些图片或视频,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借此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使他们内心充满正能量。
如:在学习《祝福》时,我放了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祝福》给学生们看。他们看了之后都感触颇深,对祥林嫂悲惨的遭遇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对祥林嫂悲剧产生的根源——吃人的封建礼教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看到影片结尾那一幕——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孤独地死去时,有些学生的眼眶湿润了。放完影片之后,我便跟学生们说:“祥林嫂不幸成了腐朽的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是那个黑暗的社会造成的。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全新的21世纪了,为什么还要学习鲁迅的这篇小说呢?还有现实意义吗?”学生们热烈地讨论了两三分钟后,班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答道:“现在学习还是有用的。虽然腐朽的封建礼教早已被废除,但它毕竟曾在旧社会长期存在,根深蒂固。因此,现在多少还有一些这样的思想残存于人们的脑海中,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有些农民仍然深受这种思想的毒害 ”他话还没说完,他的同桌马上站起来接着说:“嗯,我同意小雄的看法。比方说,我们村就有一些妇女,离了婚或死了丈夫之后,就很难再嫁出去了,还受旁人的指指点点,有点像祥林嫂一
样。所以我们要继续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彻底地铲除它,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顿时,全班掌声雷鸣。
在上《蜀道难》时,学生们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有些难理解,蜀道到底是怎样的呢?有那么难吗?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二十多张蜀道的图片后,学生们惊呼起来:“哇,好险峻神奇哪!果然难于上青天。”这样,学生们看了图片之后,蜀道高而险的形象便印于他们的脑海中,他们对祖国壮美河山的热爱又多了一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语文的正能量,相信每个学生都会茁壮成长,走向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让正能量成为教师前进的能量之源,帮助我们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路风光;让学生们在正能量的驱动下,一生灿烂多彩。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传递正能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于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所以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做了如下尝试: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文章都是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
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的精品。结合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时,先用张海迪的苦难人生打动学生:张海迪五岁时,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生活不能自理,但是她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用勤奋的学习和工作延长自己的生命,被誉为中国的保尔。用张海迪自己的话说:“每天我都想放弃生命,但每天我又小心翼翼地把它拾起来,精心地、像看护一小簇火焰一样让她燃烧,生怕它熄灭 ”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我相信,经过类似的教育,不管学生今后遭遇怎样的命运,他们都会勇敢地活下去,会让自己活得有意义、有价值。
要珍惜生命,关注生命,不仅仅是要珍惜自身的生命,而且要珍惜所有人的生命,因为每一个个体生命都有与别人平等的、不能替代的个人独立的价值。正如作家毕淑敏在《我很重要》中所写的“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飘荡。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是啊,我很重要,换一个角度想,别人同样重要。但愿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学会珍惜每一个生命。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教育,主要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不能随意糟蹋自己的生命,而且还要激励学生活得要有价值。
二、在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两耳不闻窗外事”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如果让学生长时间泡在课本里,必然接触面狭窄,思想幼稚单纯。课程改革新增了综合性学习,在学习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广阔空间,它让学生带着一个个问题走向自然、社会,通过调查、访问、探究、合作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和适应社会的实践能力。如初二有“与名人同行”综合性实践活动。一个个经历了无数艰难困苦而成就大业的杰出人物,也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司马迁身受宫刑,遭受巨大屈辱而终铸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诺贝尔在父兄都被试验的炸药炸死的情况下,忍受住沉重打击而成功研制出炸药;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则是在全身只有一个手指能动的状态中写成《时间简史》,进行宇宙黑洞的研究。日积月累,点滴熏陶,引导学生们树立崇高的思想,顽强坚韧的品格,建立正确,客观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激励,意识到挫折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变化形成了他们特有的心理特点。与学生心理同步发展的写作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作文教学中,每周都安排学生写日记,小作文,把生活中发现,发生的事情真实地记录下来,让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宣泄在日记里,作文中,在写评语的时候,我或安慰,或激励,与学生进行真诚
的情感交流,有时面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私下里与他们面谈,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做他们的倾听者,知心人。在每周的作文点评中,组织同学交流,肯定作文的积极立意,认同这些是好的:乐观的生活态度,肯定一切美好的事物,种种美德,如自信,自强不息,正直,宽容,坚强,与人为善,友爱等,对于学生作文中流露出的悲观消极的情绪,及时引导,让学生坚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 在作文中命题中,我还有意识的把学生对自身成长的关心引入到对国家、社会的关心上来。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后让学生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为题写作文,这类作文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胸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如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培养学生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辩别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但是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或代替学生去做判断和抉择,应该协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动自我,接纳自我,尽量发挥他们自己的潜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把语文课“教到学生心上”。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中学各科中,特别是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直接打动人的心灵,意识和良心是教育艺术的核心。”身为语文教师,尤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追求一种综合效应,既教书,又育人,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教会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公正客观的评价自己,开展丰
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剖析,养成健全的心理素质,完成人格,人品,心智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