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及其在蛋 白质分离与纯化中的应用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1、制备型液相色谱preparative liquid chromatography
获得高纯物质(色谱纯)的有效方法。 获得高纯物质(色谱纯)的有效方法。 半制备柱(内径8mm,长度15 半制备柱(内径8mm,长度15 ~ 30cm),一次制备量 .1~ mg; cm),一次制备量0 30cm),一次制备量0.1~1mg;
00:30:09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2.制备HPLC概述— 2.制备HPLC概述—主要结构单元 制备HPLC概述输液部: 输液部:输液泵LC-6AD(适用于分析 半制备,再循环半制备) 适用于分析shimadzu LC-6AD(适用于分析-半制备,再循环半制备)
分离部: 分离部:制备柱内径20~50mm,柱长50cm。 内径20~50mm,柱长50cm。 20 50cm
检测部: 检测部:检测器SPDshimadzu SPD-M10Avp
馏分部: 馏分部:馏分收集器FRCshimadzu FRC-10A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制备HPLC概述— 制备HPLC概述—柱容量 HPLC概述色谱柱的柱容量(柱负荷) 色谱柱的柱容量(柱负荷) 色谱柱的柱容量 对分析柱:不影响柱效时的最大进样量; 柱效时的最大进样量 对分析柱:不影响柱效时的最大进样量; 对制备柱:不影响收集物纯度 收集物纯度时的最大 对制备柱:不影响收集物纯度时的最大 进样量; 进样量; 超载:进样量超过柱容量。柱效迅速下 进样量超过柱容量。 峰变宽。 降,峰变宽。 超载可提高制备效率, 超载可提高制备效率,以柱效下降一半 降低10%为宜。 10%为宜 或容量因子k降低10%为宜。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制备HPLC概述—制备HPLC HPLC与 制备HPLC概述—制备HPLC与 HPLC概述目的 样品中特定 成分的高纯 度获取,大 度获取, 量、廉价的 制备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检测的灵敏 度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 分离度、 分离度、再 现性 填料 流量
分析HPLC 分析HPLC比较 HPL流通池 联系
制备HPLC 制备HPLC
分析HPLC 分析HPLC
20μ以上 0.120μ以上 0.1最大允许流 在进行制 150ml/min 速可为 HPLC之 为佳 备HPLC之 150mL/min 前,常先 进行分析 HPLC实验 实验, HPLC实验, 一般的分析 对分析方 池的最大允 法进行优 0.0010.001化、放大 9.999ml/m 许流速仅为 3-5μ mL/min /min, 5 mL/min, 应用到制 in HPLC中 备HPLC中。 或者 10mL/min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3. 制备型液相色谱仪制备型液相色谱:结构与分析型一样,但泵流量大、 制备型液相色谱:结构与分析型一样,但泵流量大、进样量大、采用制备柱;柱后馏分收集器。 进样量大、采用制备柱;柱后馏分收集器。 制备柱:内径20~50mm,柱长50cm。 制备柱:内径20~50mm,柱长50cm。 20 mm 50cm
00:30:09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基本概念 Cs=KCm Cs=KCm线性色谱: ① 线性色谱:流动相中的样品浓度(Cm)与固定相 样品浓度(Cm)与固定相 (Cm) 中的样品浓度(Cs)呈线 中的样品浓度(Cs)呈线 (Cs) 性关系. 性关系. 非
线性色谱:Cm与Cs不 ② 非线性色谱:Cm与Cs不 存在线性关系的色谱. 存在线性关系的色谱.固 定 相 流 定 相
Vs Cs
Vm 对应塔 Cm 板界面
分析色谱大多属于线性 色谱;制备色谱大多属 于非线性色谱
CS K = CM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非线性色谱的特点1. 样品的保留值可变:非线性色谱的保留值 随样品及其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随样品及其浓度的不同而变化; 峰形的不对称性:不是高斯正态分布; 2. 峰形的不对称性:不是高斯正态分布; 色谱峰的峰高与浓度不是线性关系: 3. 色谱峰的峰高与浓度不是线性关系:峰高 增加的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增加的速率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非线性色谱理论基础 研究对象:样品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 研究对象:浓度处于非线性关系下, 浓度处于非线性关系下,各种实验参数对 色谱分离过程的影响,建立起柱参数、 色谱分离过程的影响,建立起柱参数、溶 质性质及操作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 质性质及操作条件之间的定量关系。
首先要了解Cs与Cm之间的函数关系,也 首先要了解Cs与Cm之间的函数关系, Cs 之间的函数关系 即要研究吸附等温线及相应的吸附模型 即要研究吸附等温线及相应的吸附模型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吸附等温线:一定温度下物质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进行的吸附过程达到平衡时 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们在两相中浓度之间的关系。 分类:凸形、凹形、 分类:凸形、凹形、S形、H形、阶梯形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Cs 线形
凹形
Sig 峰形
tR tR
m
图8. 分布等温线类型及对色谱峰形和保留时间的影响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第八章 非线性色谱原理
它反映了溶质分子在固体表面达到饱和时生成了 单分子吸附层,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 单分子吸附层,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加,吸附等温 线的曲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即达到饱和态。 线的曲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即达到饱和态。
通常出现于大多数小分子化合物“拖尾” 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