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朱武洋
粱国栋
【摘要J狂犬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宿主动物的免疫状况对于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的流行至关重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发展,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尤其是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将就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状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RV)侵犯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Virus,
Flury株狂犬病病毒是由Koprowski等于1940年从狂犬病患者脑内分离到的街毒。为便于区别,在鸡胚内传68代以前的Flury株病毒称LEP株(鸡胚低代株),高于136代的称HEP株(鸡胚高代株)幢1。40--50代LEP株对犬只不致病的同时,仍保持较高的免疫原性。用LEP株活毒以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犬只一次,其免疫力可保持3年,但LEP株活疫苗还具有较强的致病性,使用LEP株活疫苗免疫动物时,曾因毒力太强而使牛发生麻痹。HEP株病毒脑内接种成年小鼠、家兔和狗时,已完全丧失致病力,但脑内接种后可感染乳鼠及猴。
1.2
NeuralSystem,
CNS)引起的人兽共患致死性脑脊髓炎,死亡率为100%…。该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宿主包括犬只、猫等家养动物,也包括臭鼬、浣熊等多种野生动物。RV可在宿主动物之间传播与蓄积,而人类是该病毒的终末宿主。狂犬病潜伏期较长,且目前尚无有效的狂犬病治疗方法,因此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有效手段,在人类与狂犬病斗争的100多年中,疫苗对防治狂犬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可阻抑狂犬病病毒在其宿主动物间的播散,从理论上可截断人类狂犬病流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因此,加强动物狂犬病疫苗研究,研制一种安全、有效、廉价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进而提高动物狂犬病免疫覆盖率,对于积极主动地预防和控制人类狂犬病流行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狂犬病疫苗的最新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概况
动物用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三种,即灭活疫苗、弱毒苗和基因工程疫苗。动物用灭活苗安全、有效,但一次免疫用量较大,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而狂犬病则主要在这些地区流行。与之相比,利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的减毒活疫苗主要用于发展中国家家养动物的免疫,是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动物用减毒活疫苗主要是以狂犬病病毒Flury株和ERA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1
ERA株为基础的弱毒苗
Abelsefh所研
ERA株狂犬病病毒是1953年从狗脑中分离到的街毒,因由E.Gaynor
Rochitniehi
究,故定名为ERA。该毒株又称亚拉巴马流窜犬毒(Street,AlabamaDufferin),经地鼠肾细胞、鸡胚、牛肾和猪肾细胞培养并制成疫苗,疫苗株简称SAD。
以ERA株为基础筛选的&∞.Bern、SAGl、SAG2、
SADBl9等疫苗株可刺激较强的粘膜免疫,适合于口服免疫。而狂犬病病毒主要宿主动物是犬只等家养动物以及野生动物,口服免疫预防是建立狂犬病免疫动物群最为可行的办法之一。因此,与Flury株为基础的弱毒疫苗相比,ERA株为基础的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更为广泛和透彻。
1.3我国生产的弱毒苗
1983年中国兽药监察所从国外引进ERA毒
株,并证明该毒株对黄牛、山羊、绵羊、家兔及犬只等没有致病性。以该毒株为基础制备的活毒疫苗可用于马、牛、羊和家犬的免疫bJ。CTN株狂犬病病毒是分离自我国山东的一株狂犬病街毒,CTN—l株是中国科学家经鼠脑传代后固定CTN病毒后得到的二倍体细胞适应株,以4.0mL滴度大于6.0LD50的该株病毒口服免疫4月龄以上家犬,1个月后产
Flury株为基础的弱毒苗
DIO:10.37061cma.j.issn.1673—4092.2009.03.004
作者单位:100052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万方数据
动物用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垦堕塑耋堂盘查!!!!生!旦箜!!鲞筮i塑!坐!翌!!鱼!型』!!翌!!丛∑i翌!!g¥!!!堡;!!!!坠!!鱼!丛!:!
生抗体,6个月为104,15个月为34,抗体阳转率>80%;口服后24、28和72小时,家犬口腔内未分离到病毒,表明该疫苗株安全性良好H]。SRV9株是侯世宽等1995年以SADBl9为基础,通过空斑克隆和小鼠接种试验筛选获得的弱毒疫苗株,该毒株是SADBl9的中等蚀斑株,无致病性、口服免疫小鼠的保护率达100%,而亲本株仅为25%~30%,不同免疫剂量对断乳和成年小鼠脑内、肌肉、皮下和口服途径接种均安全,并产生良好的免疫反应,明 …… 此处隐藏:65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