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时间:2025-02-26
时间:2025-02-26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水污染控制工程(下)主讲:成官文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第五章 污水的生理处理 -生物膜法教学要求:
1,掌握生物膜法的微生物学特征和工艺特征 2,掌握高负荷生物滤池,曝气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以及生物转盘三相传质和工艺运行特点. 3,掌握生物接触氧化特点及其工艺设计 教学时数: 8h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一, 概
述
生物膜——是使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一 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藻类, 真菌一类的真核微生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 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 生物膜法:污水经过从前往后具有细菌→原 生动物→后生动物,从表至里具好氧→间氧 →厌氧的生物处理系统而得到净化的生物处 理技术.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1,生物构造及其对有机物的降解 构造: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附着水层(高亲水 性). 微生物:沿水流方向为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 物链或生态系统.具体生物以菌胶团为主,辅以球衣菌,藻 类等,含有大量固着型纤毛虫(钟虫,等枝虫,独缩虫等) 和游泳型纤毛虫(楯纤虫,豆形虫,斜管虫等),它们起到 了污染物净化和清除池内生物(防堵塞)作用. 污染物:重→轻(相当多污带→α中污带→β中污带→寡污带). 供氧:借助流动水层厚薄变化以及气水逆向流动,向生物膜 表面供氧. 传质与降解:有机物降解主要是在好氧层进行,部分难降解 有机物经兼氧层和厌氧层分解,分解后产生的H2S,NH3 等以及代谢产物由内向外传递而进入空气中,好氧层形成的 NO3 --N,NO2--N等经厌氧层发生反硝化,产生的 N2也向外而散入大气中. 生物膜更新:经水力冲刷,使膜表面不断更新(DO及污染 物),维持生物活性(老化膜固着不紧).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2,生物膜的主要特征: 1)微生物相方面的特征: a,参与净化反应微生物多样化.与活性污泥法相比,膜 法具有更好的生物多样性,生物膜固着在载体上时间长或生 物平均停留时间(泥龄)长,其除细菌广泛存在外,世代时 间长,比增殖速度小的微生物,如硝化菌等也大量存在,此 外,丝状菌,藻类众多,线虫,纤毛虫,轮虫以及昆虫等也 都较广泛地存在(见P200表5-1). b,食物链长,污泥产率低.生物膜的生物中动物性营养所 占比例较大,能栖息高营养水平的生物,其在捕食性纤毛虫, 线虫之上还栖息有寡毛类和昆虫,因而污泥少. c,能够存活世代较长的微生物,在生物膜法中,Qc与污水 的停留时间无关,因此硝化细菌等可以增值(特别是在冬季 低温). d,可分段运行,形成优势微生物种群,提高降解能力.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2)工艺方面的特征: a,对水质水量变动有较强适应性——顺水流方向形成了微 生态系统. b,污泥沉降性能好,宜于固液分离.膜法污泥的生物组分 中动物所占比重较大,含水率相对低,且剥落泥块体积较大, 故沉降
性能好,宜固液分离.但若厌养层过厚,剥落污泥中 有轻散颗粒,影响出水水质. c,能处理低浓度污水.生物膜能处理活性污泥法不能处理 的低浓度污水和微污染的原水,使B0D5降至5-10mg/L. d,易于维护管理,节能.无污泥回系统,甚至无曝气系统, 节能并易运行管理.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 ①活性污泥法系人工强化生物处理系统,生物量大,处理能 力强,而膜法更趋于自然净化原理. ②活性污泥法为人工强化三相传质,膜法趋向浓度差扩散传 质,传质效果较活性污泥差,处理效率较活性污泥差. ③适于工业废水处理站和小规模生活污理厂.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二, 生 物 滤 池 1,概述;原理:土壤自然净化原理 进展:早期滤料为石头,砖块,陶料等.其挂膜后易堵塞, 且负荷低;随着滤料轻质化,滤料可以高架与滤料层变厚, 因而可以增加水力负荷,改善气液传质,提高负荷(形成高 负荷生物滤池);也可以通过曝气传质,提高负荷(接触氧 化). 2,普通生物滤池:(现在少见,只需要了解) 构造: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P204 图5-2). a,池体,一般深2~2.5m,池壁超高0.5~0.9m(防风),其 底部为承托层(排水系统和大块滤料(起支撑,排水以及通水) 中部为工作层(挂膜),上部为配水系统,壁可设孔也可不 开孔,开孔在冬季有影响.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件水污染控制工程4
b,滤料:碎石,卵石,炉渣,焦炭等,总厚度1.5~2.0m,其 中工作层1.3-1.8m,粒径20-40mm;承托层0.2m,粒径70100mm.这种滤料比表面积较大,且较粗糙,易挂膜,孔隙率 一般,利于供氧与传质,且易就地取材,但材料比重大,荷载重, 工作层不厚,工作效率不变,占地大. c,布水装置:固定喷咀式布水系统——即投配池,布水管, 喷咀组成.污水流入投配池是连续的,但布水是间歇式, 喷水周期5-8min. 投配池内设虹吸装置(间歇供水,使滤料排水后间歇充氧, 生物膜再生).排水干管布设在滤池表面下0.5-0.8m,支 (竖)管依据喷咀服务半径设置,高出滤料之上0.15-0.2m, 竖管上安装喷咀,通过喷咀均匀布水. d,排水系统:包括渗水装置,汇水沟,总排水沟(或集水槽), 见图5-2,汇水沟i=0.01-0.02(横向),集水槽i=0.050.01(纵向-书中出错).作用:排放处理后出水,保证间歇 阶段的通风(底部h≥0.6m);汇水沟宽0.15m,间距2.54.0m(与布水间距一致);排水沟内流速>0.7m/s; 渗水 …… 此处隐藏:2730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