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模块测试题(2)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附答案
19.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图A-08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20.生物的光合作用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功能 B.平衡功能 C.调节功能 D.生产功能
2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丘陵上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水网
密布。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
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 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
22.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B.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C.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D.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23.关于聚落与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②山区的聚落大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发展
③高原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④古代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主要是因为河流两岸雨热同期,气候优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回答24~25题。
24.从地理学角度看,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属于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从平原到高原的地域分异
25.从塞北到江南的景观差异,产生的基础主要是
A.水分 B.光照 C.土壤 D.热量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26~28题。
某市某中学地理课题研究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经纬度,设
计了简易方案,并进行了实际测量。其方案及测量记录如下:
测量工具:自制支架一个、教学用量角器一个、重锤一
只(系有细绳)、手表一块(已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校准时间)
安装方式:如图A-09
测量日期:2006年12月22日
测量地点:校园内P点
测量结果:在手表显示12∶08时∠β最小且∠β=47°53′
26.该学校所在地的经纬度坐标为
A.43°07′N,118°E B.24°27′N,118°E
C.43°07′N,122°E D.24°27′N,122°E
27.此日后的三个月内
A.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B.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短,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D.该学校所在地白昼逐渐变长,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28.此季节南亚地区盛行
A.东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南季风 图A-09
上一篇:沈阳地区调频广播频率表
下一篇:物权法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