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之我见——从奈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谈起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翻译硕士
堕堕塾!
NO.3
TI脚
EDUCATION
March
英语翻译硕士研究生培养之我见
——从奈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谈起
崔惠
摘要:以奈达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剖析当今英语翻译研究生教学中的不足,笔者试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视角提出增设实证研究及第三外语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翻译实证研究二外教学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8181(2010)03一0290—02
1引言
言,Y使用下层语言,从而形成垂直分布的社会方言。AB线和在当代中国译界,奈达专著《翻译理论与实践》是西方译论的CD线间的区域即x和Y的共有区,如高于AB线,Y无法理解;如经典。通过研读,笔者对翻译过程四步式与动态对等理论,有了低于CD线,Y感到是一种侮辱,不愿接受,因此译者应采用ABCD更深入的理解,并结合当前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教师和间的语体。
学生的双重视角考察能从中汲取多少营养注入教学实践。
2.1.2文字传统较短的语言
2“分析——转换一重组——检验”与实证研究
存在文字压顶石,即通常所说的翻译腔。奈达认为译者应摒翻译过程四步式(分析一转换一重组一检验)是贯穿始终的
弃翻译腔,采用介于专业用语和粗俗语言间的大众语言。线索,也因而使本书从研究模式而言归入过程模式。2.1.3正在形成文字的语言
2.1奈达的做法
全球目前约有5000种语言正在形成文字。译成这类语言奈达的翻译理论建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他经常到接受语时,要注意地理方言的处理。所谓地理方言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的自然环境中去,先后去过近百个国家,实地调研过200多种语方言,这里使用“地理方言”这一说法,是为了与前面提到过的社言,尤其是非洲、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些小语种。从而会方言相区别。地理方言是横向分布和发展的。面对诸多方言,不仅使其理论更具说服力,还由于关照到了诸多小语种而扩大了译者往往不知取舍,奈达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选用一种文化地位最适用范围。
重要,语言形式最中立的主要方言作为目的语,并希望它最终会例如:奈达在论证语言与方言的关系时,将语言分为四级:替代其他方言而选用一种方言作为译文的主要用语,但尽量吸收一级语言即“各民族通用语言”,有悠久历史,用作高等教育既为其他方言通用又为主要方言接受的表达形式。
及传达技术信息,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和汉语。
可见,正是基于宽广韵视角和详尽的实地调研,奈达才可分
二级语言是民族语言,有较长历史,用于普及教育,少量用于门别类地针对不同的目的语,给出了各异的翻译切入点,从而使传达技术信息,包括冰岛语、波斯语、马拉地语和印度尼西亚语其理论更具系统性。等。
2.2感想
三级语言只用于初级教育,文字系统形成不久,包括约鲁巴常说西方理论是具有逻辑性、严密性、科学性的构建体;而中语(尼日利亚),斯瓦希里语(东非),修纳语(津巴布韦)等。
国译论微观上是散金碎玉式的随感性评述,宏观上偏于史的串四级语言:部落原始语言,刚形成或尚无文字,如:皮罗语(秘线,缺乏系统理论的构建。而深层原因在于中国翻译家、译论家鲁)、苏巴农语(菲律宾)、恩加语(新几内亚)。
很少有人做最基础性的工作,大部分人的研究对象是自己或他人在此基础上,奈达才得以在论述四步式的“重组”时,将语言已成文的译作,研究地点仅限于书斋、图书馆、学术讨论会,缺乏分为三种,并分别归纳出相应的语体及译法。实证调查,不免陷入循环论证。这种现状会使即将投身该领域的2.1.1文字传统较长的语言
青年产生误区,学术论文像是在组装电脑,是先找一个机箱(理论),然后把看到的专著、论文中相关信息都放在里面,无需自己做太多实践,全部“拿来主义”,做做综述,只要把机箱填满,就算大功告成,至于通电后能不能启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2.3建议
增设实证性论文写作课程,如课时不够,至少在理论课上介
B
绍实证研究方法,引导相关论文的研读,布置学生做主题发言与讨论,使其具备看懂实证论文的能力,从而在日后的写作中加以D
引用结论,使论文更具说服力。3“动态对等”与“开设二外”3.1奈达的“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是指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强调对等的反应而非对等的形式。要评判译文质量要比实线代表输出语言,即能说出或写下的语言,虚线代表输入较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的反应是否一致。论述中,奈达列举大量实语言,即能听懂或看懂的语言;x: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较高的语例,因为本书以讲解《圣经》翻译为切入点,因此例中原语多为希腊言使用者,Y代表这两方面较低的语言使用者。x使用上层语
语,目的语为英、德、法语等,总之主要在印欧语系中转换。
万
方数据—.290—.
上一篇:最新上海高一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加强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