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教育途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4-11-10
发布时间:2024-11-10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先诚其意……“
传统道德教育
摘要:众所周知,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我国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更是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社会 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传统社会特别注重道德培养强调主观心 性的修养,以达到“至诚”的境界。那么,具体来说传统社 会到底是怎样进行道德教育的呢,有哪些途径与方法呢?这 些途径与方法又是怎样与家庭,学校,社会结合起来的?传 统道德教育给我们当今道德教育又有什么启示?
我们知道传统道德教育离不开家 庭,学校,社会教育以及其他教 育,其中他们又是彼此独立相互 配合共同辅助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
传统道 德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其他教育
父母是我们最初的老师,家庭也是我们 最早守教育的场所。人的品格自然受到 家庭环境的熏陶,古代更是如此:
一、“治国必先齐其家”——传统社 会重视家庭教育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的八纲目中“齐家”是—个重要环节,因此 古代是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特别着意对子女进行德 性力面的培养。 《列女传》文王的母亲太任,曾十分注意自传身教, 史 称太任“能以胎救”、文王出生后.“太任放之, 以—而识百”。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三字经》“养 不教,父之过…“等,强调家教之必须的;”昔孟 母,择邻处“史书中所记载的孟母三迁的故事,生 动表达了古人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二、途径与方法 古代家庭教育主要侧重于胎教育和学前教育。 主要途径是通过大量的家训读物以经典读物例 如:《孝经》,《颜氏家训》《家戒》《戒子 益恩书》《训子孙文》《庭帷杂议》《论语》 《四书五经》等等。 主要方法有首先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如《列 女传》文王的母亲太任,曾十分注意自传身教, 史称太任“能以胎救”、文王出生后.“太任 放之,以—而识百”。据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描述,占代圣王早就有了胎救之法。其情是: 怀孕三月时,就为孕妇另择新居”月不邪视, 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其次是学前教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开始教育孩 子习得各种礼仪与习惯这与我们当今一样。开 始让孩子背诵大量的先圣经典,由此可见,古 人是共为重视人之切问身心教育的,对于孩子 既要养得好.更要求教得也好*使他们从小就打 好做人的基础。
另外,古代家庭教育还讲究循序渐进注意所学内容和孩 子的年纪相吻合。且《
颜氏家训》中还提出家庭教育孩 子应严格不能骄纵这对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借 鉴意义。
总之,古代家庭教育侧重对子女的学前教育在美德、孝 悌、立志、处世、美训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如明儒袁 衷《廷尉杂录》:“就明示士人有三种追求道德最为高 尚”《三字经》中也记载:“首孝悌,次见闻”等等。 其教育具有终身性为今后的人格培养与塑造奠定重要基 础。因此,家庭教育是道德认识的开始是道德情感的基 石是道德意志的模具是道德行为的起点。
如果说家庭教育是德育的起点那么学校 教育则是德育的真正系而全面的开始。 学校教育在世界文明史上无论是规模还 是发展程度都是先进 ,古代教育在教化 和人才培养具有重大贡献。
一、“节民性,兴民德”学校教育 的目标古代学校教育分为官学与私学。前有中央央设 立的入学(太学)以及地方设 立的学(郡国)、校(县)、庠(乡)、序(聚)而私 学.则分为书馆和经师讲学:后学制分化也更 细,更加系统中央要地方两级办半的基本模式 没金、如古代的学制仍是中央与地方的两分. 古代在教育内容上重视道德培养。古代学校教 育的内容是比较丰富的,从文献来看,早在周 朝就注重力求全面==全面地培养学生了。如中 央上办的“国学”.其教学的内容就分德、能、 艺、仪四大方面。
二、途径与方法学校教育有系统的途径与方法,且不断在发展和完善。 首先,古代学校教育对道德的培养主要通过有知识渊博的只 是分子教授学生知识主要依据对先生经典的解读这体现了一 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尊师重教。韩愈《师说》则经典地表明, 人必从师来受业而解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 授业、解惑也也”老师必须博学诚如《学记》所道:“君子 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 师。”知识与道德都离个刀老师的教诲,教帅的重要性不言 而喻了。 其次,古代还重视对教师资格的选取注重”行为师表“即言 传身教,老师是道德模范。 另外,教育中也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最后,传统教育的奖惩措施也体现了对德育的重视。 为了 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古代学校教中也定有种种教规 和学规,而其中无不突出道德关怀:如据《宋史· 职官志》, 宋代的学校设有“学正”以掌管学规规,教员必须以德行、 道艺训导学生。
总之,教材的经济化、选十考评制度以及“卧碑” 和“圣谕”等,都充分的表明古代半枚教育是以 “节民性、兴民德”为宗旨的,是以“教人成其德’ 为目的的、古代学校固然也行文化学习之意,但显 然教人成人更
是其主要的追求。由此可见国古代的 学校教育对德育的崇向和关切。
古代的社会教育特别侧重于政治教化,社会教 育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起到维护社会统治更加有 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同时对人格的塑造也具 有重要作用。
一、国家是社会道德的枢机 需要特别指出是国家乃到的是社会道 德的枢机,在古代文化中,国家不仅 是一种政治机器,更是施行教化的到 的枢纽,如王国维所:“古之所谓国 家者,非徒政治枢机,亦道德之枢机 也”(《殷周制度论》)
二、方法与途径“天下大本在君”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社会教化的轴心和重点是放在君主即“在上者”身上,因为先哲以为,天 下人本在君,君是天下的楷模。孔子有身正令行之说;孟 子也在“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之说。 “四行举人”古代社会权利集中于政府,所以教化之职也 主要是由政府来承担。教化的途径与方法五花八门但万变 不离其宗的则是道德培养。韩非所说的“上古争于道 德.当今争以气力”、也揭示古人理想中的上古社会是一 个 迫德的让会 后来又经“天命有德”的强化,道德的社会 政治意义 更加突出,它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所以,政府在教化时, 尤着力于道德的宣扬,简言之.即“奖善”。 所谓“四行举人”西汉元帝则以“J四行西汉元帝则以 “四行华举人” 所谓”四行”,叫四种品格,具体会之 即“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有此四种品格内 人.就会受到举举荐、有机会到政府中做官。
“旌表”则是历届王朝所经常采用的另一种表扬有
有的做法,表扬贤达之上,有激励天下风俗的意义 其方法—般有诏令嘉奖、封爵号、赐予郡国等 “观物起兴”先人在进行道德教育时,还有意地利 用 一些文物.以观物起兴,达到彰德扬善的目的。 西汉成帝.追思良臣赵充国,诏黄门郎杨雄,画赵 交图像而予以歌颂;后世也常有类似举措。如当今 的道德模范等。 总之,传统社会以多种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来维护社 会统治及塑造人民的品格。
总体来说传统道德教育的方法大致 有:(一)有教无类 (二)师道尊严 (三)身教重于言教 (四)因材施教 (五)循序渐进 (六)启发诱导 (七)寓教于乐德教为本 (八)教自幼姑。 (九)监视督察。 (十)自我修养。
(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尊重与倾 听,接纳与同感,理解与对话,期望与等待等。 (2)依据批判继承的原则科学设置教育内 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3)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4)广泛开展知行统一的传统道德实践活
动 (5)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 近受教育者即要注重体验感悟。 (6)发挥道德榜样的示范诱导作用即情境感受。榜样 是无言之教,但是魅力却是巨大的。
小组成员
宫立君 李兴朝 陈恒华 王慧祥 陈文毅